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财务经理人,享用更多功能,成就财务总监之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编者按】企业财务报告具有规定的格式和编报规则,但基于各类利益相关者决策之需的企业财务报告分析方法却无权威的范式,本刊特此开辟基于决策视角的企业财务报告分析专栏,约请北京国家会计学院马永义教授撰写系列文章,该系列文章是马永义教授三十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潜心研究成果,在各类继续教育培训课堂上受到了广大学员的广泛好评,期望通过专栏的系列文章刊发能够给广大读者提供切实的帮助。
【摘要】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通常被业界称为第四张报表,剖析该表的概念及其结构时,应该把重心放在“变动”二字上。该表一方面揭示了导致各所有者权益类项目发生变动的原因,另一方面也列示了各所有权权益类项目的变动及其结果。作为企业管理层,需要通过对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变动的驱动要素的了解与研判,主动实施对“因”的管控,进而获取较好的与净资产相关的考核结果。作为利益相关者,需要借助对企业所有者权益类项目内在结构的分析,客观看待企业的历史成长性并对其未来的成长性做出科学预测,进而有的放矢地做出理性决策。【关键词】 因果交织;驱动要素;内在结构;理性决策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通常被业界称为第四张报表,由于该表的结构较为复杂且近年来多有变动,目前业界对于究竟该如何分析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尚未达成共识,本文拟谈一些个人的认识与体会。
一、关于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总体架构的描述与剖析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作为一个概念,是伴随《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2006)》的发布而诞生,该表的具体格式是由《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2006)》来规定的。该表刚刚“问世”之际,有学者将其格式描述为“矩阵式”,也有学者将其格式形容为“棋盘式”,可谓仁智各异。笔者认为,剖析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概念及其结构时,应该把重心放在“变动”二字上,具体而言,该表一方面揭示了导致各所有者权益类项目发生变动的原因,另一方面也列示了各所有者权益类项目的变动及其结果。鉴于此,笔者将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描述为“因果交织在一起的一张表”。换言之,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犹如一部故事片,讲述了期初各所有者权益类项目的金额受何种因素驱动、发生了何种程度的变化,进而形成了期末各所有者权益类项目的金额的故事。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每项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变动的原因通常只能触发特定的所有者权益项目发生变动,因此填列完成后的该表远没有空表看上去那么复杂。需要指出的是,伴随其他具体会计准则的发布或修订,无论是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变动的原因,还是所有者权益的具体构成项目都发生了相应的调整和变化,但“因果交织在一起”的大格局并未改变。可以预期的是,无论是基于资产负债观的理性预期,还是基于维护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现实需求,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重要性必将会逐步增强。
二、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变动的驱动要素类项目分析
自2007年以来,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格式几经调整,本文以《关于修订印发2019年度一般企业财务报表格式的通知》(财会[2019]6号)中规定的已执行新金融会计准则、新收入准则和新租赁准则的一般企业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为蓝本,对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变动的驱动要素类项目加以具体分析。为便于广大实务工作者更好地理解财会[2019]6号文件,本文在此对该通知中“一般企业”的内涵加以简要剖析。需要明确指出的是,“一般企业”的称谓是针对个别报表而言的,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2006)》中共规定了四套个别报表格式,其中,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分别拥有各自专用的个别报表格式,除了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之外的其他行业的所有企业被一并称为一般企业。
