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财务经理人,享用更多功能,成就财务总监之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信义无价,证据如山 杨良成
很多学者都说中国是一个仁治的社会,与西方法制社会有根本性的区别。这一点不无道理。体现在财务上,比如借款、还款,中国人历来讲的是信义,而西方法制社会大多注重的是证据。我们一起来看看中国古代几个关于凭证的故事。
唐代小说《续玄怪录》中有一个凭帽取钱的故事。神仙张老娶妻韦氏,韦氏兄前往拜访,临别时,张老给了他一顶旧蓆帽,并嘱咐道:“兄若无钱,可于扬州北邸卖药王老家,取一千万,持此为信。”过了五六年,韦氏兄家经济窘迫,迫不得已只得将信将疑地拿着张老的帽子到王老药店去取钱。韦氏兄讲述了张老之言,并拿出了张老的帽子请王老验证。这时,一小女在帏布后说:“张老常过,令缝帽顶,其时无皂线,用红线缝之,线色手踪,皆可自验。”因取验之,果然是小女所缝之帽。于是取钱而归。
《逸史》里面有一个持杖取钱的故事。“昔有卢、李二生,隐居太白山读书,兼习吐纳道引之术”。后来李生还俗,因欠折官款,贫困不能东归。一次邂逅卢生,卢生问李生亏欠官钱多少,李生答欠二万贯。卢生送给李生一根柱杖说:“将此于波斯店取钱”。后来李生果然持杖到波斯店取钱而归。
前面两个故事讲的凭证都是物件,并不是字据。下面还有一个关于字据的故事。这个故事也出自于《逸史》,原文如下:“隋末有书生居太原,苦于家贫,以教授为业。所居抵官库,因穴而入。其内有钱数万贯,遂欲携挈。有金甲人持戈曰:汝要钱,可索取尉迟公帖来!此是尉迟敬德钱也。书生访求不见,至铁冶处,有煅铁尉迟敬德者,方袒露蓬首,煅炼之次。书生伺其歇,乃前拜之。尉迟公问曰:何故?曰:某贫困,足下富贵,欲乞钱五百贯,得否?尉迟怒曰:某打铁人,安有富贵,乃侮我耳!生曰:若能哀悯,但赐一帖,他日自知。尉迟不得已,令书生执笔曰:钱付某五百贯,具月日,署名于后。书生拜谢持去。尉迟公与其徒拊掌大笑,以为妄也。书生既得帖,却至库中,复见金甲人,呈之,笑曰:是也。令系于梁上高处,遣书生取钱,止于五百贯。后敬德佐神尧,立殊功,请归乡里。勅赐钱,并一库物未曾开者,遂得此钱。阅簿,欠五百贯,将罪主者,忽于梁上得帖子。敬德视之,乃打铁时书帖,累日惊叹!”这里面就写了凭证。白纸黑字的取款凭证,而且是尉迟公亲笔所书,尉迟公回忆往事,肯定要累日惊叹了。
《太平广记》中的《赵和》篇,讲的就是一个财务凭证的案例。唐懿宗咸通初年,楚州淮阴,有东邻以庄券为质,向比庄西邻“贷缗百万,契书显验”。第二年,东邻先以八百缗付给西邻,准备次日将余款付清,赎回庄券。然东邻自信与西邻有通家之谊,况且又是隔日之事,故先付之款未在原契约中注明,也未向西邻索取收款凭证。次日,偿付余款之时,西邻不认昨日付款之事。“东邻冤诉于县,县为追勘,无以证明”,“复诉于州,州不能理”。因为没有凭证。后来赵和去断案,采取的也是讹诈的方式。他先是宣称府库里的官银被盗,然后对各庄银钱要进行检查。当然西庄是逃不过检查的,而东庄归还的钱,他们还没有动用,当问到这笔钱的来源时,西庄为了避偷盗府库官银的罪名,只得如实相告,这是东庄还来的钱。这样才还了东庄一个清白。看来凭证是多么重要。
《拍案惊奇》有一回“诉穷汉暂掌别人钱,看财奴刁买冤家主”中,有一个小故事,也说到了凭证。晋州古城县有个张善友,是个好善的长者。有一天,有个和尚来寻他,想将自己抄化来的百来两银子寄放在他这里,然后往他处继续抄化,讨要布施。张善友收了和尚的钱后,并未给和尚什么凭证,以至后来张善友外出时,和尚来讨要寄存的银两,张善友的老婆却耍起了赖皮,和尚因为没有凭证,被活生生赖脱了银两。
上面说的是无凭证的,《拍案惊奇》中有一回“张员外义抚螟蛉子,包龙图智赚合同文”是有凭证的。说的是兄弟两人,一人外出时,兄弟共同立的一个合同。原文如下:
东京西关义定坊住人刘天祥,弟刘天瑞,幼侄安住,只为六料不收,奉上司文书分房减口,各处趁熟。弟天瑞自愿挈妻带子,他乡趁熟。一应家私房产,不曾分另。今立合同文书二纸,各收一纸为照。年月日。
其实这个文书,按现在的说法,有重大缺陷,其中“一应家私房产”,并未写清楚明细。到底一应家私房产是些什么家私?又有多少房产,一概不知。大约写了等于白写,如果是现在,跟没写没什么区别。但就是这样的文书,当事人刘安住的伯娘,还赚了他的合同,怕他来分财产,要耍赖。当时没有扫瞄的技术,也不能拍照、复印什么的。被她赚去了就没有原件了。也就是没有凭证。看来即使亲兄弟,要明算账,也要有凭据才行。
中国自古以来,讲的是诚信精神,信义无价。例如“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季布无二诺”,这样的优秀传统,我们肯定要继续传承下去,同时,看了上面的故事,我们更要注重法制精神,注重财务手续,讲究法律凭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