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经理人网|财智东方.财务经理人网-致力于财务管理实践、打造卓越财务经理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SuperCFO - 

[转帖]《会计人员工作手册》

[复制链接]

1728

主题

3895

帖子

7964

积分

财务总监

SuperCFO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7964
发表于 2005-8-14 22:46:00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章 账簿格式

  本章提要:本章简要说明账簿按用途和外表形式如何分类,并进而说明如何从经济业务发生的特点来选用账簿的格式。

  

1. 账簿按用途怎样分类?
账簿按其用途可以分为日记账、分类账和备查簿三种。
(l)日记账。日记账也称序时账,是按照经济业务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登记的账簿。日记账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把全部经济业务按照时间顺序记录在账簿中,称为普通日记账。一种是把性质相同的经济业务分别登记下来,称为特种日记账。例如,为了加强货币资金管理,各单位对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收付业务,都必须专门设置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进行登记。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就是特种日记账。
(2)分类账。分类账是对全部经济业务按照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进行分类核算和登记的账簿,分类账又分为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
总分类账简称总账,是根据一级会计科目开设的账户,用以全面地、连续地记录和反映全部经济业务的账簿。总分类账可以提供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的全面情况,统驭明细分类账,为编制会计报表提供主要依据,所有单位都必须设置总分类账。
明细分类账简称明细账,是根据总分类科目设置,按所属二级科目或明细科目开设账户,用以分类登记某一类经济业务,提供比较详细的核算资料的账簿。明细分类账,可以提供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的详细情况,有利于加强财产物资的管理,监督往来款项的结算,也为编制会计报表提供必要的资料。因此,各单位在设置总分类账的基础上,根据经营管理的实际需要,按照一级科目设置必要的明细分类账。
(3)备查簿。备查簿是对某些在日记账和分类账等主要账簿中未能记录或记载不全的经济业务进行补充登记的账簿,是一种辅助性的账簿,它可以为经营管理者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例如,应收票据备查簿、租入固定资产备查簿等。没有固定格式,它与其他账簿之间不存在依存和勾稽关系。

2. 账薄按其外表形式怎样分类?
(l)订本式账簿。订本式账簿简称订本账,订本账是在启用前就已经按顺序编号并固定装订成册的账簿,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和总分类账一般采用这种形式。其优点是可以防止账页散失或抽换账页;其缺点是账页固定后,不能确定各账户应该预留多少账页,也不便于会计人员分工记账。
(2)活页式账簿。活页式账簿简称活页账,活页账是在启用前和使用过程中把账页置于活页账夹内,随时可以取放账页的账簿。适用于一般明细分类账,其优点是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使用,也便于分工记账;其缺点是账页容易散失和被抽换。为了克服此缺点,使用活页账时必须要求按账页顺序编号,期末装订成册,加编目录,并由有关人员盖章后保存。
(3)卡片式账簿。卡片式账簿简称卡片账,卡片账是由许多具有账页格式的硬纸卡片组成,存放在卡片箱中的一种账簿。卡片账多用于固定资产、存货等实物资产的明细分类核算。其优缺点与活页账基本相同,使用卡片账一般不需要每年更换。

3. 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核算怎样选择账簿格式?
任何一个单位,只要有现金收付业务就应进行现金核算,建立现金日记账,应做到有钱就有账,以账管钱,收付有记录,清查有手续,保证现金的完整和合理使用。现金日记账要安全,必须选用“订本式”账簿,账页的格式一般选用“三栏式”,即借方、贷方、余额,也可根据业务的多少,选择“多栏式”和“收付分页式”日记账。
只要有货币结算业务的单位,都应设置银行存款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必须采用“订本式”账簿,银行存款日记账的账页格式与现金日记账基本相同,但要增设“结算凭证”栏,以便与银行对账。账簿的格式一般采用“三栏式”,也可分别设立“多栏式”的银行存款收入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支出日记账。

