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的企业无论多么先进,当你真正面对的时候,你就发现你真的很难融合进去. 三菱与海尔的这个合资企业,名义上是日本人占了大部分股份,但实际上几乎被海尔控制,当然主要是人事方面及管理方面. 三菱作为日本的五大财团之一,要比先前的那家日本公司要灵活一些,相对来说管理也没那么严格,要宽松许多. 当时因为项目筹建中,我先是负责行政人事方面的工作,经历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遭遇财务部秋田鬼子,为了用工名额我的课长被训 秋田是负责财务管理的,人很仔细,仔细到有点变态,而中方派来的海尔的那个负责人则是个和事老,在海尔那种企业文化里面,按张的管理意识,生产优先,行政,人事等都要以生产第一线为主,为其提供服务. 在用工人数方面,日本人是经过相当仔细的测算的,鉴于在日本企业不轻易裁人的管理方式,他们不轻易扩大规模,即使的确需要增加人,也要所属部门提供申请,交由上级逐级批准后,交由人事行政部门办理. 而在海尔这种以制造起家的企业,对生产一线看的很重的企业,一是生产线有需要,其他部门就要配合,二是随意性,没有人考虑是否真的需要. 这样,生产各课的课长是海尔派遣来的,他们自己觉得需要就去要招人,而财务方面没有这个名额,行政的头怕海尔来的同事投诉自己,就写了申请报告,结果鬼子一看马上就生气了,把报告丢到地上,不同意. 最后,还是按鬼子的意见去办了. 企业应该是一个相互制约的平衡,作为管理者不能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问题,海尔就是这样一个严重偏向生产的企业,这也是国内的用工制度及海尔在国家支持下高速扩张的结果. 向一线工人倾斜_______海尔的怪胎管理 因为不同的工作岗位,劳动强度,及所需技能的不同,员工的差距也体现在工资中,在日本企业里面,因为以前遗留的惯例,一般是一学历为划分的,就是学历越高的,工资就越高,比如高中及中专就比初中的员工工资高,这是企业社会化的结果. 在海尔则是实行岗位责任制,倾向岗位技能,所以为此海尔的管理制度在制定工资的时候要考虑劳动强度及技能,虽然可以鼓励员工的自我学习,也强调了岗位之间的不配合. 为此,海尔的人事人员甚至想通过量化劳动强度来制定工资,这也是大多数国营企业的做法,把可见劳动视为劳动.这样一线工人得到了最大的尊重,而忽视了普通的技术人员. 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是夏天的时候,办公室是有空调的,而车间不可能有,工人们就穿着制服在上办时间大量上来找人事部门要求平等的待遇,这样的举动,让日本人吓了一跳,还以为闹罢工. 生产管理人员不但不管还模式员工上来闹,并为工人开脱说是国家有固定,工作温度超过好多度要给降温补贴,问题是如果北方的沿海城市夏天能给避暑补贴,那武汉南京等南方城市不是根本就不能上班了?? 管理人员无视公司利益,而只顾推卸责任. 还有一件事情,现在想来也满可笑,为了和生产部门看起,生产部门提出,行政部门应该带头打扫卫生,在国内很多企业,带头做某事好象是例行的. 用文件通过ISO9000及14000环境认证 海尔象大多数国内企业一样,文件很多,各个部门各自编制自己的系统认证文件,各自为政的特点体现的相当突出,也比较混乱. 而且根本没人去按照所写的文件去做,文件是做给认证部门的,不是为了管理企业的. 国内企业松散,混乱的特点体现的很突出. 招人的时候条子漫天飞 等到公司正式开工前,要大规模去招聘人员,各部门的条子就先递上来,甚至连劳动局,纪委等单位也送来了条子. 这样的招聘有何公正而言呢?? 中方的经理特殊方式 其实中方的这个经理人还是不错的,至少在海尔的高层里面,比较人情味,也不怎么骂人.但是在那个管理环境出来的人管理的风格比较特殊. 很少去说对或错 这个有点象老毛的管理风格,从来多是阅或转交某部门,这样就不必为后果负责. 标榜爱国 在曾经一段时间政府官员也好,国内的企业管理高层也好,都喜欢在桌上或背后放一面国旗. 有一次,在公司中间休息的时候,我拿了一盘放在总经理秘书桌上的磁带,是一盘日本的音乐带,来播放.结果是引来了秘书小姐的极大不满,原来中方高层之间正在以谁是卖国的,崇洋的作为斗争工具. 不管对错与否,好象只要站在中国人的角度,日本人就是错的,看来阶级斗争还深得人心. 象这样的事,在合资企业还是比较多的! 再经过近两年的时间的海尔化管理,我实在厌倦了这种相互斗争,各自为政的企业,决定离开! 题外话: 无疑,在国内企业来说,海尔是成功的,也是卓越的,但在日益国际化的今天显然不和实宜的. 所以我写过一篇:联想裸奔在国际化的道路上.我不是对国内企业有什么偏见,但国内的特殊环境,及人员素质,在国际化的过程中是很难适应以利润为先导的绝对的市场行为及长远的企业战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