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财务经理人,享用更多功能,成就财务总监之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财务语言的稳准狠 财务语言作为专业性语言,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严谨和权威,但由于大多时候面对非财务群体,如果应用不当反而起不到应有的效果,或会让人误解。 财务语言应用在于稳准狠,稳就是严谨,不出疏漏;准就是准确,贴近事实;狠就是一针见血,不做表面功夫。 下面以几个例子说明不同财务语言表述问题的效果。 例一 背景:某领导要求对部分产品做个经营分析。在以表格形式完成数据列示后,需要对部分数据的构成进行说明。 原稿说明如下:
1、成本只采用最新的BOM成本,与历史BOM成本比较低,不包含售后费用、软件费用以及制造费用分摊等。 2、费用中对于调价类费用进行了归总,截至今日,不包含尚在审批过程中以及后期将发生的各类调价费用。 3、不包含A费(**万/款)、B费(**万/款)、研发材料费等可直接归到机型的费用。 上述说明对于财务人员来说应该比较详尽,不会有其他理解,但对于管理人员来说,可能就不一样了。 考虑管理人员的特点,需要把重点说明列在清晰的位置,更改如下: 1、表中数据来源于*月--*月经营数据。 2、销售额为不含税的销售净额,即销售额中已扣减了已发生的价保费用。 3、成本只包含最新BOM物料成本与外协加工成本等直接成本,其他间接成本未计算在内。 上下对比就可知,原稿说的比较详尽,但对于非财务专业/成本岗位理解没有问题,对于其他岗位来说,就会一头雾水找不到重点,而对于领导,可能就无法掌握重点了。 例二 背景:报纸报道某公司业务员代替采购商领银行承兑汇票,结果私吞一张五十万元,然后私刻公章背书到一公司内提现,最终被判刑。对于银行承兑汇票,其中的很多风险业务部门并不知晓,公司也发生过业务员代领银票的事,恰好以此案例来说明一下银票在流通中的风险。 原稿一
对于银行承兑汇票这一应用范围极广的票据,众所周知的只是其风险较低的一面,而低风险并不代表没风险。其实票据的风险除了虚假票据以外,在流转过程中更有一些不易发现的漏洞,上述案例则是同样具有巨大危害。
从正规程序看,出票人一般情况下是到期付款,但这是否就意味着受益人能收到钱呢?实际情况则未必,一个关键问题点在于谁在持票。我们和银行人士交流时,对方说的也是很直接,在背书阶段即使是萝卜章都无所谓,最终办理托收后钱会划到持票人手上。上述案例也就是在这个环节出现了问题,而此缓解是防不胜防的,只有依靠企业的内部制度来管控。
从我们的外部环境看,除正规票据市场外,还隐藏能量巨大的票据黑市,全部以正规票据进行交易。如同外汇黑市一样,如果票据一不小心失去监控,很快就被人用以牟利。这些看似遥远的事情,其实可能就在身边。
在我们工作中,其实只要管好两头,就足以将此风险消灭。所以在往来公司取银行承兑汇票时我们会进行验身份证、出示盖公章委托书等程序,而受票公司拿到银行承兑汇票后,我们就履行完义务,至于对方如何背书转让就与我们无关了。 原稿二
最近,从报纸上读到一篇报道,南山区某公司业务员利用工作之便,私存银行承兑汇票并造假骗取公司50万元货款。
在此案例中,银行承兑票据的风险主要发生在流转过程中,因为票据款项是由出票银行支付给最终持票人,在背书环节即使是虚假章都无法辨认。涉案业务员就是利用了此环节的监管漏洞,加上其公司内控不完善才有机会私存票据,并私刻印鉴章后利用外单位做案得逞。由此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在我们工作中,也是在关注票据收发来降低法律风险,所以在往来公司取银行承兑汇票时我们会进行验身份证、出示盖公章委托书等程序,来确保票据在我们与对方之间流转的安全。 修改定稿 最近,从报纸上读到一篇报道(具体内容见下),南山区某公司业务员利用工作之便,将收到的银行承兑汇票私存在自己手中,然后伪造公司印章转让套现,骗取了公司50万元巨款。由此引起了我的深思: 人们对银行承兑汇票风险的关注,往往只重视款项支付方面的风险,忽略在开立、持有、转让等流通过程中的风险。其实,银行承兑汇票在开立、持有通流通过程中的风险大于支付方面的风险,因为银行承兑汇票借用了银行的信用,只要票据行为(如开票、承兑、背书等)合法、票据本身真实无瑕疵,其支付风险相对较小(当然银票也存在一定支付风险),而在开立、持有、转让等流通过程中,银行只对票据作形式上审查,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这一点,使用如“伪造印章”、“克隆票据”等不法手段骗取巨款。此案例中就是利用“伪造印章”然后转让骗取巨款的。 此案例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对于能接触到银行承兑汇票的财务人员和相关业务人员,不仅要重视票据在款项支付方面的风险,也要深刻认识到在开立、持有等流通过程中的风险,而财务人员要更加严格按照国家法规和公司制度对银行承兑汇票管理的要求进行审核,降低风险。 相信不用多说,三稿之间的差别已经显现出来了,第一稿说教性太强,稳劲有余,准和狠不足;第二稿虽然简略,但稳、准、狠三方面都不足;第三稿则稳(描述全面与到位),准(各种关键环节),狠(核心是加强控制)三者齐备。 财务语言做到恰如其用,需要看需求者的明确要求,受惯性思维所束,我们容易以自身的视角去考虑。
希望上述能引起各位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