4. 哪些经济业务适用于三栏式明细账?
三栏式明细账适用于只需进行金额明细核算,而不需要进行数量核算的账户。例如,债权、债务等结算账户,其他只核算金额的账户也可采纳。

5. 哪些经济业务适用于数置差额式明细账?
数量金额式明细账在“收入”、“发出”、“结存”三大栏内分别设置“数量”、“单价”、“金额”三小栏,一般适用于既要进行金额核算又要进行实物数量核算的各项财产物资,例如,原材料、库存商品等。

6. 哪些经济业务适用于多栏式明细账?
多栏式明细账是根据管理需要,在一张账页内不仅按借、贷、余三部分设立金额栏,还要按明细科目在借方或贷方设立许多金额栏,以集中反映有关明细项目的核算资料,这种格式的明细账适用于“生产成本”、“制造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主营业务收入”(分产品的)等账户的明细核算。

7. 哪些经济业务适用于平行式明细账?
平行式明细分类账也叫横线登记式明细账。平行式明细分类账页设“借方”和“贷方”两栏。平行式明细账其特点是将前后密切相关的经济业务,于核销账时在同一横格内进行登记,以检查每笔业务的完成及变动情况,这种格式适用于“物资采购”和某些应收、应付款项的明细核算。

8. 哪些经济业务可用卡片式账簿?
卡片账是以发散的卡片组成,放在卡片箱中可以随取随放的一种账簿,一般适用于固定资产明细账,它一般不需要每年更换。

9. 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会计账簿的打印有哪些要求?
日记账必须及时打印;明细账和总账可根据需要按月、按季或按年打印,不满页时,可以满页后再打印。打印出的账页应连续编号,经审核无误后作为正式账页装订成册,并由记账人员和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或盖章。

10.计算机账簿输出方式有哪些?
计算机账务处理的结果是生成各种账簿、报表等。主要包括日记账、明细账、总账、各种对内、对外会计报表等。账簿的输出方式,一般有磁盘输出、屏幕显示输出和打印输出等。磁盘输出是将账簿和报表以标准数据文件的形式输出到磁盘,以便保存、传递和查询有关的信息;屏幕显示输出是将用户需要的信息在屏幕上按用户要求显示出来,用户利用显示输出可以进行各种查询;打印输出是指将用户需要的输出信息按规定的格式打印出来。
所有账簿数据的形成均是由系统自动将记账凭证汇总过账产生的。用户对账簿的操作主要就是对各类账簿的查询、输出以获得有用的会计信息。

商业历史我书写,世间财富我计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28

主题

3895

帖子

7964

积分

财务总监

SuperCFO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7964
发表于 2005-8-14 22:47:00 |显示全部楼层
财务BP与传统财务的区别是什么	2022.02.08 (周二)

第十一章 账簿的启用和登记

本章提要:本章主要说明以簿启用的方法和会计账簿扉页的填写,并举们说明各种不同类型以簿的登记方法、汪意事项反填写要求。

1. 会计帐簿启用时靡页怎样填写?
  启用会计账簿扉页时,应按以下规定填写:
(l)在账簿封面上写明单位名称和账簿名称。
(2)账簿扉页上应附“经办人员一览表”。内容包括单位名称、账簿名称、账簿页数、启用日期、记账人员和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姓名,并加盖名章和公章。会计主管人员调动工作时,应当注明交接日期、接办人员和监交人员姓名,并由交接双方签名或者盖章。
(3)粘贴印花税票。
①粘贴印花税票的账簿,印花税票一律粘在账簿扉页启用表的右上角,并在印花税票中间划两根出头的横线,以示注销;
②使用缴款书交纳印花税,在账簿扉页启用表上的左上角注明“印花税已缴”及缴款金额。缴款书作为记账凭证的原始凭证登记入账。

2. 总账在登记时怎样便写摘要栏?
  在登记总账时,摘要栏的填写因各单位账务处理程序不相同,摘要填写的内容也不相同,一般应在摘要栏填写“上年结转”、“本月合计”、“本年累计”等,除此之外,还应填写凭证汇总的起止号。

