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财务经理人,享用更多功能,成就财务总监之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一位年轻的学子用生命里只有CPA来描述他备考的日子
一位年轻的学子用生命里只有CPA来描述他备考的日子:那段时间每天忙忙碌碌,梦里梦外全是CPA,最大的奢侈是每个月去一次期刊阅览室,泡一个中午,浏览一个月来的杂志,暂时让头脑脱离CPA考试。杂志《散文》是他最爱的,他每期必读。在阅览室看散文,本意是想让头脑休息一下。可是即使他在阅读有关古楼兰的散文时,CPA也成了挥之不去的阴影。“曾经辉煌灿烂的古楼兰文明渐渐走向消亡,沿着这条塔里木河,明明知道已没有了罗布泊大海洋,明明知道前方是尽头,它仍然拥动着激情澎湃,然后平静地流向死亡,罗布泊那是沧海沙漠的变迁,那活着不死1000年,死了不倒1000年,倒了不朽1000年的胡杨就是他们屈死的魂阿,倔强地挺立着渐渐风干的躯体,仿佛天问。”这位CPA考生,在备战CPA考试的过程中,在神秘的古楼兰文明、塔里木河、罗布泊和阿拉干的胡杨中为自己寻找精神支柱。
我们来看一位在工作岗位上已经堪称骨干的老考生的自述:
“我已是第6年参加CPA考试了。去年仅差会计未通过,今年不得不重考了审计。连考四年的会计,分数是每况愈下:1999年56分,2000年57分,2001年42分,2002年的分数恐怕也不会理想。”
“1984年,我从冶金财会中专毕业,分配到一个国有大型石油企业工作。多年来,我遵纪守法,爱岗敬业,认真完成本职工作,不迟到、不早退,甚至没有休过一个年假。一直锲而不舍地认真学习,忘我工作。多年来工作岗位几经更换,从厂机关到荒远的江边泵站;从马达隆隆的生产第一线,到外县农村的加油站,我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几番挫折、几番痛苦,我始终没有放松学习。我深知学习是书生立身的本钱,也是我孤身在外拼搏奋进的砝码和优势。因此,无论是在机关人声鼎沸的科室里,还是迎着日出在松花江畔巡检;无论是在刺骨的寒风中,站在可以摸得到子夜星宿的高高的炼油塔上,还是在酷暑中,手握油枪为车辆加油;无论是在下水井里挥汗如雨,还是在暴雨中爬上七十米高的装置,扳动阀门处理事故;无论是在楼上喧哗的麻将声中,还是在妻子女儿进入甜美的梦乡时,我都时时刻刻没敢忘记学习。困了,就走出去,独自在月光下徘徊。此刻,周围的一切都早已进入梦乡而我独醒。倘若是雪夜,几乎可以听得见落雪的沙沙声,于是仰起脸来,雪花就落到脸上,漫漫融入心田。
“这些年来,为了学习,我放弃了所有的业余爱好,读书已成为我唯一的嗜好。我凭着这股坚韧不拔的精神,以中专毕业为起点,边工作边参加高教自学考试,获得了会计本科学历,通过了助理会计师、助理审计师、会计师、审计师的职业资格考试。这些年来,随着中国石油体制改革,组建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并上市,我所在的单位也随之经过了优化组合、企业改制上市、主副业分家重组、部分人下岗等变革,而我这个长白山下三统河畔的农村孩子,从19岁孤身一人来厂,凭着农村孩子的质朴、踏实,凭着东北人的粗犷豪放,凭着骨子里山东人血统的倔强,孜孜以求,锲而不舍地努力工作,认真学习,靠自身的努力,凭着坚强信念,靠刻苦钻研和熟练的业务,直至不惑之年,才终于闯出了一片天地,逐渐成为单位会计、审计领域的业务骨干,得到了上下的认可。
“1997年我开始参加CPA考试,当年通过了审计科目,1999年、2000年、2001年又分别通过了经济法、税法、财务管理科目。然而我却始终不能通过会计科目。仅一步之遥,却又似水中月、镜中花,在水一方,可望而不可及!