(一)关于“上年年末余额”行次的分析该表“本年金额”栏对应的“上年年末余额”行次的金额与该表“上年金额”栏对应的“本年年末余额”行次的金额之间存在勾稽关系,但需要注意的是,该表“本年金额”栏对应的“本年年初余额”行次的金额并非一定等于“上年年末余额”行次的金额。本年度如果发生符合规定条件的会计政策变更或前期差错更正事项,“本年年初余额”行次的金额就不等于“上年年末余额”行次的金额。如果本年度发生了自主变更会计政策或需要追溯调整的依法变更会计政策的事项时,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的相关要求,就有可能涉及到对所有者权益类项目的追溯调整,进而导致“本年金额”栏下的“上年年末余额”行次的金额与“本年年初余额”行次的金额存在差异。如果本年度发生了前期差错更正事项,同样有可能会涉及到对所有者权益类的相关项目进行追溯调整,进而导致“本年金额”栏下的“上年年末余额”行次的金额与“本年年初余额”行次的金额存在差异。既然“本年金额”栏下的“上年年末余额”行次的金额不一定完全转化为“本年年初余额”行次的金额,在应对本年度与净资产相关的考核指标时,企业管理层就要本着更加稳健的原则做出有针对性的预算安排,借此主动“对冲”由于“上年年末余额”未能全部保全而对本年度与净资产相关的考核指标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此外,既然会计政策的变更有可能需要进行追溯调整,企业财务部门在制定会计政策变更预案时,就需要通盘测算会计政策变更可能对本年净利润和年初所有者权益产生的影响,就上市公司而言,尤其要综合衡量会计政策变更对本年净资产收益率指标带来的影响,进而准确把握自主会计政策的时间、事项和幅度。
(二)关于“本年增减变动金额”行次的分析一般说来,“本年增减变动金额”是导致所有者权益类项目发生变动的主要驱动要素。尽管近年来“本年增减变动金额”行次下的具体组成项目发生了相应的调整,但总体的构成要素仍然可以区分为变量增减驱动要素和结构调整驱动要素两大类别。其中,变量增减驱动要素包括本年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所有者增减资活动的影响;结构调整驱动要素包括利润分配的影响和内部结转的影响。1.变量增减驱动要素分析。变量增减驱动要素包括“综合收益总额”和“所有者投入或减少资本”两个项目,其中“综合收益总额”项目与利润表的“综合收益总额”项目存在勾稽关系。总体上而言,“综合收益总额”体现的是企业管理层的“业绩”,“所有者投入或减少资本”体现的是所有者对企业未来发展趋势的评判和预期。(1)“综合收益总额”驱动要素的分析。由于利润表中的“综合收益总额”项目的金额是由“净利润”和“其他综合收益的税后净额”项目加计后得出的,在填列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本年金额”栏的“综合收益总额”行次时,与本年度利润表“净利润”项目相对应的金额应填列在“本年金额”栏下的“未分配利润”栏次下,与本年度利润表“其他综合收益的税后净额”项目相对应的金额应填列在“本年金额”栏下的“其他综合收益”栏次下。从报表分析的角度而言,尽管“净利润”和“其他综合收益的税后净额”均属于变量增减驱动要素,但前者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核心竞争力息息相关,属于已经落地的内核驱动要素,后者与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无关,属于依据会计准则核算的账面驱动要素。两者比较而言,无论是否为有利驱动要素,前者均更具持续性、稳定性和现实性。(2)“所有者投入或减少资本”驱动要素分析。“所有者投入或减少资本”项目直接会影响到“本年金额”栏的“实收资本(股本)”“其他权益工具”或“资本公积”栏次。尽管该项目会对年末的所有者权益合计的金额产生影响,然而该驱动要素与对企业管理层的绩效评价无关,但折射出了企业所有者对该企业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期以及对企业管理层的信任程度。其中:“所有者投入的普通股”项目,反映的是本报告期企业所有者(或股东)向该企业的资本性投入,代表着该企业的所有者(或股东)对该企业未来发展趋势的持续看好、对企业管理层信任度的增强以及所有者(或股东)面向未来的信心在增强。“其他权益工具持有者投入资本”项目,反映企业发行的除普通股以外分类为权益工具的金融工具的持有者投入资本的金额,该项目是伴随2014版《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的发布与实施而形成的。需要指出的是,尽管该类金融工具的持有者投入的资金被分类并确认为所有者权益项下,在企业持续经营状态下也属于企业可以长期使用的资金,但在企业面临清算或约定的极端罕见的触发条件出现时,该类金融工具的持有者对企业剩余资产的索取权要优先于企业的所有者(或股东)。本报告期内该项目如果存在发生额,通常表明该企业对金融市场的适应能力较强,企业筹集长期资金的能力也较强,企业现存所有者(或股东)维持对该企业的控制欲望也较强。“股份支付计入所有者权益的金额”项目,反映的是本报告期内因实施权益结算方式的股份支付激励计划而依据相关具体会计准则而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中的金额。由于权益结算方式下,被激励对象行权时会转变为企业的股东,实施该激励方式通常代表着企业的长期激励机制较为健全、合理、有效,在共赢机制和预期推动下,企业未来的成长性通常较好。2.结构调整驱动要素分析。结构调整驱动要素会影响到所有者权益类项目的存量结构,具体可区分为利润分配和内部结转两大驱动要素。(1)利润分配驱动要素分析。在利润分配过程中,“提取盈余公积”项目会导致所有者权益构成要素的“盈余公积”项目的金额增加和“未分配利润”项目的金额减少,但所有者权益合计的金额并未受到影响。