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曾有五大镇山(东镇沂山、西镇吴山、南镇会稽山、北镇闾山、中镇霍山)之说。这不禁使我想起了北京也曾有“五镇”的传说。
相传在元、明两朝时,北京有“五镇”之说,即按所谓“五行”金、木、水、火、土排列设有五个“镇物”,压住北京的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以保北京城的安宁。此话纯属荒诞无稽,不足为信,但它却给北京的几处名胜古迹留下了一些有趣的故事。
北京“五镇”分“旧五镇”和“新五镇”。“旧五镇”,是元、明两朝所建,符合“五行”学说;称为“正五行”。东方之镇为神木厂(属木),西方之镇为永乐华严钟(属金),南方之镇为燕墩(属火),北方之镇为昆明湖(属水),中方之镇为景山(属土)。
神木厂位于北京广渠门外通惠河二闸的南面,现在的地名叫黄木庄。明初永乐皇帝朱棣,营建故宫紫禁城时,曾派人到四川、两湖、两广等地采办大量上好木料,这些木材经辗转运输,最后沿大运河运到北京,堆放木料的地方就是神木厂。《春明梦余录》记载:“京师神木厂所积大木,皆永乐时物。其中最巨者曰‘樟扁头’,围二丈外,卧四丈余,骑而过其下,高可隐身。”这些大木都是世界罕见之物,难怪后人有诗咏神木厂云:“大木千囷百丈高,东方作镇记前朝。磈奇犹忆岩阿里,老干亭亭耸碧霄。”乾隆皇帝在乾隆二十三年还特制了《神木谣》以志火木:“都城东有巨木焉,其长六十余尺,卧于地,骑者隔木立,弗相见也。相传前明时所置,以应甲乙生气云。作神木谣:‘天三巽一含精腴,深山大泽连林扶。寿突灵椿忘荣枯,所乐不存屣弃渠。远辞南海来燕都,甲乙青气镇权舆。是称神木众木殊,春明旧迹久闻予。便中一览城东隅,长六丈余卧通衢。围乃不可规矩模,岿然骑者能蔽诸。四百春秋一瞬夫,雨淋日炙风吹敷。枝干剥落摧皮肤,隙孔瞋菌郁缪纡。为想怀材昔奥区,凌云概日垂扶疏。翩集不胫曰人乎,天也将以为贞符。试看虚中巨查如,尧年贯月历劫余,生育盛德釐皇图’”。乾隆皇帝建碑立亭,刻《神木谣》于碑上。御碑亭就在现在的北京钢琴厂院内,“文革”中碑、亭均遭毁坏,所剩的一段大木也被不识文物为何物的人做成会议桌了,实可惋惜。
华严大钟铸造于明朝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传为祈祷“靖难之役”中死难军士的亡灵而铸。大钟通高6.94米,最大直径4米,重达46.5吨,声音浑厚绵长,圆润宏亮,鸣时声闻数十里之外。钟体内外铸有17种经咒, 计22.7万多字。铜质精好,字画整隽,相传为沈度笔,少师姚文荣公(广孝)监造,被誉为“中国钟王”。嘉靖年间以“京城白虎方,不宜有金声”,遂卧钟于地。明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神宗朱翊钧又将其从汉经厂移置万寿寺存放。
燕墩亦名烟墩,在永定门外路西一里许,燕墩在元代初建时为烽火台状的一土台,到了明代嘉靖三十二年修外城时方将燕墩以砖包砌,其墩台是一个下宽上窄的立方体,墩台下部的四面边长皆为14.87米,底部至台顶高19米,顶部各边长13.7米呈正方形。台底部北面左端开一门,两扇门和门框等皆以石为之。从此进,循石阶而上,历45级能从台顶西南角至台上。有一首《燕墩竹枝词》足以证明此墩台为元初建都时之故物。词曰:“沙路迢迢古迹存,石幢卓立号烟墩。大都旧事谁能说?正对当年丽正门。”
昆明湖古称西湖,也称瓮山泊。昆明湖水碧波荡漾,风景如画,历史上曾有过“西湖十景”的盛誉(西湖十景为:泉液流珠、湖水铺玉、平沙落雁、浅涧立鹤、葭白摇风、莲红坠雨、秋波澄碧、月浪流光、洞积春云、壁翻晓照)。早在金代,这里建有功德寺,旧名护圣寺。到了明代,湖边又陆续建起了寺院和亭台。弘治七年(公元1494年)建立的圆静寺,景色更为壮丽。清乾隆间扩建为昆明湖皇家园林。多少年来,前来游园的人无不对昆明湖倍加赞赏。
