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财务经理人,享用更多功能,成就财务总监之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财务报表分析ffice:office" />
财务报表分析概述
一、财务报表分析的意义 (一)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 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是将财务报表数据转换为更为有用的信息,帮助报表使用者进行有关决策。 随着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财务报表分析逐步扩展为包括经营战略分析、会计分析、财务分析和前景分析等四个组成部分的更完善的体系。 (二)财务报表分析的使用者 通用财务报表分析的主要使用者:权益投资者、债权人、治理层和管理层、政府、注册会计师、供应商、客户、员工等。 财务分析可分为两大层次:业绩评价和价值评估。业绩评价包括短期偿债能力、长期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价值评估包括衡量市场价值的各种比率。 (三)财务报表分析的一般步骤 1、明确分析目的;2、收集有关信息;3、根据分析目的重新组织整体;4、深入研究各部分的特殊本质;5、进一步研究各部分的相互关系;6、解释结果,提供决策有用信息。 (四)财务报表分析的原则 基本原则:1、全面性原则;2、客观性原则;3、相关性原则;4、可比性原则;5、灵活性原则。
二、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 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趋势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 (一)趋势分析法 趋势分析法又称水平分析法,是通过对比两期或连续数期财务报告中相同指标,确定其增减变动的方向、数额的幅度,来说明企业财务状况、经济成果和现金流量变动趋势的分析方法。采用该方法,可以分析变化的原因及性质,并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 趋势分析法的优点是简便、直观。但在采用时,应注意以下三点: 1、用于对比的不同时期(或不同企业)的指标,在计算口径上必须一致。 2、剔除偶发性项目的影响,使用于分析的数据能反映正常的经营状况。 3、运用例外原则,重点分析某项有显著变化的指标,研究其变动原因、以采取对策,趋利避害。 趋势分析法主要应用: 1、重要财务指标的比较 A、定基动态比率=(分析期数额÷固定基期数额)×100% B、环比动态比率=(分析期数额÷前期数额)×100% 2、财务报表的比较 具体包括资产负债表比较、利润表比较和现金流量表比较等,比较时,既要计算表中有关项目增减变动的绝对值,又要计算该增减变动的百分比。 实务工作中,也可以采用编制趋势财务报表的方法来进行财务报表的比较。首先选择衣柜年度为基年,将该年度财务报表的各项目均设定为“100”,然后将以后各年报表项目的实际金额除以基年相关项目的实际金额,并将该比值乘以100以表示基于基年报表项目的各年报表项目。 3、财务报表项目构成的比较 这是在财务报表比较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以财务报表中某个总体项目为100%,再计算该表各组成项目占此总体项目的百分比,从而比较各组成项目所占百分比的增减变动,以判断有关财务活动的变化趋势。该方法有助于对不同规模的企业进行财务报比较分析,并避免因“规模”差异而产生的误导。此法最优,可进行纵横比较,并可消除规模差异的影响。 (二)比率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优点是计算简便,计算结果比较容易判断,而且可以使某些制表在不同规模企业之间进行比较,甚至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超越行业间差别进行比较。但在采用时,应注意:对比项目的相关性和对比口径的一致性。 1、构成比率=(某个组成部分数值÷总体数值)×100% 2、效率比率:是某项财务活动中所费与所得的比例,反映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利用效率比率,可以进行得失比较,考察经营成果,评价经济效益。 3、相关比率:是将某个项目和与其相关但又不同的项目进行对比得出的比率,反映有关经济活动的相互关系。此法可以考察企业彼此关联的业务安排得是否合理,以保障运营活动顺畅进行。 (三)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的优点是既可以全面分析各因素对经济指标的影响,又可以单独分析某因素对经济指标的影响,在财务分析中应用颇为广泛。但在采用时,应注意:因素分解的关联性、因素替代的顺序性、顺序替代的连环性和计算结果的假定性。 1、连环替代法:是将分析指标分解为各个可以计量的因素,并根据各个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顺次用各因素的比较值(通常为实际值)替代基准值(通常为标准值或计划值),据以测定各因素对分析指标的影响。 2、差额分析法:是连环替代法的一种简化形式,是利用各因素的比较值与基准值之间的差额,计算各因素对分析指标的影响。
