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由于历史原因,上市公司多为大股东所控制,这些人上市的目的就是占钱,上市成功后,就将上市公司的资金以无偿的方式借给大股东所在公司使用,而且是长期占用,很多上市公司在这种操作下,受到拖累,每况愈下。 国家意识到这种情况对股市的危害,下决心清理整顿,要求有这种情况的公司大股东限期清理归还占用上市公司的欠款,这就是所谓的清欠。 下面是关于清欠的一则报道,对于理解清欠有所帮助。 “上市公司是一块肥肉。这块肥肉不吃白不吃,吃了也白吃。”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各项制度的完善,抱持这种观念并已经占用公司资金的控股股东们的路子将越走越窄。 生存的迫切要求,管理层的严厉清欠,来自公司内部的压力等等,汇成了一股巨大的合力,要将“欠债换钱”这一天经地义的真理落在实处。 11月6日,洛阳玻璃( 7.14,-0.79,-9.96%)(600876)董事会发布公告,称“根据广东恒信德律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出具的公司的控股股东——中国洛阳浮法玻璃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洛玻集团公司”)及其有关附属企业对公司及其有关附属企业资金占用的专项审计说明(截至2006年3月31日)所列:洛玻集团公司及其有关附属企业占用资金(本金)共计620?157?272.18元。其中,洛玻集团公司占用的资金?本金?共计228?945?258元;洛玻集团公司的有关附属企业所占用的资金?本金?共计391?212?014.18元。” 虽然截止公告之日洛玻集团公司及其有关附属企业已偿还本金12?122?434.03(现金偿还)元,为取回其所占用资金的余额及占用费,但公司及其有关附属企业依照其在2006年11月3日与洛玻集团公司及其有关附属企业所签定的资金占用确认协议中的仲裁条款,决定向洛阳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并已获得洛阳仲裁委员会的受理,以清欠洛玻集团公司及其有关附属企业所占用本公司及其有关附属企业的资金及占用费。 拿洛阳玻璃来说,截至今年9月30日,公司7个多亿元的净资产,原先被占用的就达6个多亿元资金,使上市公司不堪重负,“儿子”告“老子”的事情不得不发生。 有业内人士分析,大股东违法违规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即无知违规、习惯性违规、被动违规、恶意违规。 无知违规纠正起来比较容易,而其余三种,纠正的难度要大很多。 恶意违规纯属赖帐不还;习惯性违规自然是大股东感到上市公司的资金索取比较容易,现时的成本较低,由于经常性的违规,导致资金占用数额越来越大,致使清欠困难。 被动违规看似“委屈”,但追寻其形成的原因,站在广大投资者的角度看,追究其责任却是一点都不冤枉。 如最近闹的“轰轰烈烈”的宝硕股份( 4.73,-0.25,-5.02%)(600155)突现资金危机的事件。截至2006年9月30日,公司控股股东河北宝硕集团有限公司?持有公司股份172683512股,占公司总股本的41.86%?及其附属企业占用公司?含下属分、子公司?资金为5.35亿元,该资金占用均未履行相关的决策程序和信息披露义务,并且该数据为初步核查结果?未经审计?。目前公司正在进一步核查。 宝硕股份的资金占用属于所谓的被动占用,对发生资金占用的原因,公司解释说,“由历史原因形成,一是宝硕集团先后以承债方式接受兼并了11家国有困难企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二是宝硕集团将全部经营性资产发起设立了宝硕股份,丧失了盈利能力;三是宝硕股份无足够分红给予宝硕集团资金支持。” 简单归纳就是:丧失了盈利能力的宝硕集团以承债方式兼并了11家国有困难企业,由于宝硕股份无足够分红,所以要占用上市公司资金。 这类公司的资金占用数额巨大,由于有各种历史原因,这些被占用的资金没有产生什么经济效益,还想法做假账刻意隐瞒,上市公司提供的资金也如“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复还了。 据悉,对长期隐瞒巨额非经营性资金占用问题、拖延至最近在不得已情况下才予以披露的宝硕股份、东盛科技( 14.09,-1.56,-9.97%)等公司,沪、深交易所将联合相关部门给予最严厉的惩戒。比如上证所已经启动了对宝硕股份有关高管予以公开谴责、公开认定其不适合担任上市公司高管的处罚程序;对东盛科技的处罚也会很快做出。 今年10月份,中国
证监会在长沙召开上市公司清欠工作会议,会议按照温家宝总理对清欠工作重要批示的精神,作出了“奋战80天,坚决打胜清欠攻坚战”的具体部署,决定对尚未完成清欠的上市公司采取立案稽查、查清主要责任人、督促落实最终清欠方案等三项措施。 上证所上市部日前决定,派专人进驻未清欠公司,现场稽查,配合证监会和各地证监局共同督促上市公司在年底之前把被占款全部清偿回来。同时,他们还将为未清欠公司出谋划策,为其清欠和重组提供更多的动力机制和手段,鼓励上市公司积极探索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创新方式彻底解决占用问题并切实形成长效机制。 据沪深交易所发布的“关于上市公司大股东及其附属企业非经营性资金占用的通告(2006年第六号)”,截至2006年10月31日,两市共有312家上市公司完成了清欠工作,51家上市公司部分完成清欠工作,合计清欠金额224.40 亿元,占所需清偿资金总额的46.08%;同时,两市共有17家上市公司以股抵债或以资抵债方案已获股东大会通过,进入清欠程序,金额合计17.87亿元。 目前上市公司清欠工作已进入倒计时,剩下还没有完成清欠的公司都是“硬骨头”,这需要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对上市公司来说,彻底的清欠可谓“资金归来兮”,为奄奄一息的公司经营换回几重生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