3. 账簿登记包括哪些内容?
  账簿登记的内容包括:登记会计凭证的日期、编号、业务内容摘要、金额和其他相关资料。做到数字准确,摘要清楚,登记及时,字迹工整。

4. 账簿登记完毕,要在记账凭证上做哪些工作?
  帐簿登记完毕,要在记账凭证上由记账人员签名或者盖章,并在凭证记账栏填写登记符号(√)表示已经登账。

5. 应当使用什么笔登记账簿?
  登记账簿要用蓝黑墨水或者碳素墨水书写,不得使用圆珠笔(银行的复写账簿除外)或者铅笔书写。

6. 什么情况可以使用红色墨水登记账簿?
  下列情况,可以用红色墨水记账:
(l)根据红字冲账的记账凭证冲销错误账簿记录。
(2)在不设借贷等栏的多栏式账页中,登记减少数。
(3)在三栏式账户的余额栏前,如未印明余额方向的,在余额栏内登记负数余额。
(4)根据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可以用红字登记的其他会计记录。

7. 登记明细账的摘要栏时,是否一定要按记账凭证的摘要抄写?
  登记明细账的摘要栏时,不一定完全按照记账凭证摘要照抄。因为某些内容在明细账上设有专栏,其摘要填写无需照记账凭证抄录一遍。如材料明细账上已经列有原材料品名、规格、数量、单价等事项专栏,应收款及应付款明细账上列有明细账户即供应单位或购货单位的名称或个人名称,因而在记账的摘要栏,就可省略以上内容。但必须强调,明细账上的摘要与记账凭证摘要的内容实质上必须保持一致。

8. 每一账页登记完毕转下页时,是否要书写“过次页”?
  每一账页登记完毕时,可以书写“过次页”,也可以将本页合计数及余额写在下页第一行有关栏内,并在摘要栏内注明“承前页”字样。

9. 每一账页登记完毕转下页时,是否要结出最后一行余额?
  每一账页登记完毕转下页时,应当结出本页合计数及余额,写在本页最后一行和下页第一行有关栏内。并在摘要栏内注明“过次页”、“承前页”字样。对需要结计本月发生额的账户,结计“过次页”的本页合计数,应当为自本月初起至本页末止的发生额合计数;对需要结计本年累计发生额的账户,结计过次页的本页合计数应当为自年初至本页止的累计数;对既不需要结计本月发生数,也不需要结计本年累计发生额的账户,可以只将每页末的余额结转次页。

10.登账时,发生隔页、跳行怎样处理?
  各种账簿按页顺序连续登记,不得跳行、隔页。如果发生跳行、隔页,应当将空行、空页划线注销,或者注明“此行空白”、“此页空白”字样,并由记账人员签名或者盖章。

11.登记账簿时文字和数字的书写自哪些要求?
  账簿中书写的文字和数字上面要留有适当的空格,不要写满格,一般应占格距的1/2。

12.账户的期末余额怎样填写?
  凡需要结出余额的账户,结出余额后,应当在“借或贷”栏内写明“借”或“贷”字样。没有余额的账户应当在“借或贷”栏内写“平”字,并在余额栏内用“Q”表示。
  账户余额的填写方法是:每月结账时,应将月末余额写在本月最后一笔经济业务记录的同一行内。但在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和其他需按月结计发生额的账户,例如,各种成本、费用、收入的明细账簿,每月结账时还应将月末余额和发生额写在同一行内,在摘要栏内注明“本月合计”字样。这样做,账户记录中的月初余额加减本期发生额等于月末余额,便于账户记录的稽核。需要结计本年累计发生额的某些明细账户,每月结账时,“本月合计”行已有余额的,“本年累计”行就不必再写余额了。

13.结账时应当如何划线?
  结账划线的目的是为了突出本月合计数及月末余额,表示本会计期的会计记录已经截止或结束,并将本期与下期的记录明显分开。月结划单红线,年结划双红线,划线应划通栏线,不应只在本账页中的金额部分划线。