三、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 为探究企业经济实质,财务报表分析通过计算各种财务指标对会计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以消除规模的影响,提高信息的可比性。但这一方法可能因为会计衡量、人为操纵、假设不符、基准不当等原因而具有某种欺骗性。 (一)财务报表本身的局限性 财务报表是企业会计系统的产物。每个企业的会计系统,受会计环境和企业会计战略的影响,使得财务报表可能扭曲企业的实际情况。 局限性:1、财务报告没有披露企业的全部信息;2、已披露的财务信息存在会计估计误差;3、管理层各项会计政策的选择。 (二)财务报表的可靠性问题 常见危险信号:1、财务报告的形式不规范。要注意是否有遗漏和是否及时提供。2、要注意分析数据的反常现象。要注意真实性和一贯性。3、要注意大额的关联方交易。4、要注意大额资本利得。5、要注意异常的审计报告。 (三)财务指标的经济假设问题 财务分析需要首先消除不同企业或不同时期的规模差异再进行比较。即假设分子与分母之间的经济关系不依赖于规模,这一假设忽略了固定金额要素的存在,即使没有固定要素,暗含在分子和分母间的线性关系假设也未必正确。 (四)比较基础问题 在比较分析时必然要选择比较的参照标准,包括本公司历史数据、同业数据和计划预算数据。 横向比较时需要使用同业标准。同业的平均数只是一般性的指导作用,不一定有代表性,不是合理性的标志。选一组有代表性的公司求其平均数,作为同业标准,可能比整个行业的平均数更有意义。但不少公司实行多种经营,没有明确的行业归属,同业比较更加困难。 趋势分析以本公司历史数据作为比较基础。历史数据代表过去,并不代表合理性。会计规范的改变会使财务数据失去直接可比性,要恢复可比性成本很大,甚至缺乏必要的信息。 实际与计划的差异分析,以计划预算作为比较基础。实际和预算出现差异,可能是执行中有问题,也可能是预算不合理,两者的区分并非易事。 总之,对比较基础本身要准确理解,并在限定意义上使用分析结论,避免简单化和绝对化。
财务分析比率
财务报表中有大量数据,可以组成涉及企业经营管理各个方面的许多财务比率。
一、短期偿债能力比率 偿债能力的衡量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比较可供偿债资产与债权的存量,资产存量超过债务存量较多,泽认为偿债能力强;另一种是比较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和偿债所需现金,如果产生的现金超过需要的现金较多,则认为偿债能力强。 (一)可偿债资产与短期债务的存量比较 可偿债资产的存量,是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流动资产年末余额。短期债务的存量,是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流动负债年末余额。 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存量比较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差额比较,两者想减的差额称为净营运资本;另一种是比率比较,两者相除的比率称为短期债务的存量比率。 1、净营运资本=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总资产-非流动资产)-(总资产-股东权益-非流动负债) =(股东权益+非流动负债)-非流动资产 =长期资本-长期资产 当流动资产等于流动负债,净营运资本为0,并不足以保证偿债,因为债务的到期与流动资产的现金生成,不可能同步同量;而且,为维持经营,企业不可能清算全部流动资产来偿还流动负债,而是必须维持最低水平的现金、存货、应收账款等;更何况,流动资产中有些项目的消耗并不会带来可用来偿还流动负债的现金。 当流动资产大于流动负债,净营运资本为正数,表明长期资本大于长期资产,超出部分被用于流动资产。净营运资本的数额越大,财务状况越稳定。极而言之,当全部流动资产没由任何任何流动负债提供资金来源,而是全部由净营运资本提供时,企业没有任何短期偿债压力。 当流动资产小于流动负债,净营运资本为负数,表明长期资本小于长期资产,有部分长期资产由流动负债提供资金来源,偿债能力不足,必须设法另外筹资,则财务状况不稳定。 因此,企业必须保持流动资产大于流动负债,即保有一定数额的净营运资本作为安全边际,以防止流动负债“穿透”流动资产,净营运资本作为一个缓冲垫,越多,流动负债的偿还越有保障,短期偿债能力越强。实务中,很少直接用净营运资本(绝对数)作为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净营运资本的合理性主要通过短期债务的存量比率(相对数)评价。 