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财务经理人,享用更多功能,成就财务总监之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从读书到输出需要多远的距离 -输出前的构思与编辑修改 当里个当,财务读书达人木易的《从读书到输出需要多远的距离》第二篇又来了,伙伴们准备好了没有,咱们一起开启学习旅程吧!
说来惭愧,自2月份《从读书到输出需要多远的距离-读书与纲要整理》文章发出后,收到了不少伙伴们的关注和好评,不少喜欢读书并坚持输出的达人们还说要按这个法子试一试,并问我下一帖准备什么时间写,我说应该很快,谁承想,这事一放一等,一个多月就过去了。
眼瞅着3月份马上就过完了,才意识到承诺伙伴们的事情要兑现了,得赶紧抓住3月最后几天的尾巴,老老实实让自己安坐下来,好好捊一捊思路,把自己读书输出的家底拿给大家晒一晒。 上篇内容回顾 分享前,先问下大家对上期的《读书与纲要整理》内容还记得多少,WHAT?都忘完了,没印象了,只记得说要打开目录了? 好吧,木易的心碎了一地,抬头望天,抑制中眼中的泪水不让掉下来。还记得,当时是谁说以后一定要好好读书坚持输出的,是谁说再也不盲目焦虑、胡乱打发时间了,要一起结伴读书,做读书达人,是谁说要学会联机学习实现跃迁的。这才只过了一个月呀,全都抛到九宵云外去了? 偷偷擦擦眼泪,平复下复杂的心情,回顾下上期的内容让大家找找感觉思路顺延吧。 这篇文章的主题是围绕如何做好读书-输出展开的,通过自己坚持读书输出的切身体会展开来讲,分三个方面(如何读书和进行纲要整理、输出前的构思和编辑修改、如何进行读书时间管理和习惯养成),因担心篇辐过长,伙伴们注意力有限,就拆分为三篇分别进行。
上一篇主要围绕如何进行读书和整理纲要为主题展开的分享。分享的有两种方法:分别是细读和粗读,每一种方法下都有不同的步骤,想起来了一些吧,如果实在想不起来我们也不再浪费笔墨了,自行再去翻阅上篇《从读书到分享需要多远的距离-读书与纲要整理》学习细节吧,我们开始今天的分享内容。 输出前的消化吸收和输出构思 回想一下,读完一本书会不会经常有一种“噢,原来是这样”瞬间明白了全世界的胜利感,又或者是验证了一些观点的愉悦感,引发了一些思考的碰撞感,触动了某些神经的疼痛感,这时候的我们似乎总有着想马上去说些什么、写点什么的冲动。
切慢,伙伴们请勿慌张,我们先做个小功课,来仔细理一理,想一想书中作者的观点是什么、自己的观点是什么、要输出的观点又是什么? 作者的观点:想想作者表达的主旨思想是什么,有无充分消化吸收,关键点是否得以提练,合上书能否说出重要观点而不是一片茫然。
自己的观点:问问自己心中的疑问是否得到解答,不同的观点有无得到验证,是否需要再寻找其他书籍来进行验证。
如果所看的书是之前所没有的接触过的领域,自己并没有观点,那是否看书后形成了一些观点或是思维得到了扩展。
输出的观点:检查一遍输出前的思考是否全面、构思是否有新意并能通过论述验证观点、输出的结构是否完整、有无就此输出前的话题或观点做过小范围测试。
有人问了,这样也太麻烦了吧,有这个必要吗?根据木易的经验和心得体会,消化吸收和输出构思是最难的环节。首先是消化吸收,我们不会看了一遍书就完全理解并学会运用了,这是个需要不断“窃取”别人思想并转化为自己思想的过程,就算是作者的同一种思想也会因每人的环境、认知、思维和接受程度的不同而得到不同的结论和转化,因为每个人的脑回路是不一样的,每人的大脑对待不同词汇的兴奋度也是不一样的。
如果消化吸收真那么简单,我们看一遍书就什么考试都过了,如果消化吸收真那么简单,我们听一遍老师的课就什么都融汇贯通了,事实上并非如此,不是吗?