14.总账与明细账怎样进行平行登记?
  总分类账户是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的综合,对所属明细分类账户起统驭作用。明细分类账户是有关总分类账户的补充,对有关总分类账户起着详细说明的作用。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登记的原始凭证依据相同,核算内容相同,两者结合起来既总括又详细地反映同一事物。因此,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必须平行登记。所谓平行登记就是对每一项经济业务,一方面要在有关的总分类账户中进行总括登记;另一方面还要在其所属的有关明细账户中进行明细登记。平行登记的要点:
(l)同期登记。即对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根据会计凭证一方面在有关的总分类账户中进行总括登记;另一方面要在同一会计期间记入该总分类账户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没有明细分类账户的除外)。
(2)同向登记。即将经济业务记入某一总分类账户及其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时,必须记在相同方向,即总分类账户记借方,其所属明细账户也记借方;相反,总分类账户记贷方,其所属明细账户也记贷方。
(3)等额登记。即记入总分类账户的金额与记入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的金额之和必须相等。
下面以“原材料”账户为例,说明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
「例1」东方工厂2001年6月30日“原材料”账户期末余额为85000元,其中:甲材料100千克,计55000元,乙材料50千克,计30000元,7月13日购入原材料100000元,其中甲材料40千克,计22000元,乙材料130千克,计78000元。本月25日生产领用材料为73500元,其中甲材料90千克,计49500元,乙材料40千克,计24000元。
根据上述资料,开设“原材料”总分类账户和甲、乙材料明细分类账户,平行登记如下(见表11-1、表11-2、表11—3):

表11-1
总 账
会计科目:原材料
2001年 凭证编号 摘要 借方 贷方 借或贷 余额
7 1 期初余额 85000
13 购进 100000 185000
25 生产使用 73500 111500
.. .. ..
.. .. ..
.. .. ..
7 31 本月发生及期末余额 190500 102000 173500

表11-2
材 料 明 细 账
材料名称:甲材料 计量单位:千克
2001年 凭证编号 摘要 收 入 发 出 结 存
数量 单价 金额 数量 单价 金额 数量 单价 金额
7 1 期初余额 100 550 55000
13 购进 40 550 22000 140 550 77000
25 生产使用 90 550 49500 50 550 27500
.. .. .. .. .. ..
.. .. .. .. .. ..
7 31 本月发生额
及期末余额
150 550 82500 120 550 66000 130 550 71500

表11-3
材 料 明 细 账
材料名称:乙材料 计量单位:千克
2001年 凭证编号 摘要 收 入 发 出 结 存
数量 单价 金额 数量 单价 金额 数量 单价 金额
7 1 期初余额 50 600 30000
13 购进 130 600 78000 180 600 10800
25 生产使用 40 600 24000 140 600 84000
.. .. .. .. .. ..
.. .. .. .. .. ..
7 31 本月发生额
及期末余额
180 600 10800 60 600 3600 170 600 10200

15.现金日记账如何登记?
现金日记账的登记方法如下:
日期栏:与记账凭证日期一致,记账凭证的日期要与现金实际收付日期一致;
凭证栏:据以入账的凭证种类及编号;
摘要栏:简要说明入账经济业务的内容;
对方科目栏:是指与现金对应的会计科目;
收入、支出、结余栏:是指现金收、支及当期结余额。
现金日记账的登记要做到日清月结。每日业务终了分别计算现金收入和支出的合计数,并结出余额,同时将余额与出纳库存现金核对清楚,如账款不符应查明原因,并记录备案,即“日清”;月末要计算本月现金的收、付和结余合计数,即“月结”。格式如下(见表11-4):

表11-4
现 金 日 记 账
2001年 凭证编号 摘 要 对方科目 收入 支出 结余
1 1 上年结转 1000
2 现付 1 从银行提取现金 银行存款 5000
2 现付 1 支付餐费 管理费用 300
2 现付 2 支付办公用品费 管理费用 1200
2 现付 3 支付材料运费 物资采购 1500
2 现付 1 收张杰差旅费余额 其他应收款 30
1 2 本月合计 5030 3000 3030
.. .. .. .. .. ..
1 31 本月合计 8600 700 8900
1 31 本月合计 18000 10100 8900