2、短期债务的存量比率 短期债务的存量比率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比率。 A、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流动比率和净营运资本配置比率反映的偿债能力相同,它们可以互相换算。流动比率=1÷(1-净营运资本÷流动资产) 流动比率是相对数,排除了企业规模不同的影响,更适合同业比较以及本企业不同历史时期的比较,且计算简便,被广泛应用。 不存在统一的、标准的流动比率数值。不同行业的流动比率,通常有明星差别。营业周期越短的行业,合理的流动比率越低。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人们普遍认为生产性企业合理的最低流动比率是2,这是因为存货资产约占流动资产总额的一半,剩下的流动性较好的流动资产至少要等于流动负债,才能保证企业最低的短期偿债能力。这种认识一直未能从理论上证明,随着企业的经营方式和金融环境的变化,流动比率有下降的趋势,许多成功企业的流动比率都低于2。 局限性:流动比率假设全部流动资产都可以变为现金并用于偿债,全部流动负债都需要还清,是对短期偿债能力的粗略估计。 B、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速动资产主要为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各种应收、预付款项等;非速动资产主要包括存货、1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及其他流动资产等。 与流动比率一样,不同行业的速动比率差别很大。例如,采用大量现金销售的商店,几乎没有应收款项,速动比率大大低于1很正常。相反,一些应收款项较多的企业,速动比率可能要大于1。 影响速动比率可信性的重要因素是应收款项的变现能力,如坏账准备、季节性变化等。 C、现金比率=(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流动负债 表明1元流动负债有多少现金资产作为偿债保障。 (二)现金流量与短期债务的比较 现金流量比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流动负债 公式中“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通常使用现金流量表中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流动负债”通常使用资产负债表中“流动负债”的年初与年末的平均数,为了简便,也可使用期末数。 (三)影响短期偿债能力的其他因素 1、增强短期偿债能力的表外因素:可动用的银行贷款指标、准备很快变现的非流动资产和偿债能力的声誉等。 2、降低短期偿债能力的表外因素:与担保有关的或有负债、经营租赁合同中的承诺付款和建造合同、长期资产购置合同中的分期付款等。
二、长期偿债能力比率 衡量长期偿债能力的财务比率,也分为存量比率和流量比率两类。 (一)总债务存量比率 1、资产负债率=(总负债÷总资产)×100% 通常,资产在破产拍卖时的售价不到账面价值的50%,因此如果资产负债率高于50%,则债权人的利益就缺乏保障。各类资产变现能力有显著区别,不同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不同,与其持有的资产类别有关。 2、产权比率和权益乘数 产权比率和权益乘数是资产负债率的另外两种表现形式,和资产负债率的性质一样。 产权比率=总负债÷股东权益 权益乘数=总资产÷股东权益 3、长期资本负债率=非流动负债÷长期资本×100% =[非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股东权益)]×100% (二)总债务流量比率 1、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 =(净利润+利息费用+所得税费用)÷利息费用 通常,可用财务费用金额作为利息费用,也可根据报表附注确定更准确的利息费用金额。 如果利息保障倍数小于1,表明自身产生的经营收益不能支持现有的债务规模。等于1也很危险,因为息税前利润受经营风险的影响,很不稳定,而利息支付却是固定金额。 2、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利息费用 3、现金流量债务比=(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债务总额)×100% (债务总额应采用期末数) (三)影响长期偿债能力的其他因素 1、长期租赁。2、债务担保。3、未决诉讼。
