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财务经理人,享用更多功能,成就财务总监之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2017-09-08 周丰 丰之财道
2016年度的数据显示,中国的各个产业占GDP的比重正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第三产业的增速正在超越着传统的第一和第二产业,说明我们中国的企业正在承受着经济转型之痛,成本不断的上升,生态圈、个性化的产品在快速的蚕食着传统企业的市场份额,物联网大数据的崛起也让很多种大型企业竞折腰,甚至还出现数据小镇生态圈的建设,创新迭代此起彼伏,快速发展中的大企业轰然倒下的模式就像电影回放和慢动作一般,在90、00、10和即将到来的20年代,你会发现共性都是被现金流所绊倒,不由让我联想到了罗大佑的“恋曲1980”、“恋曲1990”、“恋曲2000”,经典的歌手也在老去,而一个错误模式却会被反复的重复,预算作为经营前瞻全局观的工具,能够勒住脱缰的野马,资源的前置配置工作有那么难吗?问题在哪儿? 外资企业除了预算报表和工具外,越发的加强对在中国的分子公司的监督和控制,用的自然是报表数据体系,财务体系当仁不让的承担起了大部分的数据采集工作。中国大部分的中型和大型企业都也已用上了预算工具,但运行多年后,结果却呈现出千姿百态,婀娜和刚强有力度的不多,更多是鸡肋状!
究其根源,无非如下: 一、把预算计量和预算管理混淆视同 预算的目的是为了让所有的体系知道明年工作的打法,这是整个体系都需要逐个轮动的状态,目的是为了未来一年的目标能够尽可能的完成,所以,这是个一把手的工程,是个管理型的工作,全维度无死角的管理,但实际很多企业的老大们,以及中高层管理者们,都做了甩手掌柜,把预算工作纯粹的推给了财务体系,把预算管理和预算计量混淆视同。 二、绩效倾斜失衡或若有若无 绩效考核在预算管理中的作用是激励和惩罚,我们在企业走动的过程中,发现绩效的问题体现在 绩效对业务前端过度倾斜,忽略后端管理型人才的奖惩 有预算和无预算的绩效没有太大的差别 由于政策性和大环境的变化,绩效如同天上人间般落差 集团化和单体公司用同样的绩效计量和管理方法
财政部在2017年度出具的在“管理会计应用指引征询稿” 中绩效管理第二条把个人绩效等同于组织绩效,非常值得我们去深思导向性的问题。 三、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温凉反映迟钝僵化 今天中国有的企业用裂变的速度在发展,有的企业在生存面前一直靠着高负债率在生存边缘苦苦挣扎,冰火两重天!经济如同人的身体一样,有健康也会有亚健康,最大的影响因素可能来自于外部大环境的温凉,很多企业在今天经济可能已不再是线性代数所能描述的规律之上,一味的强调着增长,忽略的很多因素,譬如风险、资金、人才等,在内部管控的时候,增长任务更要讲究质量和现金流。 四、计划管理内容的缺失 预算管理和战略落地的工具,这样的讲法没错,但中间还有一个承接体系,计划管理,没了计划管理的预算,就如同受了内伤的武林中人一般,而且也只有计划工作能让整个体系能动的舞动起来。我曾经在网络上发表过一片文章“关于预算计划管理的刚柔两面性”,建议大家去看看,在这个问题上阐述的更为详尽和生动。 五、对数据型分析人才的培养无方 预算数据是财务数据中的一种,属于前端的标准数据设置。财务数据都是业务执行结果的量化反映,预算与实际执行数据出来后,经典和高附加值部分还是在于分析,需要专业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去解读背后的故事和解决,但实际的上企业在这方面工作开展的还是过于孤立和单薄,能培养出来的人才很是凤毛菱角。 2018年度预算马上又要开始,很多企业在没有充分回顾和自省之前,盲目的又开始了鸡肋之旅(放弃可惜,不放弃已经干扰到了很多正常的经营工作,大家的积极性也很不高)。 建议企业对以前年度的预算管理和计量工作可以自己做回顾自省 ,甚至可以从外部聘请机构做独立性诊断后,重新调整思路,再行开展2018年度预算工作。 磨刀不误砍材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