“2002年已是第6年,1997年通过的审计成绩已经作废,2002年不得不重考审计。为了备考会计和审计,我分别参加了市里的辅导班,参加了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网上辅导,参加了中华会计网校的网上辅导,邮购并找到了所有能找到的资料。近一年来,我几乎投入了全部的精力和时间。早晨4:35,闹铃会准时响起,晚上11:30后我才离开书桌。除了辅导明年中考的女儿学习,我每天反复学习会计和审计。我信心百倍,胸有成竹地跨入考场。然而,考完会计,就像是一场噩梦。CPA资格将又一次与我擦肩而过!然而,噩梦醒来,太阳还在升起,地球还在转!还要振作起来,还要面对勤劳的妻子、还要鼓励明年中考的女儿,还要上班面对同事,于是重新打起精神,继续操练。重整河山待来年!”
在CPA考生中,这种中年人工作家庭应考一肩挑的例子俯拾即是。有一位自认还算幸运的年轻考生,前四门是顺利过关,但是历经五个春秋,胜利的果实却没有瓜熟蒂落。他的考试历程在年轻的考生中很有代表性:
“今年我第五次参加经济法考试。我1997年考完中级会计师后,1998年带着试一试的心态报考了CPA的审计和经济法。考试结束之后感觉并不好,结果却出乎意料,审计60分,经济法43分。有了第一年的意外收获,第二年便满怀信心地报了一门经济法,决定一年一门爬上CPA的台阶。一个多月来,我起早贪黑,可是踏进试场拿到考卷,人就傻了,感觉比第一年难多了。我没熬到100分钟就放弃了。结果在意料之中:34分。第三年即2000年,我与几个同事一起报了名,冲动之下一下子报了剩下的四门。拿了书之后,把书往办公桌抽屉里随手一丢就没在意。直到8月初由于工作岗位的变动,整理抽屉时才想起此事,于是将书带回家,无聊时随手翻了一下会计,觉得不难,于是一路看下去,感觉还不错,便利用晚上的时间通读了一遍会计、税法和财务管理。但是再去看经济法时,却找不到一点感觉,于是决定放弃经济法。在考场上,虽然感觉不好,但还是坚持到最后。12月份成绩出来,自己都不相信,竟然侥幸过了三门:会计60分,税法60分,财务成本管理62分。
“有如此收获之后,我就非常认真地对待剩下的最后一门。2000年国庆节过后,我就拿起经济法书。可是一次、两次,甚至到了第四次,我每次看书的感觉都不好,对书的内容仍然很陌生。为了能攻克这最后一门,我硬撑下去,直到临考时,状态渐渐地好起来了,熟悉了书本的内容,还做了不少习题和模拟试题,而且分数都还不错。我满怀信心地进入考场。当结束的铃声响起时,自我感觉良好的我就以CPA的眼光看着同考场的同仁。在这等候成绩的70多天里,我就等着去拿CPA证书了。12月17日,我拨通了查询电话,电话里那一字一顿的声音告诉我:53分。当时我懵了,简直不相信这是事实。我认定是信息错了,因为数据库错误也是正常的。我再一次拨查询电话,可是由于无数的考生在查询,电话就是拨不通。随后几天我连续查询,证实我确实功亏一篑。那时的感受我至今无法用言语表达。
“既然过了CPA的4门课程,当然不会就此罢休。2002年我又踏上CPA考试之路。但是对经济法就有了心理障碍,总是找不到感觉。书是看了一次又一次,可是每次都感到经济法的条文很陌生。到考试时,仍然迷迷糊糊。我不知道2002年的经济法能否通过,当时就想不管过还是不过,我决不会再上CPA考场。可是,在网上看到不少同仁考CPA之路如此艰难,忽然发现CPA还是眷顾了我,至少前面的四门科目是顺利过关。所以,如果2002年不过,还得从头再来。”
实际上,这位考生如果2002年不过,将又一次踏上炼狱之路,第一年考的审计成绩将作废,以后必须重考审计。昨也流水,今也流水,天天流水,水却不同。2003年的审计考题与1998年的审计考题已完全不可同日而语。CPA考试的结果有着不可预料性,CPA考试公布的成绩与考生自己估算的结果差异很大,但愿他2002年的经济法能侥幸过关。
