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财务经理人,享用更多功能,成就财务总监之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2005年的一次活动中,一位投资银行人士在发言中声称中国大陆已经把资本市场外包给了香港。乍一听,这一说法似有故作惊人之语之嫌,但从普华永道最近公布的对大中华区首次公开招股(IPO)的调查结果看,中国大陆“资本市场外包”一说不无道理。 普华永道这次的调查显示,2005年大中华区平均融资规模达到2.6亿美元,高于欧洲市场的1亿美元和美国市场的1.7亿美元。尽管调查针对的是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三地,但是可以说这一世界记录是在香港一地实现的——2005年大中华区IPO融资总额为255.7亿美元,其中97%来自香港市场。香港股市也由此成为2005年世界第四大融资市场。 那么,能否就此将这一记录完全归功于香港呢?恐怕不行。据香港证监会(SFC)的统计,2005年在港上市的企业中,仅建设银行、神华能源、交通银行和中远控股四家来自中国内地企业IPO的规模之和,就占香港市场当年IPO融资总额的74.8%。据此,普华永道在报告中指出:香港股市的成功在于它已成为国际投资者进军中国内地市场的不二之选。 “前几年,你可以看到大型中国内地企业到美国和香港两地上市,但2005年企业基本只选择在香港一地上市。”普华永道资本市场服务组合伙人梁宝华说。对于内地企业的如此选择,她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对上市成本、市盈率和投资者对企业熟悉度等因素。“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香港股市本身已经很成熟,能够满足内地企业的融资需求。”她强调道。 相比之下,因为受到股权分置改革的影响,2005年中国上海及深圳的首次公开招股宗数屈指可数。2005年上半年,上海只有3宗IPO,深圳只有12宗,当年下半年两个市场均无任何新股上市。 随着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接近尾声,沪深两地股市不日将再度启动新股发行。这是否会影响香港继续作为内地企业融资平台?梁宝华认为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其实,即使在2003、2004年内地股市十分活跃的时期,内地企业到香港上市的数目也呈上升趋势。”她指出。展望未来,她表示香港股市将继续成为内地大中型企业上市的首选地。 梁的预言至少目前看来是正确的。5月17日,中国银行在香港公开招股,融资规模预计将在600--700亿港元,有望成为六年来全球最大的IPO。除了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和招商银行等大型内地金融机构也有今年赴港上市的计划。 纷至沓来的内地企业在推动香港股市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也给当地监管机构的工作带来了挑战。和世界其他主要国际金融市场不同,超过80%的在港上市公司来自香港以外,近年来尤以来自中国大陆的为多。 5月10日,香港证监会主席韦奕礼(Martin Wheatley)在香港廉政公署的一次会议上指出:“由于香港与内地属于两个不同的司法管辖区,不能互相提供全面对等的监管及执法协助,两个司法管辖区之间亦缺乏对等承认及执行民事判决的机制以及相互移交逃犯的安排,香港证监会在明显具备‘中国因素’的个案中采取有效执法行动的能力受到严重掣肘。” 香港证监会对内地企业的执法行动必须通过与中国证监会合作才能实施。韦奕礼表示两地证监会目前合作十分密切,但他直言,中国证监会目前的权力仍然有限,希望随着内地相关法例的修订,中国证监会能获得更多权力,以便在跨境执法方面与香港证监会及其他海外监管机构更有效地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