景山又名万岁山,俗称煤山,与故宫紫禁城北门神武门隔路相望,解放后成了公园。景山元代时为小丘称青山,明初扩建北京城时,挖紫禁城筒子河和太液池南海,将所挖泥土堆积而成。民间传说山下曾堆放过煤炭,所以才又有煤山之称。景山东侧山坡上有明末崇祯皇帝自缢而死的老槐树,树身被一条粗大的锁链锁着,还有明太监王承恩陪崇祯皇帝殉节处石碑。景山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景色宜人。有诗咏中镇景山为证:“地安门里绕红墙,树影重重映夕阳。玉蛛金鳌桥上望,煤峰耸峙在中央。”以上是“旧五镇”。
“新五镇”的说法是清朝乾隆年间才出现的。历史上的封建皇帝都迷信“风鉴”之说,乾隆自然也不例外。1644年甲申三月明朝灭亡,清军入关后定鼎北京,先后灭了南明政权和平定“三藩之乱”,开始了历史上所谓的“康乾盛世”。乾隆皇帝认为,要想使大清朝江山永固,国运恒昌,必须一反前明的做法,反其道而行之,使其与原来之“镇物”相克或相阻,于是有了“反五行”的“新五镇”之说。
在西方,早在雍正十一年雍正即下令将明朝弃卧于地的永乐大钟由万寿寺移往觉生寺并建造大钟殿将钟悬挂起来,这正是一反前明“西方不宜鸣金”的做法。此举到乾隆八年乾隆皇帝特为此举写了一首诗:“雷纹隐篆虫,半字蕴洪铜。善吼周三界,声闻具六通。横扮为撞杵,夏屋是乘风。待扣何须扣?当前悟色空”。与此同时,他又命人在西直门外广源闸设立火器营,这样做的目的是取“以火克金”之意。
在南方的燕墩台上,乾隆命建“九龙宝盖石幢”,上刻乾隆御制的《帝都篇》和《皇都篇》二文。据说南方在“八卦”中属离位,“五行”中属火象,若以烽火台为镇,则火势更猛,必须建御制石幢镇火。
石幢为亭式,九龙宝盖毗卢顶,细雕云龙,颇壮丽。幢石为方柱形,高8米,每面宽1.7米。南面镌刻有满汉合璧的清高宗御制《帝都篇》,下款题:“乾隆十八年夏四月之吉御笔勒石永定门南皋”十九字。四周刻番莲花边纹,东西两面光平无字。北面刻御制《皇都篇》。此两篇御制文皆有序文。据史料记载,石幢上的两篇御制文,与从前在天桥西路北斗母宫中的一石幢文字相同,该石幢后移于先农坛外坛墙下,今荡然无存,亦无从查考其踪迹。石幢底座的雕刻尤精,每面凸刻“飞云海马”四,与三朵宝相花相间。又有菩提珠10串,与菩提叶10个相间。更为突出的是底部中心地带阳刻的24尊水神像,形态各异,都袒背裸足地趺坐于海水之上。每面中央又刻有龙首人身状的“四海龙王”,龙王左右为“八方水府都君”,再左右是“八部天龙”,占踞四角部位的是“四渎安澜神”。据说在1900年以前,清廷尚有祭燕墩水火神的祀典。精美的石幢雕刻说明了乾隆皇帝欲以水制火,以防火盛的所谓“反五行”的良苦用心。此举虽属荒诞,但却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古代石雕艺术精华,充分表现了我们古代劳动人民的精湛技艺和聪明才智。现为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
乾隆二十八年,驻守京师的八旗兵因修整北部两黄旗校军场,派兵去拆元大都土城,用土城的土垫校军场。二十九年乾隆下旨给步军统领,禁止拆城墙土,以保北部“风水”。意在以上城之“土”,去克北镇昆明湖的“水”。这一想法,使元大都土城遗址得以保存至今。
乾隆十五年(1750)在景山五峰上各建亭一座。中间顶峰之亭名“万春亭”,三重檐,四角攒尖,亭顶覆以黄琉璃瓦。万春亭左右的两亭左亭名“周赏亭”,右为“富览亭”,均为重檐八角攒尖,亭顶覆以绿琉璃瓦。最外面的两小峰,各建一蓝琉璃瓦盖的重檐圆形小亭,东边的名“观妙亭”,西为“辑芳亭”。五座亭中各有一尊铜佛像,称“五味神铜佛”。此举意在以“金”胜“土”。五味神铜佛在庚子(1900)年八国联军进北京时被掠走四尊,现只保存一尊还是断了左臂的,后经补铸还原。
“新五镇”中惟有东部的神木厂,乾隆皇帝未另设“镇”以相克。考其原因是由于他认为清本发祥于辽东。辽东在北京的东方,大清朝的建立和继而清军入关,乃是紫气东来的壮举,故不再在东方设镇以阻之。
现在北京的“五镇”除东方之镇神木厂已荡然无存外,其余四镇都还存在,可供旅游者观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