三、资产管理比率 (一)应收账款周转率(三种表示形式) 应收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5÷(销售收入÷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与收入比=应收账款÷销售收入 应注意的问题:1、销售收入的赊销比率问题,不知可比企业的赊销比例。2、应收账款年末余额的可靠性问题,宜采用多个时点的平均数。3、应收账款的减值准备问题,尽量使用未计提减值准备的应收账款。4、应收票据是否计入应收账款周转率,应将其纳入计算。5、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是否越少越好,应结合信用政策来综合考虑。6、应收账款分析应与销售额分析、现金分析相联系。 (二)存货周转率(三种表示形式) 存货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存货 存货周转天数=365÷(销售收入÷存货) 存货与收入比=存货÷销售收入 应注意的问题:1、计算存货周转率时,使用销售收入还是销售成本作为周转额,要看分析的目的,差额是毛利导致,用哪一个计算都能达到分析目的。2、存货周转天数不是越低越好。3、应注意应付账款、存货和应收账款(或销售)之间的关系,要以经营活动本质为目的,不可根据高低作简单结论。4、应关注构成存货的原材料、在产品、自制半成品、产成品和低值易耗品之间的比例关系,要重点变化大的项目,也不可能完全忽视变化不大的项目,其内部可能隐藏着重要问题。 (三)流动资产周转率(三种表示形式) 流动资产周转次数=销售收入÷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周转天数=365÷(销售收入÷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与收入比=流动资产÷销售收入 通常,流动资产中应收账款和存货占绝大部分,对流动资产周转具有决定性影响。 (四)净营运资本周转率(三种表示形式) 净营运资本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净营运资本 净营运资本周转天数=365÷(销售收入÷净营运资本) 净营运资本与收入比=净营运资本÷销售收入 净营运资本周转率是一个综合性的比率。严格意义上,应仅有经营性资产和负债被用于计算这一指标,即短期借款、有价证券和超额现金等因不是经营活动必需的而应被排除在外。 (五)非流动资产周转率(三种表示形式) 非流动资产周转次数=销售收入÷非流动资产 非流动资产周转天数=365÷(销售收入÷非流动资产) 非流动资产与收入比=非流动资产÷销售收入 非流动资产周转率反映非流动资产的管理效率,主要是针对投资预算和项目管理进行分析,以确定投资与竞争战略是否一致,收购和剥离政策是否合理等。 (六)总资产周转率(三种表示形式) 总资产周转次数=销售收入÷总资产 总资产周转天数=36÷(销售收入÷总资产) 总资产与收入比=总资产÷销售收入 总资产由各项资产组成,在销售收入既定的情况下,总资产周转率的驱动因素是各项资产。通过驱动因素分析,可以了解总资产周转率是由哪些资产项目引起的,以及什么是影响较大的因素,从而为进一步分析指出方向。另外在总资产驱动因素分析中,宜使用资产周转天数或资产与收入比指标,不宜使用资产周转次数指标,因为各项资产周转次数之和不等于总资产周转次数,不便于分析各项目变动对总资产周转率的影响。
四、盈利能力比率 (一)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100% 销售净利率的变动,是由利润表各个项目变动引起的。确定分析的重点项目后,需要深入到各项目内部进一步分析,此时,需要依靠财务报表附注提供的资料以及其他可以收集到的资料。对于毛利率变动的原因可以分部门、分产品、分顾客群、分销售区域或分业务员进行分析,视分析的目的以及可以取得的资料而定。 (二)资产净利率=(净利润÷总资产)×100% =净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收入/总资产=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次数 资产净利率是企业盈利能力的关键。股东报酬是由资产净利率和财务杠杆共同决定的,但提高财务杠杆会同时增加企业风险,往往不增加企业价值。此外,财务杠杆的提高有诸多限制,企业经常处于财务杠杆不可能再提高的临界状态。因此,驱动权益净利率的基本动力是资产净利率。影响资产净利率的驱动因素是销售净利率和总资产周转率。 (三)权益净利率=(净利润÷股东权益)×100% 对于股东投资者来说,此指标具有非常好的综合性,概括了企业的全部经营业绩和财务业绩。
五、市价比率 市盈率、市净率和市销率主要用于企业价值评估。 (一)市盈率 市盈率=每股市价÷每股收益 每股收益=普通股股东净利润÷流通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股数 市盈率反映普通股股东愿意为每1元净利润支付的价格;每股收益反映每只普通股当年创造的净利润。 应注意的问题:1、每股市价实际上反映了投资者对未来收益的逾期,然而,市盈率是基于过去年度的收益,成熟市场上的市盈率通常为10-12倍。2、对仅有普通股的公司而言,每股收益的计算相对简单,如果有优先股,则每股收益=(净利润-优先股股利)÷流通在外普通股加权评价股数。 (二)市净率 市净率=每股市价÷每股净资产 每股净资产=普通股股东权益÷流通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股数 (三)市销率 市销率=每股市价÷每股销售收入 每股销售收入=销售收入÷流通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股数
