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财务经理人,享用更多功能,成就财务总监之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初学作业成本法的几点感受 学了成本会计中的作业成本专题,结合其他方面的相关知识,先对作业成本法记录下第一印象,留待以后深入学习再进行回顾反思! 卡普兰与库珀在《相关性的遗失――管理会计兴衰史》中对成本会计的形成做了详细的描述,在手工作业时代,商品生产按工时分配间接制造费用是简单准确的,而这种分配方式延续到现在,其实正如两匹马的屁股宽度决定了铁轨的宽度一样,惯例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就失去了改进的动力! 作业成本法的价值在于其成本驱动理论,我感觉用英语Cost driver描述更形象些;作业成本法从横向与纵向形成了两条清晰的价值链,相互交织成“网”,脉络比人为统一核算形成的“布”更明显;成本管理方面,作业成本法按价值链上的关键点进行分析,普通成本法是按层进行分析,前者的目的性更明确!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分配方法,是站在另一种角度的间接制造费用分配方法,我疑虑的是为了核算形式上的需要确定成本动因与成本动因分配率,会对与实际生产有关的强相关性费用项目与弱相关性费用项目混为一谈,在可配比性上有一定程度的失真,尤其是公用费用的分摊,导致按规则拉郎配的局面,会失去本来意义上的成本动因选择所倡导的思想! 成本核算方面,作业成本法与普通成本法一样,只能在会计期末进行统计与归集,如果单机型或简单工序进行生产,在核算上没有多大的困难;如果多品种多批量的进行生产,在成本动因的选择与成本动因分配率的统计与核算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信息的获取成本比较高;如果考虑到基础性的工作如研发新产品等业务,作业成本法核算的这个链条会拉的很长,与现有产品无关但可以考核具体项目的生命周期的资源损耗! 从成本管理的角度看,按部门的成本分析与按驱动动因的角度分析对于结果来说是扬汤止沸与釜底抽薪的区别,因为增值与不增值只有分配到项目/产品上才可以看出来,从一锅沸汤中是无法详细判断是水放少了还是柴放多了,资源的合理搭配是最终目的! 作业成本预算方面,不管是弹性预算还是标准预算,单位资源的分配率是一个正常范围下的标准值,在这种角度上来说和标准成本的作用是一致的,也存在失真现象! 没有十全十美的制度与方法,每一种都是有侧重点的。作业成本法的出现,正是将成本由被动的滞后反映逐步转变为主动的推拉结合,将产业链中“力”的作用予以凸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