16.银行存款日记账如何登记?
银行存款日记账的登记方法与现金日记账的登记方法基本相同。需要说明的是,银行存款日记账中的结算凭证栏登记的是使银行存款增加或减少的结算方式。例如,委托收款凭证及号码、转账支票及号码、信汇及号码等。银行存款日记账要定期与银行转来的对账单相核对,以保证银行存款账簿记录的正确性。

17.三栏式明细账如何登记?
三栏式明细账的登记方法是由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或原始凭证,按经济业务的先后顺序逐日进行登记的。格式如下(见表11-5):

表11-5
应 收 账 款 明 细 分 类 账
明细科目:光明公司 第 页
2001年 凭证编号 摘 要 借方 贷方 借或贷 余额
2 1 期初余额 35000
12 4# 销售产品尚未收回货款 25000 60000
15 银收 6# 收到以前欠款存入银行 50000 10000
31 本月合计 25000 50000 10000

18.数量金额式明细账如何登记?
  数量金额式明细账是由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原始凭证、汇总原始凭证等,按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顺序逐日逐笔进行登记的。格式如下(见表11-6):

表11-6
材 料 明 细 账
材料名称:黑色金属 材料编号:2003
品名或规格:圆钢 储备定额:1000千克
有效地点:一号库 计量单位:千克
2001年 凭证编号 摘要 收 入 发 出 结 存
数量 单价 金额 数量 单价 金额 数量 单价 金额
2 1 期初余额 800 10 8000
6 转10 购入 500 10 5000 1300 10 13000
10 转18 生产领用 800 10 8000 500 10 500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1 本月合计 3000 3000 2800 28000 1000 10 1000

19.多栏式明细账如何登记?
  多栏式明细账是将各类明细科目核算集中在同一张账页上,因明细分类登记经济业务不同,多栏式明细分类账中账页又分为借方多栏、贷方多栏和借贷方均多栏三种格式。
  借方多栏式明细账的登记方法。借方多栏式明细账是由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或原始凭证逐笔登记的,平时在借方登记费用成本的发生额,贷方登记月末将借方发生额一次转出的数额。如果不设贷方,月末将借方发生额一次转出时用红字记在借方。格式如表11-7、表11-8、表11—9所示。

表11-7
生 产 成 本 明 细 分 类 账
产品名称:甲产品
2001年 凭证编号 摘 要 借 方 贷方 结存
直接
材料
直接
工资
制造
费用
合计
2 1 期初结存 3000 2000 1000 6000 6000
5 生产领料 8000 8000
生产工人工资 6000 6000
分配制造费用 4000 4000
完工后入库 20000 40000
本期发生额和余额 8000 6000 4000 18000 20000 4000

表11-8
生 产 成 本 明 细 分 类 账
产品名称:甲产品
2001年 凭证编号 摘 要 借 方
直接材料 直接工资 制造费用 合计
2 1 期初余额 3000 2000 1000 6000
生产领料 8000 8000
生产工人工资 6000 6000
分配制造费用 4000 4000
完工后入库
9000
6500
4500
20000
本期发生额和余额 2000 1500 500 4000
注:采用借方多栏式格式的帐页,如果平时发生某个明细项目的贷方发生额,要用红字在相应明细项目的借方进行登记。

表11-9
制造费工明细账
2001年

摘 要 借方 贷方 借或贷 余额 借方
车间管理人员工资及福利 折旧费 修理费 机物料消耗 水电费 劳动保护费
5 车间管理
人员工资
5500 5500
6 计提职工
福利费
770 770
10 计提折旧 3000 3000
13 设备
维修费
2000 2000
15 领用机油 1000 1000
20 本月
水电费
500 500
25 领用劳
保用品
300 300
30 费用转帐 13070 Q
本月合计 13070 13070 6270 3000 2000 1000 500 300

