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财务经理人,享用更多功能,成就财务总监之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我转了一个信用评级机构的东西,个人认为信用政策管理单从企业自身未必能取得完美的效果,对于未来的企业来说以后可能更要借助一些独立的信用评级机构。中国的企业目前普遍信用风险管理概念缺失,往往要等到信用政策出了问题才开始抓瞎,其实都是治标不治本的,解决问题要从根上找原因。
以下内容为转载: ==================================================================== (一)规范评级业务流程 按照监管机构的“规范”要求,健全信用评级程序,包括评级准备、初评阶段、评定等级、结果反馈与复评、结果发布、文件存档和跟踪评级等。并可以根据不同的监管要求建立了跨系统、跨部门的评级信息实时备案系统,通过近百种纸质、电子、音频、视频等不同介质评级文件的备案,保障评级流程的可控运行。
(二)从内部管理体制上建立防火墙 1、在原有信用评级风险控制系统基础上进行组织、机制和制度等多方面的改革与创新,形成了严密的风险内部控制体系,使信用评级始终保持了独立性、客观性和公正性。 2、在组织架构上明确职责,评级和市场完全隔离,从体制上预防内幕交易。 3、债务与非债信用评级、管理咨询与企业风险管理均实行剥离。 4、建立自上而下的合规与质量管理体系,稽核合规部设置专职的合规和质量管理人员,并授予考核权,对公司日常经营、评级、评审、研究等进行全方位、全流程的风险监督检查。 5、加强稽核合规部建设,在有条件的单位设立稽核合规岗位或专员,通过制度化、常态化的稽核合规检查,建立起公司内部的风险控制体系。 6、通过流程和制度建设,针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建立有效的、可以核查的稽核合规检查制度、合规奖惩制度。 7、质量、合规评价人员参加评审会进行风险监察,并具有对评审过程中发生的违规现象具有提议权、警示权和申告权。 8、强化违约率统计检验,由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专项研究组与数据中心联合对各类相关数据进行动态统计分析,监控、指导信用评级与评审质量。
(三)从制度建设上预防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 1、风险内控目标是把合规经营管理作为每一位员工的守则,纳入岗位职责和管理考核,最大限度地减少公司运营过程中出现风险。 2、形成比较完备的评级制度体系,使评级每个环节有章可循。如要求管理人员,从董事长到各级领导均不允许干预评级,不允许分析人员为受评企业搞预评级等。 3、规范评级、市场相关人员的行为,强化市场责任、社会责任的教育。如要求所有评审委员都要进行任职宣誓,公开承诺勤勉尽责,忠诚为投资人服务。 4、规范评级项目人员的专业标准配置,确保以结构合理、合规匹配的标准配置评级项目团队,生产高品质的信用信息。 5、强化评审的内外监督机制,除评审会内的监察外,还要加强会外监督,形成了两条申诉渠道:一是向信用评审委员会或专业评审委员会两级机构申诉;二是通过公司内部的申诉委员会申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