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财务经理人,享用更多功能,成就财务总监之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防守反击背后的创业和投资逻辑是什么?
首先声明,笔者不能算球迷,但是,足球既然是一项全民都可以参与的运动,所以笔者也有自己喜欢的球星和球队,凑巧的是,都是意大利的。上高中时,笔者才第一次接触到了足球,认识的第一个球星是德尔皮耶罗,因为学校门口的书报亭挂着金童的大幅照片。于是,我成了他的“球迷”,尤文图斯成了我最喜欢的俱乐部球队,意大利成了我最喜欢的外国国家队。冥冥中的缘份吧,不管是皮耶罗,还是尤文图斯或是意大利国家队,与财务专业和所从事财务工作所需要的素质有许多匹配之处。
皮耶罗,最出色的9号半球员之一,拥有高贵的气质,优雅的射门,飘忽的跑位,从初出茅庐的尤文金童到尤文图斯的旗帜,他用全部的生命来诠释了曲折的含义;经历过连续3多没有运动战进球的低迷,也在34岁高龄用优雅征服了无比挑剔的伯纳乌球迷和全世界的体育记者;他的专集销量超过很多专业的歌星;他是极其罕见的没有任何绯闻的体育巨星!看看吧,精深的专业,广博的知识体系,持续的成长,高标准的职业道德;这就是一句优秀的财务职业经理人了。皮耶罗时代的尤文图斯很多成员也具有类似性格,如中场大师齐达内、杀手特雷泽盖、铁人内德维德、世界第一门将布冯等等。
再说尤文图斯队,稳健、低调、踏实和从容。你一定听过一般球迷对尤文图斯的评价:老妇人,1:0主义,状态稳定,防守好。所谓的1:0主义正是在我认识尤文图斯时的安切洛蒂时期兴起的,这种踢法和风格完全是安帅根据尤文球员本钱作出的选择,当时菲亚特财务状况不佳,老狐狸莫吉对尤文实行公司制管理,俱乐部只能自给自足、自负盈亏,于是莫吉创造了齐祝转会记录,几乎便宜一半的铁人到来完美接班齐祖离开的空白。就是这样,当时尤文的板凳替补并不比联赛其他球队好多少,所以比赛中采取少投入高效率的踢法,而尤文精神是否也是在这种环境下产生呢?实际上,尤文图斯并非向来如此,也没有永远这样,因与本文关系不大,不展开。
意大利队,正是本帖主角之一,但是网上的各种分析太多,我就不凑热闹了。直接说防守反击跟创业和投资逻辑有什么关系。
防守反击最早是一个足球比赛专用术语,是一种战术打法。这种打法历来被许多专家们指为弱队打强队的制胜法宝;个人觉得这种说法有失偏颇。你见过几家西班牙的弱队使用这种战术的?而意甲很多强队球队也经常打防守反击。防守反击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意甲比赛的观赏性总体不如其他三大联赛,所以很多人评价意式防反是对足球文化的亵渎和侮辱,是消极足球、功利足球的表现!不知道这些评论者在评价斯诺克防守大战时又可以用什么词语?既然是比赛,就得争胜利,用最有利自己的战术取胜才是最重要的。防守反击战术看似消极乏味,其实更有内涵,而且对战术要求相当之高,意大利足球是世界公认的战术最完善的足球之一,而且意大利的反击也是世界上最锐利的。06年的意大利、10年的国米都是典型的防反战术,这次意大利完胜比例时亦将成为经典的防反案例。顽强防守的基础上还有致命的反击,这是防守反击最大的魅力。从这点上讲,防反是伟大的足球理念。没有防反,那么弱胜强会少许多,足球的不确定性就会减少,足球最大的魅力不就是结果的不确定么?防守反击是对于传统足球的战术理念的突破,增加了足球的魅力:“足球是圆的,一切皆有可能”。
那么防守反击是怎么与创业和投资逻辑扯上关系的呢?