六、杜邦分析体系 杜邦分析体系,又称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简称杜邦体系,是利用各主要财务比率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综合系统评价的方法。 (一)传统杜邦分析体系的核心比率 权益净利率=净利润÷股东权益 =净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收入/总资产×总资产/股东权益 =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权益净利率是分析体系的核心比率,具有很好的可比性和很强的综合性,可用于不同企业之间的比较。由于资本具有逐利性,总是流向投资报酬率高的行业和企业,但高的权益净利率会引来竞争者,低的会被市场驱逐,因此各企业的权益净利率会比较接近。 销售净利率是利润表的概括,可概括全部经营成果;权益乘数是资产负债表的概括,可以反映最基本的财务状况;总资产周转率把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联系起来,使权益净利率可以综合整个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业绩。 (二)传统杜邦分析体系的基本框架 权益净利率=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 =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次数×资产/负债 =净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收入/总资产×资产/负债 =(销售收入-成本费用)/销售收入×销售收入/(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资产/(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 =[销售收入-(销售成本+营业税费及期间费用+其他+所得税费用)]/销售收入×销售收入/[(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其他)+非流动资产]×资产/(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 传统杜邦分析体系是一个多层次的财务比率分解体系,各项财务比率,可在每个层次上与本企业历史货同业财务比率比较,比较之后向下一级分解,逐级向下分解,逐步覆盖企业经营活动的每个环节,以实现系统、全面评价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目的。 (三)权益净利率的驱动因素分解 该分析体系要求,在每一个层次上进行财务比率的比较和分解,通过与上年比较可以识别变动的趋势,通过与同业比较可以识别存在的差距,分解的目的是识别引起变动(或产生差距)的原因,并衡量其重要性,为后续分析指明方向。 (四)传统杜邦分析体系的局限性 1、计算资产净利率的总资产与净利润不匹配,需要计量股东和有息负债债权人投入的资本,并且计量其产生的收益,两者相除才是合乎逻辑的资产净利率,才能准确反映企业的基本盈利能力。 2、没有区分经营活动损益和金融活动损益,正确计量基本盈利能力的前提是区分经营资产和金融资产,区分经营损益和金融损益。 3、没有区分金融负债与经营负债,必须区分金融负债与经营负债,利息与金融负债相除,才是真正的平均利息率,金融负债与股东权益相除,才是更符合实际的财务杠杆,经营负债没有固定成本,本来就没有杠杆的作用,将其计入财务杠杆,会歪曲杠杆的实际效应。
管理用财务报表分析
一、管理用财务报表 如果金融资产大于金融负债,两者的差额称为净金融资产;如果金融负债大于金融资产,两者的差额称为净金融负债,绝大多数企业持有净金融负债。 净金融负债=金融负债-金融资产 净金融负债是企业用金融资产(闲置资金)偿还金融负债后的实际负债,是公司真正背负的偿债压力,也被称为“净负债”。由于金融资产是超过实际生产经营需要的负债,它可以抵消金融负债,故被称为“负的金融负债”。 企业持有净金融负债,表明企业利用债务资金购置了经营资产,企业是债务市场的净筹资人,大多数企业属于这种情况。如果企业持有净金融资产,表明有一部分权益资金被公司用于购买债务工具,企业成为债务市场的净投资人,只有少数企业属于这种情况。 (一)管理用资产负债表 管理用资产负债表要求对资产和负债进行重新分类,分为经营性和金融性两类。在调整资产负债表之前,要明确两个问题:首先,要明确企业从事的是什么业务,这是定义经营资产和负债的关键;其次,经营性资产和负债形成的损益,属于经营损益;金融资产和负债形成的损益,属于金融损益,划分经营资产(负债)和金融资产(负债)的界限,应与划分经营损益和金融损益的界限相一致。 