(l)生产成本明细账页按借方设置专栏,保留贷方和余额栏。
(2)生产成本明细账按借方设置专栏,不设贷方和余额栏。

20.平行式明细账如何登记?
  平行式明细分类账也叫横线登记式明细账,是将前后密切相关的经济业务在同一横线内进行详细登记,当经济业务发生时的一方进行登记后,与之相应的业务则不管什么时候再发生,均在同一行次的另一方平行登记,以便检查每笔业务的完成和变动情况。这种明细账适用于“物资采购”和某些应收、应付款项的明细核算。格式如表 11-10所示。

表11-10
物资采购明细账
材料名称: 钢材
2001年 凭证号码 摘 要 借方金额 贷方金额 结余金额
买价 采购费用 合计 凭证号码 金额
3 1 月初金额
5 购入 3000 3000 3300 3 6 入库 3300
6 购入 6800 6800 7500 9 入库 7500
30 购入 7300 900 8200 8200
本月合计 17100 1900 1900 10800 8200

商业历史我书写,世间财富我计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28

主题

3895

帖子

7964

积分

财务总监

SuperCFO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7964
发表于 2005-8-14 22:48:00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5大层面对话老板,让老板更重视财务(2022.01.15 周六)
第十二章 错账更正方法

  本章提要:本章主要说明错出产生的原因,查找错账的方法,从反更正错账的操作规则.

  1. 产生错账的原因有哪些?
出现错账的原因:一是会计凭证填制错误,主要表现为记录内容有误、计算错误、会计科目错误、借贷方向错误、借贷金额有误;二是记账错误,主要表现在账簿记录出现重记、漏记、混记、错记等情况。

  2. 查找错账的方法有哪些?
一般情况下,如果发生了错账,应采取以下措施查找:
(1)先计算出差错的数额。
(2)综合各种有关情况,确定可能出现差错的范围。
(3)确定查找的线索,采用适当的方法予以查错。
主要查错方法有六种: 差数查找、除二法查找、除九法查找、顺查法、逆查法、抽查法。

  3. 怎样使用逆变法?
逆查法是沿着“试算—结账—过账—制证”逆账处理程序,从尾到头进行的普遍检查。
(l)检查试算平衡表本身,复核试算平衡表内各栏金额合计数是否平衡;检查平衡表内各账户的期初余额加减本期发生额是否等于期末余额;核对平衡表内该账户的各栏金额是否抄写错误。
(2)检查各账户的发生额及余额的计算是否正确。
(3)将记账凭证、原始凭证及账簿记录逐笔核对,检查过账有无错误。
(4)检查记账凭证的填制是否正确。

  4. 怎样使用顺查法?
顺查法是沿着“制证—过账—结账—试算”的账务处理程序,从头到尾进行的普遍检查。
第一步,将记账凭证与原始凭证核对,检查有无制证错误。
第二步,将记账凭证及所附原始凭证与账簿记录逐笔核对,检查有无错误。
第三步,结算各个账户的发生额及期末余额,检查有无计算错误。
第四步,检查试算平衡表上有无抄写与计算错误。

  5. 怎样使用重点抽查法?
重点抽查法是在已初步掌握情况的基础上,有重点的抽取账簿记录中某些部分进行检查的方法。例如,差数是元位数时,只查找元、角、分位,其他数字则不必逐一检查。这样就缩小了查找范围,比较省力而且有效。

  6. 怎样使用差额检查法?
这是直接从账账之间的差额数字来查找错误的方法。例如,现金日记账余额为3560元,总账中现金账户的余额为3500元,相差60元。可直接根据账面数(现金日记账余额)与核对数(总账中现金账户的余额)的差额来查找。记重账时,可从账簿记录中查找,如果发现同一账户记录中,有两个数相同并与这个差额(60元)相等。其中一个数可能是重记的数字。漏记时,可在记账凭证中直接查找60元的经济业务,看是否漏登。