有些考生特别喜欢“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任天上云卷云舒”的意境。有考生以“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为座右铭,还有考生的网名为“云淡风清”。可是,一旦决定加入CPA考试的行列,上述意境便抛掷九霄云外,从此拉开了艰苦奋斗的序幕,开始了人生的又一次搏击。只要是选择了考CPA,在准备考试的这段时间,生命中仿佛没有了其他内容。浪漫的青春不再浪漫,负重的中年步履更加沉重。岁月如歌,人生几何。漫漫的3年、5年甚至7年,青春渐行渐远。那准考证上满脸稚气的照片或被老成持重的照片所代替,或是因眼前这个满脸沧桑的对比而更加反映出几年的岁月不过弹指一挥间。
有一位会计专业的本科毕业的考生,在成绩出来以后,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CPA成绩竟然是:会计26;审计23;财务管理23;经济法38;税法32。他仰天长叹:不甘心啊!可是,除了打起精神从头来,别无他法。年轻的他,血气方刚,发出了“不见武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做田”,“不成功便成仁,青山处处埋忠骨”的誓言。其实,究其原因,并不难理解。这位考生本是文科的料,阴错阳差学了财务,毕业三年了,对做账仍然不能自如。他觉得自己在理财方面毫无头脑,根本不适合做财务。可是由于干了这一行,总得专一行,所以硬着头皮去考CPA。没有选择的选择,自然要比别人多费些功夫,多吃些苦,多些磨难。不是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吗?何况这位考生有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当然希望他只是说说而已,总不成把考试当人生的唯一目标。
有位考生第一次考财务管理时,没有认真学就考了46分。于是2002年反复看书,做大量习题,自认为已经学得不错。考前,她对同事和老公说:“今年如果能过一门的话,那就是财管。”在赴考的路上,她满怀信心,觉得就这一门最有把握,应该没问题。可真正拿到考卷,却无所适从。考完后,她最怕别人问她财管这门课了。谁向她问起财管,那种耻辱和伤痛无以言表。为此她夜不成寐,默默地流泪。她又生自己的气,又不服气,不愿承认这种结果。心情平静下来后,她又一次拿起了书本开始学习。她说:“笨牛先套车,我要加倍努力!”
被CPA摧毁了自信心的考生何止区区少数。败军之将不可言勇,无数考生感叹,身经百考,考研究生也没有费力,竟然在CPA前溃不成军。一位考生这样形容他三年考税法的感受:2000年考税法,时间紧迫,得分58;2001年考税法,不慌不忙,得分59;2002年考税法,时间多多有余,成绩未定。他对税法总的感觉是:不难,却通不过,悲哉!
一位1997年参加考试至今还没全部通过的考生,对于过去的惨痛记忆犹新。他列举了几年的成败荣辱:“第一年旗开得胜,1997年所考的会计、财务管理、税法全部顺利通过,本以为将所向披靡,谁知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1998年的成绩为:经济法46,审计48。1999年的成绩为:经济法51,审计53。2000年的成绩为:经济法52,审计56。2001年成绩为:经济法56,审计60。其实2001年考后感觉非常好,结果却是经济法差4分,与CPA擦肩而过。2001年已是第五年,由此一来,1997年所考过的三门都要作废。2002年只好重报了四门,这种痛苦真是无法用语言表达。不是身临其境,很难体会到那种掏心窝的痛。回忆过去几年的考试历程,徒增耻辱和伤痛,都说‘天助自助者’,事实却是天不佑我!”