1、区分经营资产和金融资产 经营资产是指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的过程中所涉及的资产;金融资产是指在筹资过程中或利用经营活动产生的额外现金过程中涉及的资产。 A、货币资金:a、全部列为经营性资产,理由是多余的已购买有价证券,保留的是生产经营所需要的;b、根据行业或公司历史平均的货币资金/销售收入百分比以及本期销售收入,推算经营活动所需要的货币资金数额,多余的列为金融资产;c、全部列为金融资产,理由是货币资金本来就是金融资产,难以划分清楚。 B、短期应收票据:一种是以市场利率计息的投资,属于金融资产;另一种是无息应收票据,属于经营资产。 C、短期权益性投资:属于金融资产。 D、债务投资:对于非金融企业,债券和其他带息的债务投资都是金融资产,包括短期和长期的债务投资。 E、长期权益投资:无论控股比例如何均将其划为经营资产。 F、应收项目:大部分属于经营资产;应收利息属于金融资产;应收股利若是经营性投资形成的如长期权益投资属于经营资产,若是短期权益性投资形成的属于金融资产。 G、递延所得税资产:划分为经营资产。 H、其他资产:需要查阅报表附注或其他披露信息,查不到的,通常划分为经营资产。 2、区分经营负债和金融负债 经营负债产是指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的过程中所涉及的负债;金融负债是指在筹资过程中或利用经营活动产生的额外现金过程中涉及的负债。 A、短期应付票据:与短期应收票据的划分一样,有息的划为金融负债,无息的划为经营负债。 B、优先股:从普通股股东角度看,应属于金融负债。 C、应付项目:大多数属于经营负债;应付利息属于金融负债;应付股利若是优先股的应计入金融负债,应付普通股股利列入经营负债。 D、权益类项目:均属于经营项目,只有短期权益投资是一个例外。 E、递延所得税负债:列为经营负债。 F、长期应付款:融资租赁引起的属于金融负债,经营活动引起的应属于经营负债。 G、其他负债:需要查阅报表附注或其他披露信息,查不到的,通常划分为经营负债。 3、管理用资产负债表的基本公式 资产=经营资产+金融资产 =(经营性流动资产+经营性长期资产)+(短期金融资产+长期金融资产) 负债=经营负债+金融负债 =(经营性流动负债+经营性长期负债)+(短期金融负债+长期金融负债) 净经营资产=经营资产-经营负债 =(经营性流动资产+经营性长期资产)-(经营性流动负债+经营性长期负债) =(经营性流动资产-经营性流动负债)+(经营性长期资产-经营性长期负债) =净经营性营运资本+净经营性长期资产 净金融负债=金融负债-金融资产=净负债 净经营资产=净负债+股东权益=净投资资本 (管理用资产负债表恒等式) (二)管理用利润表 1、区分经营损益与金融损益 经营损益和金融损益的划分,应与资产负债表上经营资产和金融资产的划分相对应。金融损益是指金融负债利息与金融资产收益的差额,即扣除利息收入、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等以后的利息费用,由于存在所得税,应计算利息费用的税后结果,即净金融损益。 金融损益设计以下项目的调整: A、财务报表中的“财务费用”包括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损益以及相关的手续费、企业发生的现金折扣或收到的现金折扣。从管理角度分析,现金折扣属于经营损益,但实际被计入财务费用的金额很少,所以可以把“财务费用”全部作为金融损益处理。 B、财务报表中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中,属于金融资产价值变动的损益,应计入金融损益,其数据来自财务报表附注。 C、财务报表的“投资收益”中,既有经营资产的投资收益,也有金融资产的投资收益,只有后者属于金融损益。其数据可从财务报表附注“产生投资收益的来源”中获得。 D、财务报表的“资产减值损失”中,既有经营资产的减值损失,也有金融资产的减值损失,只有后者属于金融损益。其数据可从财务报表附注“资产减值损失”中获得。 E、有一部分利息费用已经被资本化计入相关固定资产成本,甚至已经计入折旧费用,作为经营费用抵减收入。对其进行追溯调整十分困难,通常忽略不计。 F、既然已经区分了经营损益和金融损益,与之相关的所得税也应分开。分摊的简便方法是根据企业实际负担的平均所得税税率计算各自应分摊的所得税。严格方法是分别根据适用税率计算应负担的所得税(各种债权和债务的适用税率不一定相同,例如国债收益免税等)。 2、管理用利润表的基本公式 税后经营净利润=税前经营利润×(1-所得税税率) =净利润+税后利息费用 =净利润+利息费用×(1-所得税税率) 3、管理用利润表基本框架 净利润合计=经营损益+金融损益=税后经营净利润-利息费用+利息费用抵税 注:利息费用为财务费用与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及投资收益抵消后的结果。 税后经营净利润=税前经营利润-经营利润所得税 税前经营利润=税前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税前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资产减值损失 主营业务利润=毛利-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 毛利=营业收入-营业成本 (三)管理用现金流量表 1、在管理用现金流量表中,需要区分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和金融活动现金流量。