防守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就是全力保证不丢球,只要不丢球,最坏的结果也只是平局,就不会立即死掉!然后,通过耐心的防守,漫长的防守,煎熬的防守,等来那么一两次反击机会,抓住那么一两次反击机会,就可以换来胜利;这就是效率。防守反击,防守不是终极目的,防守是为了保证不抢球,等待反击机会的出现,防守的目的还是取胜,只是走的路径不同而已。
创业和投资,最重要的是什么?有人说是兴趣,是理想,是愿景和使命。这也没有错误,没错,但是所有这些都不是喊喊口号而已。创业首先得生存下去;愿景很伟大,目标很激动,但是如果项目明天黄了,企业后天死了,愿景和目标就是笑话。所以,创业和投资的第一守则是活着。在证券类投资有个止损的操作,面对市场大势不对,要壮士断腕,保留东山再起的本金。对于实业投资、创业投资,最先要考虑的是怎么保证现金需求,怎么实现盈亏平衡。这就是防守了,当防守做好了,机会才会在发展中出现,那个时候用心一击或可一战成名。
什么叫创业?我没在那本书上读到过,现在也不想去百度,因为那会有不良后果。我把创业分为两大类(如国民老公的投资咱就不考虑了),一类是为自己的爱好、兴趣、责任、梦想之类“伟大的”东西去自己给自己打工并让别人给自己打工;另一类是走投无路,或者总觉得为别人打工没有为自己打工划算而为自己打工的。但是,不管是什么原因,创业者都是要吃人间烟火的,所以创业者的目的里最基础的一个是赚钱。这两年“双创”浪潮,什么样的创业项目和融资项目都有。国际上由于亚马逊十几年不挣钱而估值还一路串升,国内则有京东类似的案例;所以无数的创业者连自己的收入来源是什么都没搞明白,更多的创业者则是机械的照搬别人的模式到某个行业去,提炼一堆伪需求、伪市场,标榜自己是站在风口上的猪,甚至不惜大规模造假忽悠投资者投钱。但很多创业者提到自己的创业项目时,在天花乱坠一番后,通常都提到,我们的估值是多少,按照多少倍回报率,可以融资****万元!而此时,他们可能一毛钱收入还没有产生呢,即使融带来了第一笔钱,花完之后,收入还是不知道在哪里。
伴随创业的大潮,投资界也是异常疯狂,专业也好,土豪也罢,只要是互联网的、只要是冠名字母和数字的项目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阿里或者BNB,于是不顾一切的把钱砸进去,梦想若干年后翻个几百几千倍,从此过上王子公主的生活。去年笔者一个深圳的学员问我一个问题,“老师,公司的钱怎么花?”我感到愕然。他解释说,老板做了个水果O2O平台,融到了1000万元,昨天开会,问我们这么多钱怎么花?要求每个人都提个方案。呵呵!然并卵,动物精神集中暴发过后留下的只不过是一片狼藉。暴殄天物呀,政府千方百计启动的民间资本推高了GDP,但是却没有创造国民收入,更没转化为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这些钱花完之后,转型升级会不会玩完?因为政府投资已经不起作用了,只能推高物价,货币贬值。
创业是为了赚钱,不是为了融资,一切以融资为目的的创业都是伪创业,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骗子。每一个项目,不管是创业者本人还是投资者(资金提供者),首先得考虑生存的问题,什么时候开始有收入,规模是多少,成本是多少,什么时候产生利润,什么时候现金平衡,如果初始投资花完怎么办?如果种子基金也花玩了怎么办?如果天使资本也花完了还没盈利怎么办?显然,创业者在决定投入一项事业之前,投资者在决定投资一个项目之前,都得先评估一下这个项目这个企业的生存能力?然后才是发展能力,之后才是远大理想。用直白的话说,就是要短、中、长期目标结合,前期时刻要考虑的是公司明天会不会死掉!
有一个流传了十多年的统计数据,不知道哪来的了,就是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是2.79年。以前我在相对大的企业里做财务,没什么感觉,但是这两年接触了大量的中小企业的艰难和悲凉,感触实在是太深了,太多企业租了商铺或者租了厂房只交了2个月押金和预交了1个月租金之后,免租期一满就选择违约了;甚至商铺都没有利用起来,厂房更是比租赁的时候还杂乱无章。创业之前,投资之前没经过严谨的投资测算,甚至连最简单的收支测算都没有,只是听别人说干什么赚钱,或者看到别人干什么赚钱,就一头砸进去了。
最后,让我们来回顾几个大佬的防守反击战略:
比尔·盖茨“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
张瑞敏:“每天的心情都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柳传志:“你一打盹,对手的机会就来了。” 任正非:“春华秋实,寒来暑往,四季更替。冬天是肯定要来的,谁有棉衣,谁就活下来了!” 世界五百强中,能坚持上榜十年的企业少之又少,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企业家心中强烈的危机感是无可名状的。或许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危机感,有了这种冷静的冬天意识,他们才能带领企业度过一个又一个难关,让企业生存得久一点,再久一点。如果说将企业做大做强是在创造一种辉煌的话,那么最大限度地延长企业的生存周期则是在创造一种文化。创一块老招牌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做百年企业同样如此,贯通其间的是一种不变的制度和文化。时代在变、市场在变,不变的就是其中的文化灵魂和制度精粹。很多一开始大红大紫的企业,很快就烟消云散;很多默默无闻的渺小企业,靠一步一个台阶的摸爬滚打,一点一点的积累,取得了马拉松的胜利。这背后的财务逻辑是值得每个企业人深思的;因为这样的事情每天都在我们身边发生;但我们却往往视若无睹。在得分能力稍欠(创造收入、创造利润、创造现金能力有限时),防守反击,放低身段,控制风险,全力以赴地防止丢球,就像是千方百计控制成本费用、控制现金支出,当成本费用控制得几乎为零时,只要有收入就能够赚到利润;如果不小心让对手进了球,自己的收入只有翻番才能取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