“对所有者(或股东)的分配”项目会导致所有者权益构成要素的“未分配利润”项目的金额减少,该项目的发生额表面上体现的是管理层对企业所有者(或股东)资本性投资的回报水平,但实质上也折射出企业所有者(或股东)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如何取舍的价值观及对该企业未来发展的预期。作为企业的潜在投资者,应综合考量过往和当期的资本性投资的分红水平和现有股东对企业未来发展的信心和预期状况。(2)内部结转驱动要素分析。“资本公积转增资本(或股本)”项目,体现了本报告期内企业所有者承担法定责任最高限额的愿望在增强,此举对于提升企业未来的负债融资能力通常会起到正向激励作用,对于上市公司而言,会拉低该股票二级市场的交易价格,进而对提升该股票在二级市场的流通性有正向激励作用,对于大盘处于牛市且估值过高的股票而言,通常会进一步“推升”其市盈率。在内部结转驱动要素中,与“资本公积转增资本(或股本)”项目相比较,“盈余公积转增资本(或股本)”项目所释放出的企业所有者调增其承担法定责任最高限额的信号会更加强烈,通常情况下企业后续的直接融资或间接融资行为会明显增加。利益相关者需要结合对该企业发展战略及其盈利能力、营运能力的研判,有针对性地做出相应的决策。“盈余公积弥补亏损”项目,代表的是企业用以前获利年度所提取的法定或任意盈余公积来弥补后续年度发生的亏损,在通常情况下,企业实施该类行为要么是基于满足以后年度实施利润分配的前置条件,要么是基于满足未来进一步实施从资本市场再融资的前置条件。总体而言,该类企业以前期间的获利能力出现了由强转弱不利演变趋势,但“低谷”已过且未来发展趋势看好。“设定受益计划变动额结转留存收益”项目,反映的是实施设定受益计划养老保险模式的企业,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重新计量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所产生的变动而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额,在本会计期间结转到留存收益的金额。需要指出的是,目前我国整个社会层面实施的是设定提存计划的养老保险模式,“设定受益计划变动额结转留存收益”项目在实务中很少发生。实际工作中如果发生设定受益计划变动额结转留存收益的情形,通常意味着伴随设定受益计划的结算,企业因为实施设定受益计划而最终实现的利得或损失,该类已经实现的利得或损失被纳入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由企业所有者(或股东)最终享有或承担。“其他综合收益结转留存收益”项目,主要反映:一是企业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非交易性权益工具投资终止确认时,之前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累计利得或损失从其他综合收益中转入留存收益的金额;二是企业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终止确认时,之前由企业自身信用风险变动引起而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累计利得或损失从其他综合收益中转入留存收益的金额等。该等情形反映了企业通过特定金融工具进行投融资而最终实现的利得或损失,伴随相关金融工具的终止确认也相应影响到了企业的现金流量,通过将相关金融工具后续计量期间所累计的其他综合收益结转到留存收益,企业投融资活动所实现的利得或损失最终由企业所有者(或股东)享有或承担。
三、所有者权益类内在结构所体现出的经济含义剖析
与资产负债表的所有者权益类项目排列顺序相对应,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所有者权益类项目的排列顺序仍然采用“先本后利”的顺序。所谓“本”指的是“实收资本(或股本)”“其他权益工具投资”“资本公积”“减:库存股”;所谓“利”指的是“其他综合收益”(属于未实现的利得或损失)“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属于已经实现的利得或损失)。就某一时点的存量总额而言,“本”的部分体现出的是所有者(或股东)对企业的付出,“利”的部分体现出了公司管理层对企业的贡献。结合企业已经设立的年限以及以往年度注册资本的增、减变动和利润分配情况,通过计算“利”的部分占“本”的部分的相对占比,可以推算出企业历史上净资产的年均增长幅度,而一家企业历史上净资产的年均增长幅度,往往是其历史上成长性的最为明显的标志,借此就可以对该企业历史的成长性水平做出大致的衡量与判断。常言道,根据历史预判未来,借此也可以对该企业的未来成长性做出初步判断,如果再结合该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百分比的综合研判,就可以对该企业未来的成长性更加“心中有数”。总而言之,作为企业管理层,需要通过对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变动的驱动要素的了解与研判,主动实施对“因”的管控,进而较好地完成与净资产相关的考核任务。作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需要借助对企业所有者权益类项目内在结构分析,来客观看待企业的历史成长性并对其未来的成长性做出科学预测,进而有的放矢地做出理性决策。
【主要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2006)[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2]财政部.关于修订印发2019年度一般企业财务报表格式的通知[S].财会[2019]6号.
本文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