  7. 怎样使用差额“除二法”?
这是将账账之间差额数字除以二,按商数来查找差错的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查找方向记反账的错误。例如,原有原材料库存6000元,又入库1000元,应在“原材料”账户借方登记1000元,期末余额应是7000元,结果记在“原材料”贷方1000元,致使期末余额只有5000元,相2000元。用这个差额数字(2000)除以2,商数是1000元,便是该错数。查找时应注意有无1000元的业务记反了方向。

  8. 怎样使用“除九法”?
除九法是指用差数除以9来查找错账的方法。此法适用于查找数字错位和邻数倒置所引起的差错。
(1)在登账过程中可能会把数字的位数搞错。如十位数记成百位数,而百位数记成千位数或者把千位数记成百位数,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差数均可被9整除,其商数就是要查找的差错数。
如果是大数记成了小数,例如,52830误记成是5283,差数47547,除以9后,商为5283,你就可以在账簿上查找是否将52830误记为5283;如果是小数记成了大数,例如,420误记成4200,差数为3780,除以9后,商为420,将420乘10后得4200,你就可以在账簿中查找是否将420误记为4200的情况。
(2)邻数倒置。如果记账时,出现将相邻两位数或三位数的数字顺序颠倒的错误,也可采用“除九法”查找。
如将52误记为25,或将25误记为52,两个数字颠倒后,个位数变成了十位数,十位数变成了个位数,这就造成了差额为9的倍数。如果前大后小颠倒的前小后大,正确与错误的数的差额就是一个正数,这个差数除以9所得商的有效数字便是相邻颠倒两数的差值。如将52错记为25,差数27除以9的商数为3,这就是相邻颠倒两数的差值(5-2)。如果前小后大颠倒的前大后小,正确数与错误数的差数则是一个负数,这个差数除以9所得商数的有效数字就是相邻颠倒两数的差值,如将25错误记为52,差记数一27除以9的商为一3,这就是相邻颠倒两数差值(2-5)。我们可以从与差值相同的两个相邻数范围内去查找。这样就缩小了查找范围。为查找方便参见相邻数字颠倒对照表(见表12-l)。

表12-1
临位数字颠倒对照表
大数颠倒成小数 差额 小数颠倒成大数
89 78 67 56 45 34 23 12 01 9 10 21 32 43 54 65 76 87 98
79 68 57 46 35 24 13 02 18 20 31 42 53 64 75 86 97
69 58 47 36 25 14 03 27 30 41 52 63 74 85 96
59 48 37 26 15 04 36 40 51 62 73 84 95
49 38 27 16 05 45 50 61 72 83 94
39 28 17 06 54 60 71 82 93
29 18 07 63 70 81 92
19 08 72 80 91
09 81 90

  9. 错账更正的方法有哪些?
记账发生错误,不准涂改、挖补、刮擦或者用药水消除字迹,不准重新抄写,必须按规定的方法更正,常用的方法可以归纳为划线更正法、红字更正法、补充登记法三种。

  10.什么样的错误使用划线更正法进行更正?
划线更正法,是指用划线来更正错账的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记账后结账前,如果发现账簿记录有错误,而记账凭证无错误,即纯属笔误造成登账时文字或数字出现的错误,应用划线更正法进行更正。
具体做法是,先将错误的文字或数字全部划一条红线予以注销;然后在划线上方用蓝字填写正确的记录;更正后经办人员应在划线的一端盖章以明确责任。
在划线更正时应注意的以下问题:在划线时,如果是文字错误,可只划错误部分,如果是数字错误,应将全部数字划销,不得只划错误数字。划线时必须注意使原来的错误字迹仍可辨认。例如,将5424错记为5435,应更正为 不得更正为 如应记B科目借方而误记入A科目借方400,应在A科目借方注销  ,另在B科目借方登记400;记错方向,应记入借方200而误记入贷方200,则贷方注销  ,借方另用蓝字登记200。上述更正处都应加盖记账员的图章,以明确责任。