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包括:A、经营现金流量,是指与顾客、其他企业之间的购销活动形成收款现金流和付款现金流;B、投资现金流量,是指购买经营性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所形成的现金流量,以及投资收回的现金流量。 如果经营现金流量大于投资现金流量,则公司有了经营实体现金流量,简称实体现金流量,代表了企业经营活动的全部结果,是“企业生产的现金”。企业的价值决定于未来预期的实体现金流量。管理者要使企业更有价值,就应增加企业的实体现金流量。它是企业可以自由分发给投资者(不一定全部分发)的现金,因此也称为自由现金流量。 经营实体现金流量=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经营资产总投资 =(税后经营净利润+折旧与摊销)-(净经营性营运资本增加+净经营性长期资产增加+折旧与摊销) =税后经营净利润-(净经营营业资本增加+净经营性长期资产增加) =税后经营净利润-经营资产净投资 实体现金流量为正,有5种使用途径:A、向债权人支付利息(注意对企业而言,利息净现金流出是税后利息费用);B、向债权人偿还债务本金,清偿部分债务;C、向股东支付股利;D、从股东处回购股票;E、购买有价证券和其他金融资产(形成新的债权)。 实体现金流量为负,企业需要筹集资金,其来源有:A、出售金融资产(减少债权);B、借入新的债务;C、发行新的股份。 2、管理用现金流量表的基本等式: 实体现金流量=融资现金流量 经营现金流量-投资现金流量=债务现金流量+股权现金流量 3、管理用现金流量表基本框架 实体现金流量=融资现金流量 经营活动现金毛流量-经营资产总投资=债务现金流量+股权现金流量 (税后经营净利润+折旧与摊销)-(净经营性营运资本增加+净经营性长期资产增加+折旧与摊销)=(税后利息费用-净负债增加)+(股利分配-股权资本净增加)
二、管理用财务分析体系 鉴于传统杜邦分析体系存在“总资产”与“净利润”不匹配、未区分经营损益和金融损益、未区分有息负债和无息负债等诸多局限,故应基于改进的管理用财务报表重新设计财务分析体系。 (一)改进的财务分析体系的核心公式 权益净利率=税后经营净利润/股东权益-税后利息费用/股东权益 =税后经营净利润/净经营资产×净经营资产/股东权益-税后利息费用/净负债×净负债/股东权益 =税后经营净利润/净经营资产×(1+净负债/股东权益)-税后利息费用/净负债×净负债/股东权益 =净经营资产净利率+(净经营资产净利率-税后利息率)×净财务杠杆 权益净利率的高低取决于三个驱动因素:净经营资产净利率(可进一步分解为税后经营净利率和净经营资产周转次数)、税后利息率和净财务杠杆。 1、税后经营净利率=税后经营净利润/销售收入 2、净经营资产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净经营资产 3、净经营资产净利率=(1×2)=税后经营净利润/净经营资产 4、税后利息率=税后利息费用/净负债 5、经营差异率=(3-4)=净经营资产净利率-税后利息率 6、净财务杠杆=净负债/股东权益 7、杠杆贡献率=(5×6)=经营差异率×净财务杠杆 8、权益净利率=(3+7)=净经营资产净利率+杠杆贡献率 (二)改进的财务分析体系的基本框架 权益净利率=净经营资产净利率+杠杆贡献率 =税后经营净利率×净经营资产周转次数+经营差异率×净财务杠杆 税后经营净利率=税前经营利润率-所得税与收入比 =税前营业利润率+营业外收支率-所得税与收入比 =主要营业利润率+其他营业利润率+营业外收支率-所得税与收入比 =毛利率-营业税费及期间费用率+其他营业利润率+营业外收支率-所得税与收入比 (三)权益净利率的驱动因素分解 各影响因素对权益净利率变动的影响程度,可使用连环代替法测定。 权益净利率=净经营资产净利率+(净经营资产净利率-税后利息率)×净财务杠杆 (四)杠杆贡献率的分析 杠杆贡献率=(净经营资产净利率-税后利息率)×净财务杠杆 1、税后利息率的分析 税后利息率的分析,需要使用报表批注的明细资料。 2、经营差异率的分析 经营差异率是净经营资产净利率和税后利息率的差额,表示每借入1元债务资本投资于经营资产所产生的收益偿还利息后的剩余部分。 经营差异率是衡量借款是否合理的重要依据之一。从增加股东报酬来看,净资产经营净利率是企业可以承担的借款税后利息率的上限。 3、杠杆贡献率的分析 杠杆贡献率是经营差异率和净财务杠杆的乘积。依靠提高财务杠杆来增加杠杆贡献率是有限度的。 2011-6/20116122353727363.zip 2011-6/20116122364959921.zi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6-12 23:09:09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