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财务经理人,享用更多功能,成就财务总监之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花了一天的时间来看这本书,看完沉思了很久。这书比我想象的要专业,虽然是讲故事,但故事不是编出来的,不是开脑洞开出来的,是有方法和数据支撑的。但是方法和数据也不是固定和可靠的,既然要讲故事,就要有套路和算法,有大致的模型和原则,有些可以设计,可以演绎,而有些模式则是一致的,可以学习和复制。那么, 一、讲好估值这个故事的套路都有些什么呢? 1、要是一个好公司 讲故事,让我想到了现在流行的所谓PPT融资,或者PPT销售。罗永浩靠一个PPT就可以打开市场卖手机,从英语老师摇身一变成了企业家,而且还有很多死忠粉来为他买单。不管卖的是情杯也好,产品也好,他这个转型还是很成功的。 卖情怀的关键还是要有一个好产品。就像估值一样,再怎么讲故事,归根结底,这个公司得是一个好公司,有好的产品,好的商业模式,好的市场,好的团队,好的经营者和管理者。即使不是全部具备,但至少也要有一部分。如果什么都没有,全靠红口白牙是没法把黑的吹成白的,死的吹成活的。 2、要做一个值钱的公司 不管是锤子、小米、还是华为手机,或是褚橙,或是今年大热的《战狼2》,都脱离不了他们有一个好产品。情怀可以感人,但产品骗不了人。所谓潮水退去之后,就知道哪些人是在祼泳了。 同理,能讲出一个好故事,最重要的是那个公司不仅仅要是一个赚钱的公司,而是要做一个值钱的公司。我以前不理解滴滴,也不理解京东,做企业财务做久了,只关心报表和数字:一直亏损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看好,这么多人投资,风投都疯了一样,A轮B轮C轮……一直追加投资。为什么资本都去追逐不赚钱的公司,而忽视有些正在赚钱的公司? 现在才领悟到,做生意都可以赚钱,但可能赚的只是小钱,或者不可持续。但值钱的公司一开始甚至前几年都不赚钱,但并不妨碍它最后赚大钱。就像前两天听一个资本界的大佬演讲一样,他说:我们只投NO.1,或是ONLY 1。这个世界很残酷,NO.2是没有价值的。共享单车再怎么火,但是最终会变成资本的游戏,现在红橙黄绿青蓝紫……好像颜色都不够用了,但是不要担心,过不了多久,市场上就会只剩下两家甚至一家。 就像滴滴和UBER,就像美团和饿了么。而滴滴是做打车软件的,表面上前期烧了很多钱,但实际是低成本运作,而且商业模式很好,靠打车行为抽成,而打车又是一个高频行为,所以未来大有前景。京东就更不用说了,前几年亏损,去年起也开始盈利了,而且近来的财报也很不错,现金流尤其可观。虽然本季度又有亏损,但那是因为本季度有大额股权激励支出,并不是经营出了问题。 3、投资根本的逻辑在于成长 就像这本《估值就是讲故事》里谈到的一样:投资根本的逻辑在于成长。投资人最重要的不是看报表和数字,不是看人家给你看的东西。而是要看到报表和数字背后的东西,看到故事背后的故事,看到未来的市场和发展的力量。
二、我个人的一点感想: 1、“全或无”估值法——NO.2 已经没有价值了 NO.2已经没有价值了,就像书中所说的“全或无”估值法。投资家说:要沉的船就是一块钱来买也是贵的!这是多么沉痛的领悟和教训! 成王败寇变成了商业竞争中的游戏法则,未来只会出现更多的巨头或寡头。小公司没有活路,就连很多大公司也没有活路。所以现在危机中的行业都在纷纷抱团取暖,联通与腾讯、阿里合作,招行与腾讯合作,建行与阿里合作,工行与京东合作,农行与百度合作……阿里要革银行的命,银行只有纷纷与BAT联姻。那么,中小企业又何去何从呢?这是一个多么残酷的世界。 2、变化日新月异 近来的世界变化,日新月异得让人蒙圈儿。以后人们不但不用去银行了,连现金也可以退出历史舞台了。 以前这些变化似乎与我们这些普通人没有关系,我们只是见到各种产品或是公司风起云涌,看到一波又一波的潮水赶过来,一波又一波的潮水又黯然退下去。但有些变化一定会改变我们的生活,比如最近国家严查环保,势必关停一大批中小工厂,最终让大中型企业把价格涨上去,人民的生活成本又将全面提高了。甚至有些变化可能像银行业一样,也会来革我们的命了……比如财务机器人的出现对财务人员来说,比如无人驾驶汽车对出租车司机来说,比如无人超市对超市售货员来说…… 3、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这些变化也许会姗姗来迟,也许朝发夕至。但未来是什么样,还是交给未来吧。我们都不用为了天亮去奔跑,因为天自然会亮。我们大多数人并没有极其出众的天赋,或者可观的财富,唯有不停探索、保持好奇、坚持下去。就像一个老师讲到的那样,面对变化,我们大部分人需要做的是: 脚踏实地,并且仰望星空。
三、必须记录下来的一些精彩文字 自古以来,店大欺客,客大欺店。你想买的时候,多数要溢价,你想卖的时候,一般要折价。对创业者来说,苦练内功,夯实基础,建立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反脆弱体系才是最重要的。即使获得投资,也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因为长期大样本的统计数据表明,获得投资与没有人投资的私营企业的死亡率还是差不多的,投资人看错的时候远比看对的时候多,这也是机构期望高溢价、反复调查与谈判的原因。 投资不仅是科学,还是一门艺术,有时还像一场游戏,条条大路通罗马,没有一定之规。 估值绝不像做数学题那么简单,如果只是算一算就能解决问题,那投资就和种白菜差不多了。每次计算出一个数值,我们都会进行修正,实际上数学模型的意义是为了给我们一个大概估值区间,而投资是一个动态博弈的过程,有感觉的成分,也有耐心、运气、胆量和勇气,还要和人性的贪婪、恐惧、丑陋和自私做斗争,是人性的博弈场,投资人也是平常心和胜负心的矛盾统一体。 “全或无”估值法,来进行拟投资公司的筛选。对于投资机构来说,对企业进行估值时,是否盈利并不是最重要的评判标准,但企业必须达到一定的规模或者门槛,换句话说,必须跨越“生死线”,那样企业才是有“估值”的,否则就没有任何投资的价值,因为要沉的船就是一块钱买都是贵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