炼狱之路
CPA考生,没有不知道机会成本的含义的。在财务管理中,所谓机会成本,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成本”,它不是一种支出或费用,而是失去的收益。这种收益不是实际发生的,而是潜在的。比如,在投资方案的选择中,如果我们选择了一项投资方案,则必须放弃投资于其他途径的机会。其他投资机会可能取得的收益是实行本方案的一种代价,被称为这项投资方案的机会成本。对于CPA的考生而言,放弃目前的工作,或放弃学习英语、考研等其他机会,放弃舒适的生活,甚至小到放弃听音乐会、看本来酷爱的世界杯等,都是考CPA的机会成本。虽然,有些内容是无法用金钱衡量和计算的,对于习惯于用数字说明问题的会计人员,尤其如此。考CPA的机会成本很大,尤其是与现实经济生活中选择其他投资项目不同的是,考CPA的付出不一定有收获。按照财务管理的风险理论,考CPA的风险概率很大。在经济生活中,高风险的项目高收益,但是考CPA却是高风险,不一定有高收益。
在中国,高考是一件牵动全国的一件大事。高考的学生用“黑色的七月”、“残酷”等词来形容高考。但是与CPA考试相比,无数经历过高考并已经在高等院校就读或毕业的CPA考生普遍认为,与CPA考试相比,高考很简单,根本不能和CPA相提并论!如果说两个考试有共同点,只不过让考生再次回忆起过去已经获胜的战斗而已。年轻的学子普遍反映“经历过CPA考试后,感到高考的那个阶段真是幸福。那时能够集中精力学习,一切以我的高考为中心,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而现在参加CPA考试,在工作和家务之余学习,顾此失彼,从来没有一天能够心无旁骛地专心学习。”且不说CPA考试的难度和通过率远低于高考,而且高考学生是在家长和老师的庇护下,专心复习,而CPA考生却是在经济、家庭、工作“三座大山”的压迫下去应考的。一切资料要靠自己找,学习时间要靠自己挤,还要诚惶诚恐地看领导的脸色,生怕考试还没有通过,而饭碗已被砸。有一位考生,为了参加CPA考试,寒、暑假从来没有带孩子度过假。那年夏天,她拒绝了孩子暑假去海滨度假的要求,坚持不休假,计划把年休假用于考试前复习。可是,考试临近时,领导不批准她休年假。她从单位直接去考场考试,临走前,同事通知她下午要开会。她说不行,要去考试。好心的同事提醒她:“还考试?别考完试,回来就下岗了。”她无奈地回答:“正因为随时要下岗,所以更不能放弃考试。”有一位在县城城建系统工作的考生,在考前一个月,被领导派到驻外地办事处蹲点。平时的一切努力,顷刻化为乌有,消失殆尽。如果说,高考是当时必须走的路,而今天参加CPA考试却是他们在人生道路上自己选择的更加艰难的第二次搏击。
不见了春天的阳光,没有女友的依偎,为了通过CPA,生活是如此的单调和枯燥。在一位年轻的考生眼里,认为注会考试简直是在受刑。他说:我知道许多人为考CPA甚至不上班,孩子也不管,家也不要了。还有许多人考前学得直吐,累垮了身体。同事曾开玩笑说,你们发注会证的时候应该再加上个六级伤残证。可见我们付出甚多。尤其是大龄考生,失去的东西太多了,机会成本太高,付出与得到不成正比。可是他一边抱怨着,另一边却义无反顾投入考试大军中。春节刚过,他就手捧书本,孜孜不倦。他把旧教材中财务管理的全部公式和经济法中的数据全部整理出来。5月初拿到新教材,他就参加辅导班,参加面授。他通读教材5遍以上,做北京注协编的《轻松过关》三份练习题,听闫华红老师讲的VCD两遍,提问不计其数。考前两月,每天看书做题14小时。即使如此,考试完毕,对于结果仍然没有把握。
参加CPA考试,不仅仅是对学识的考验,也是对意志的磨炼。很多在考试场上曾经百战百胜者,在CPA的考试中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有位考生,从小学开始,依靠“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读书上”的奋斗精神,历次考试都名列前茅,而且在1989年高考时位列某市理科第一名。但是,这种“勤能补拙”的方法在注册会计师考试中却未能奏效。。虽然他度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但是考运并不佳,没能摘到胜利果实。有一位在校生,大三时报了五门,连学校的课都不去上了,整天备战CPA,每天学习10小时达以上。这位在同学印象中堪称聪明的考生,考试的结果却不理想:报了五门,学了四门,实考三门,感觉能过两门,实际只过一门。无数在考研中轻松过关者,也在CPA考试中溃不成军,望CPA考试而兴叹:难、难、难!