记得去年刚开始输出《智能时代财务管理》时,我一连看了三遍,看的时候觉得特别激动似乎明白了很多道理,书一合上觉得哪哪都是重点,脑海中千丝万缕连不成主线。后来又连着读了好几本与互联网智能时代相关的书才明白,我对作者所描绘的一些互联网工具缺乏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当时只是记住了一些陌生的词汇和概念,而没有真正理解作者的主旨思想和观点。
所以,消化吸收需要和作者同频并进行思考对话,至少要对作者书中所表达的事物、环境有所了解,而不是完全陌生。
当然,如果努力的你正是借读书来了解新事物的,那木易也有一个方法分享给大家:
读完之后试着把陌生词汇和材料记录下来,再把这些词汇和材料分版块整理出来,最后再连在一起不断加深印象,直到我们能随口说出这些词汇,能在与别人交谈时使用到他们。
等过一段时间在这个领域的认知和思维有提升之后再回过头来读之前的书和整理出来的词汇,可能会有完全不一样的感受。
理解消化尚且如此,要转化为自己的思想有逻辑的表达出来就更不容易了,因为这个环节不仅是要把别人的话变成自己的话,把别人的思想变成自己的思想,还得形成自己的观点有逻辑性的表达出来,让听的人能听得懂、听得明白、听得有兴趣。
接下来,我们来说输出前的构思,这可是个费心耗神的环节,如果说消化吸收是前奏,那输出构思可是关键环节了。
找主题:根据消化吸收后的内容进行全面思考,要输出的主题是什么,主题是否别人感兴趣,题目是否足够有吸引力,类似的主题之前是否有人表达过,如果有人表达过,这次输出是不是选用不一样的视角和表现方式,输出的切入点是什么。
亮观点:如果题目足够吸引人,那也只是让别人多了一次点击的机会而已,真正让别人愿意继续读下去并最后有所收获,那必须得有观点,而不是稀里糊涂讲一通让听的人(看的人)不知所云。
甚至有些观点是打破常人的惯性思维,改变别人认知的,尽管这需要些勇气,会失去一些人的关注,甚至还会引来一些非议。但也好过说了一堆废话让别人一无所获。
深论证:当然,仅亮出观点是不行的,要想让别人信服,能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还需要经过观点论证。依据木易的经验,至少需要三个维度进行说明,可以是层层递进,由浅入深,也可以是不同视角维度,为了加深印象也可举例。
这个环节我们会发现前面的纲要整理、消化吸收、素材准备就派上用场上,可以用来做为论证的依据,真正能做到自圆其说。
重总结:输出的受众群体是不同的,有的会把一篇文章、一场讲座认真的看完听完,有的只看自己感兴趣的,有的不喜欢看论证过程,只看最后总结结论。
最后的收尾总结就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把一篇文章的核心思想、一次演讲的核心观点来个总结概括,一是加深了印象,二是让没有来得及听(读)完的人也没有错过重要观点。
输出前找主题-亮观点-深论证-重总结四个环节进行完,一篇文章、一次培训、一场演讲的结构自然而然就有了,即使场合需要略做调整也不会影响完整性和结构的逻辑性。 编辑修改 有了前面的消化吸收和输出构思,到了这个环节会终于可以稍松口气了,不过细心耐心可是不能少的。
语言完善:看看语言环境是否合适,人称使用是否妥当,词语表达是否准确精炼,举例是否能说明问题。
错字检查:这看似是个小问题,但如果忽视却会让人感受非常不好,毕竟谁也不愿意读一篇有错别字的文章不是。也可以借助一些检查软件,减少一字字盯着检查的时间。
段落调整:写的时候往往是顺着思路走的,回头再检查会发现有些段落衔接并不紧密甚至毫无关系,调整放在其他段落看对主题论证补充有无影响,如果调整后作用不大,那就不要心疼,果断删除。
好了,今天的分享内容就到此处吧。
回顾下我们今天的分享主题:输出前的消化吸收、构思和编辑修改。 分享的消化吸收方法是:总结作者观点-验证自己观点-输出前观点整理。 分享的输出前构思方法是:找主题-亮观点-深论证-重总结。 分享的编辑修改的方法是:语言完善-错字检查-段落调整。
不知道对喜欢读书并努力坚持输出的你有无帮助,如果有更多兴趣了解后面的内容,请继续关注,我们下期相约。 我们最后一期的主题是:从读书到输出的时间管理和习惯养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