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田螺坑土楼群仅4公里的地方,有一座裕昌楼,又名东歪西斜楼。裕昌楼始建于元末明初(约1308年),据说是目前已知最古老的圆形土楼。该楼高5层18.2米,每层54间,总间数269间,占地面积2289平方米,建筑总面积6358.2平方米,为土木结构。整座圆楼有5个楼道,为通廊式。第一层墙厚1.8米,往上逐层减缩10厘米。那么厚的墙壁,可见当年为了抵御外敌而下的苦功。该楼坐西向东为观音坐莲位。
尊崇五行是裕昌楼的一大特色。裕昌楼初为刘、罗、张、唐、范5姓族人共同居住,故把整座楼分为件数不等的五大卦,每个形式分一卦,按所需房间多少分大褂13个开间,小卦9个开间,每卦设一部楼道,又在外墙设5个瞭望台,形成五行道造型。5姓人家,5层结构,5个单元,5部楼道,五行排列,体现了土楼子民希望五谷丰登,五福临门的美好愿望。
裕昌楼内天井中新建有单层祖堂,祖堂有三个门,正门是喜门,左门是生门,右门是死门。从这三门出入有严格的规定,凡办喜事或求神拜菩萨从喜门进出,凡要祈求小孩平安长大有所作为的从生门进出,凡办丧事则从死门进出。楼中楼的中堂前,据传曾经用五彩河卵石铺出等分5格的大圆圈,以五种图案代表金木水火土五行,不知何故,这些美丽的图案已经不存在了。
裕昌楼建成后不久,楼内回廊木柱便开始从左向右倾斜,最大倾斜度为15度,那斜梁歪柱带来的不规则门框、不对称窗户,好像要存心破坏中国建筑常有的演进构图方式似的。看那满楼歪歪斜斜的椽、梁、柱,会感到动魄惊心,腿脚发颤。但这有惊无险的歪斜正式裕昌楼的奇妙所在。这座楼经过5、6百年的风雨侵蚀,无数次地震的考验,至今依然如故。当你听了楼里人讲述这梁歪柱斜楼身正的传说,便会品出这正是楼主世代相传的精彩故事。裕昌楼以它歪斜而经久不衰而著名于世,博得“天下奇观”、“中华一绝”的雅号。关于梁柱的歪斜有很多传说,其中流传最广的是,当年的木匠师傅相互拼比技艺,这里的师傅就把搂建得歪而不倒,以示自己的技艺高超!
圆形的怀远楼是一座建筑工艺最精美、保护最好的双环圆土楼。由简氏四兄弟修建而成,为简氏家庭住宅,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坐北朝南,占地1384.7平方米,建于1909年,高4层13.5米。怀远楼的名字有三重含义:1. 怀念远方的亲人2. 楼的主人来自河南“怀”地的远方3. 训示简氏的子弟要胸怀远大志向,更上一层楼。
怀远楼的大门极有看头,首先是一幅对联“远而山近而水凭兹灵秀毓人文,怀以德敦以仁籍此修齐遵祖训”。既点出了怀远楼面山带水的地理环境,又道出怀远楼的简氏家族的道德观。接着看大门两侧装饰的四个字,左边是“全禄“,右边是“福寿”。读时要左右穿插着读“福禄寿全”。这样的安排是简氏族人告谏子孙,“福禄寿全”是相对而言的,只有努力才能获得,而不是顺理成章的。走入大门时,千万不要忽视两边的铁门喔,门上有三个灌水口,当地土匪攻城喜欢以火攻破门,而这时楼内居民只要不停地从楼上往这三个灌水口里注水,就可阻止火力,当年就是凭这一点,保得怀远楼未被土匪攻破。
走进大门,雕梁画栋便映入眼帘,通往“楼心”的过道两侧,窗户都是由做工极其考究的带有通花图案的四方琉璃砖镶嵌而成。据说,这些琉璃砖是当年简氏族人从南洋带回的。
怀远楼直径42米,每层34间,共136间房。楼内排水系统十分讲究,从楼中楼到大门共设计3个水道,每个水道安放3口水缸,楼内污水中的泥沙可沉在水缸里,以便清理。据说排水沟里还放养有多只乌龟,帮助疏理淤积。
这座土楼最引人注目之处,是天井核心位置的祖堂与作为家族子弟读书的私塾“斯是室”,它是极其精巧秀气的“四架三间”上下堂五凤楼建筑,占地190平方米,室内雕梁画栋、古色古香。堂上悬挂的横匾刻着苍劲有力的行楷“斯是室”大字,两边柱子上有副对联,上联是“斯堂讵为游观计敦书开耳目”,下联是“是室何嫌隘惟思尚德课儿孙”。在上厅,又有对联“书为天下善是人间富贵根”、“世间善事忠和孝,天下良谋读与耕”。在外门楼,也有一副联“读书教子绍谋远,礼让传家衍庆长”,横批是“诗礼堂”。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借用于此,恰到好处。
其中的喜堂布置华丽,远处望去似是有一双新人行礼其中
虽说土楼外表皆用泥土加工而成,颇为简朴,但登楼下望,燕型屋檐煞是漂亮,足见客家人对居住环境要求很高,实用外也不失华丽。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4-6 10:49:33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