在考CPA的漫漫之路上,最为悲壮的要数一些多年未能过一门的考生,所谓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这些考生始终在CPA及格线的门槛前徘徊。有一位考生的经历令人扼腕:他从1999年第一次参加考试,到现在一门未过。1999年,他报了5门,考试结果有4门都是几分之差。后来听说会计最难考,于是2000年就集中考会计一科,结果成绩仍然是58分。为了给年幼的儿子树立一个榜样,也为了心中的理想,他打起精神,参加了2001年的会计考试,结果成绩却只有59分。一分之差,天壤之别。他默默地擦干眼泪,又上路了。2002年5月,他参加了会计中级考试,以优异的成绩过了关,尤其是会计得了95分,是他所在城市的第一名。因为上班很辛苦,下班以后还要照管儿子,所以他想集中精力把最有把握的一门会计先攻克下来,以后再考其他课。有了多年的会计学习基础,合上书能把书上的内容讲出来,看目录也能把相关的分录说出来,他以为稳操胜券,稳能过会计这一关。可是,考完会计,他就觉得大事不妙,失败的感觉一直萦绕在他的脑海。综合题第一题没做,第二题没有时间做完。他扪心自问:“我该如何办?我这样继续下去可能最终会以失败告终的,但我心不甘呀。不,我不会放弃的,至少现在不会。我还要努力拼5年,考到35岁,若依然没有结果,我认输。”
即使那些一次成功通过五门的佼佼者,在他们的某一段生命的历程中,也只有CPA,只不过这个历程远比他人短。曾经有这样一个统计数字,即CPA考试影响每一个考生的生活平均达三年之久!生命里只有CPA的日子,不再有快乐、轻松、甚至健康,没有与家人团聚的好时光,没有享受生活的好日子。有些考生家里几年不开电视,从不叫亲戚朋友来家玩。甚至有考生买了秒表,做题看书都分秒必争,掐表做练习。每天下班后,拖着疲惫的身体伏案挑灯夜战,哪个CPA考生不是在忍受着痛苦的煎熬,又何尝不是在追逐着自己的梦想。在考CPA过程里,在明知考CPA的付出不一定有收获,但却一次次充满激情地去奋斗。
备考期间,无数的考生在上班工作和考CPA中间两点一线。不用工作的、可以休假的考生甚至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当然,那些学习和家务一肩挑的妈妈考生、爸爸考生除外。有一位在五大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的考生,6月份回安徽老家复习至9月份回京参加考试,整整3个月,没有迈出她家的大门,全心全意备战。最后一举攻下了两座山头———财务管理和经济法都在当年过了。她找到了好工作,进了著名的四大会计事务所之一。
不能请假的考生好生羡慕有时间看书的人。从事会计和财务工作的考生,工作繁重,月底和年底的加班是常事。一位考生刚毕业,本来想在一年内考完剩下的三门。班上有做不完的事情,根本就不可能看书。每天下班头昏沉沉的,只有每天早上早早到公司里看书,同事们都来了就不能再看了。收集到足够的资料却没有时间看,最后他不得不放弃审计了。考前感觉经济法和税法都是一团糟,书没有看够、看透,题没有做完,最后仓促上阵,结果可想而知。在著名的五大会计事务所工作的考生,加班更是家常便饭。上班的时候忙得头晕脑涨,下班已经筋疲力尽。很多考生每天工作10个多小时,若要学习,只能从睡眠时间中挤,睡眠不足6个小时。许多考生除了做完一本本习题集之外,还做了不下二十套模拟试题。有些考生做完了所有能找得到的习题。有一些考生,班上工作不是十分繁忙,但是单位学习风气不是很浓,如果与大家一起聊家长里短,大家相安无事。如果脱离群众埋头学习,难免会招来一些冷嘲热讽。因此各种对策也应运而生,有的把书包上书皮作掩护,有的在上班时间在电脑上看CPA资料,下班再看书。
有一位考生,看书看到虚脱,打点滴时还在痛惜时间的流逝。她这样形容她的备战实况:“我是2001年开始考的,当时报了五门。六月份辞职开始全天候地备考CPA。当时距离第一门审计开考只有107天了。在这之前我对手里的旧书已经粗粗地温习过了。拿到新书后,我从早五点到晚十二点,每天看书在百页以上,学习时间在十五个小时左右,一刻也不敢怠慢。每读一章节就做这一章节的练习题。开始做了很多习题集,后来就只剩北注协编的习题集,每一门课的反复在四次以上。记得那时候我做题时用的是铅笔,一本书做完了之后就交给母亲,由她负责把所有的笔迹擦掉。那一个夏季,我们家用了十几块橡皮。一次又一次地擦掉笔迹,书都破了,不停地反复。我针对自己的情况不停地调整复习进度和计划,增加了审计的复习次数。连旧书带新书,我把审计看了八遍,把北注协杨闻萍编的习题集做了整整五遍,前几次落笔做,后几次看到题目回顾一下。因为税法还有些基础,用的时间少些。会计因为历年考题都很灵活而且离课本知识也较远,我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着重做题。经济法这门,我是在理解的基础上重复记忆,无论多么枯燥,一遍又一遍。对财务成本管理,我不遗余力地按部就班学习。
“对我来讲,那个夏天可谓不堪回首的噩梦之旅,一切为CPA让路。炎炎夏日,我闷坐在密室,蒸发汗水,升腾希望。那时候连洗头和洗澡都是奢侈,因为我只要一沾到水就会特别的困。我几乎忍到了生理和心理的极限。有一次我病了,也许是疲劳导致了病情的加重,仅仅一天时间,我就发烧得脱水了,于是输液补钾。输液补钾很费时间,我从下午七点开始输液,到第二天凌晨两点才打完了这一针。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我也没有怜惜自己的身体,而是在懊恼时间的流逝。
“那段日子我是在用纳米计量时间。有一首名叫‘找一个字代替’的老歌,歌中是讲想找一个字代替爱意。不知为什么,那阵子我老想到这首歌,想到如果找一个字代替我的感觉,那个字就是‘累’;如果找两个字代替就是‘真累’;如果找三个字代替就是‘累死了’,不是没有别的词而是其他词都显得多余,就是考CPA累的。大家都知道头悬梁,锥刺股,映雪读书,闻鸡起舞等故事,我想我们与他们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由于CPA通过率低,很多考生在刚刚考完试,就马上着手准备第二年的CPA考试了。9月中旬考试结束后,很多考生给自己的放松和休息时间是到9月底,10月份马上开始学习。所谓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CPA考生没有晨,没有春,多少个三百六十天,都是从手捧CPA教材开始。天天早起晚睡,看书做题,往脑子里填、塞,看书不下十几遍,做题大大小小上万道。
回首审视考CPA的崎岖之路,艰难、寂寞同时也有欢乐的岁月,表现得清晰明朗。有一位考生,在考试的前夕扭伤了脚,都说伤筋动骨100天,可是她还是一瘸一瘸地走进了考场,于是这次考试在她记忆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年一度的CPA考试又要开始了,随着时间的流逝,2000年的那次考试越来越清晰地浮现在我面前,我会永远记住这次考试。2000年9月2日,雨后的秋日里有着丝丝的凉意,我飞快地骑着自行车,一溜烟来到家门前的台阶上,习惯地单脚支车,准备进家门。被雨淋过的水泥地面滑溜溜的,当我的高跟泡沫凉鞋踩上去的时候,我还没有反应过来,一下子就从自行车上坐到地上。旋即,我的左脚脚腕处起了一个碗口大的包,痛得我眼前一阵阵发黑。‘也许不要紧吧,’我暗暗地安慰自己,‘只是扭了一下而已,很快就会好的。’进了家门,只见我的脚背慢慢地肿起来了,脚趾也慢慢变成了青色。
“当我再一次下地时,脚一接触地面,就钻心地痛,脚背和脚趾肿得越来越大。在医院等待片子的结果时,我坐在医院的走廊上,无助的泪水静静地滴落在地板上,‘还有几天我就要考试了,我的腿怎么办?我为什么会这么不小心?’我懊恼地责怪自己。X报告出来了,脚拐和肱骨均裂开。每晚,钻心的疼痛几乎让我彻夜无眠,日子是在泪水中一天天度过的。考试的日子来临了,母亲劝我别去考了。可是一年的努力难道就前功尽弃了吗?我咬咬牙,心一横,非去不可。由于脚胀得实在厉害,已经穿不上自己的鞋了。我穿上了父亲特大号的球鞋去了。我一瘸一拐地进了考场的大门,此时此刻,我只觉得这是一次多么悲壮的考试。我低着头,慢慢地挪动我那疼痛的脚。平日里只需要一蹴而就的事,现在花了我近半个小时,好不容易找到我的座位,还痛得满头大汗。由于走路的时间过长,我的腿又肿了。我小心翼翼地将腿平放在另一只板凳上,答了三个小时的题。我放下笔的时候,腿已经麻木了,几乎不会行走。我吃力地站了起来,咬咬牙,慢慢地走出来,路毕竟还得靠自己慢慢地走出来。
“我想,要获得成功,总会经历磨炼与挫折,而这本身就是生命的意义所在。人生是不断地向前看,当我们终于面带微笑地回首曾走过的路的时候,会觉得有苦有乐的人生更有意义,就犹如一顿美味佳肴总是酸甜苦辣糅合在一起。”
北京,考试期间秋高气爽,天高云淡。一位在校的考生这样描述他考后的感受:“上午考完,我迎着灿烂的阳光回来,进了校门不想回寝室,一头扎进了期刊阅览室,本想好好的奢侈一下,却发现脑袋里一直萦绕的是财务管理的那道考题,总觉得自己做题时忘了考虑一个条件———残值抵税,心里一直忐忑不安。等天全部黑下来的时候,突然想起来,残值跟税法规定的是一致的,根本无须考虑。于是安下心来,回到寝室,打电话回家,正好母亲也正准备打过来,一听到母亲的声音,我的泪就下来了,毫无防备的……说实话,我不是爱哭的人。”
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可是CPA考试却“长使英雄泪满襟”。经历了生死较量之后,CPA考生在苦中作乐,他们笑里含泪。
为什么要考CPA
我曾经把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中的两句话改成:如果你爱一个人,让他考CPA,那是天堂;如果你恨一个人,让他考CPA,那是地狱。可是考生们都反对,什么天堂,这么苦,只能算炼狱。可是,我说,既然不是天堂,为什么无数人往里面挤,几年都不舍得放弃呢?是啊,为什么这么多的人要考CPA,而且乐此不疲,长达数年呢?难道说都有“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豪情?
相对来说,CPA考试是比较公平的。虽然边远省市的考生受辅导机会少一些,但是由于CPA网络教学辅导越来越普遍,北京注册会计师协会、人民大学老师辅导的光盘随处可见。各省的注册会计师协会均办辅导班。因此只要考生具备大专资格,无论贫富、无论是边远山区还是身处闹市,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高考的录取分数线各省不同,但是,CPA考试的分数是全国统一的,应该说比高考还公平。
但是在北京的学院路,除了漂在北京要考托福、雅思、考研的外地学生外,每年还有大量的外地CPA考生涌进北京,在北京租房子,上辅导班。来自外地的考生认为,相对而言,北京的辅导老师水平高一些,而且北京信息多,希望考前串讲时能得到一些内幕消息。事实上CPA的考试管理非常严格,十多年来没有出现泄漏题的现象,而且出题老师也不允许开辅导班。但是由于历年来北京的通过率相对高一点,只有2002年低于上海,所以很多外地考生抛家别子,来到北京,在辅导班附近租房住,平时到附近大学的教室里“蹭”着自习。
这些外地考生,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背景,操着不同的乡音。他们的共同点就是学习格外刻苦。上辅导课时,凡是坐在前几排听课的考生,往往是来自外地的考生。他们特别珍惜在北京的学习机会,每天带着录音机,早早来到教室占前排座位,以期听课和录音的效果好一些。他们同窗共读几个月,忙得彼此叫不上名字,也无心深交。时间长了,在匆匆擦肩而过时,彼此交换一个疲倦而会心的微笑或点点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