  11.什么样的错误使用红字更正法进行更正?
红字更正法又称红字冲账法,是用红字冲销或冲减原记录数,以更正或调整账簿记录的一种方法。
记账以后,如果发现记账凭证发生错误,导致记账错误时,可采用红字更正法进行更正,红字记录表示对原记录的冲减。红字更正法具体做法分两种情况。
(1)记账所依据的记账凭证中应借应贷的方向、科目或金额有错误,导致账簿记录错误。具体做法是,首先用红字(只限金额用红字,其他项目用蓝字)填制一张与原错误凭证完全相同的记账凭证,在摘要中注明注销XXXX年XX月XX日XX号凭证,并用红字(金额)登记入账,以冲销原来的账簿记录;然后再用蓝字填制一张正确的记账凭证,在摘要中注明正确的XXXX年XX月XX日XX号凭证,并据以登记入账。冲销和订正的记账凭证后面可不附原始凭证。
[例1] 2001年5月1日,车间生产乙产品领用直径5圆钢3500元。会计人员根据领料单编制记账凭证如下:
转12号: 借:制造费用 3500
贷:原材料—原材及主要材料 3500
会计人员审核时,没有发现问题并据以登记入账,在账簿核对时,会计人员注意到生产领用的直径5圆钢应直接记入产品生产成本,不应该记入制造费用。用红字更正法更正如下:
首先用红字填写一张与原错误凭证一样的记账凭证,在摘要栏注明冲销2001年5月1日第12号记账凭证。
转32号:借:制造费用
贷:原材料—原料及主要材料
同时用蓝字填制一张正确的记账凭证:
转33号:借:生产成本—乙产品 3500
贷:原材料—原料及主要材料 3500
用T型账户表示


(2)记账依据的会计凭证的金额有错误,并且错误金额大于应记金额,导致账簿记录金额多记,而会计科目及记账方向均无错误。
具体做法是:用红字(只限金额)填写一张会计科目、借贷方向与原记账凭证一致,但金额为多记金额的记账凭证,并在摘要栏注明冲销XXXX年XX月XX日XX号多记金额,并据以记账,对原错误进行更正。
[例 2] 2001年 6月 10日销售给第一机床厂产品一批,价值38000元,已办妥委托收款手续(不考虑增值税)。
转43号:借:应收账款一第一机床厂 83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83000
并据以登记入账,2001年6月30日与第一机床厂对账时,发现双方记载不一致,查找到此笔错误记录,属多记45000元。更正如下:
转83号:冲销200l年6月10日转43号多记金额。
借:应收账款一第一机床厂
贷:主营业务收入
用T型账户表示:

  12.什么样的错误使用补充登记法进行更正?
补充登记法是用补记差额来更正账簿记录错误的一种方法。记账依据的会计凭证的金额有错误,并且错误金额小于应记的金额,导致账簿记录金额少记,而会计科目及记账方向均无错误,这种情况下可用补充登记法。
具体做法是,填写一张会计科目、借贷方向与原始记账凭证一致,但金额是少记金额的记账凭证。并在摘要栏注明补记XXXX年XX月XX日XX号记账凭证少记金额,并据以记账,这样对原错误进行了更正。
[例 3] 200l年 7月 13日销售给东方厂产品一批,价值11000元,已办妥委托收款手续(不考虑增值税)。原会计分录如下(并据登记入账):
转34号:借:应收账款—东方厂 1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00
发现错误后将少记金额( 11000-10000)1000元,用蓝字金额填制凭证,在摘要栏注明补充200l年7月13日转34号少记金额。
转65号:借:应收账款—东方厂 1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0
以上更正记录用T型账户反映:

采用红字更正法和补充登记法,在重新填制的记账凭证摘要栏内,必须注明原记账凭证日期、编号及更正原因,以便查阅核实。

  13.实现会计电算化后,错账如何更改?
错账,即账簿内容错误,这种错误是由于记账凭证的错误而导致账簿内容的错误。与手工错账的更正方法相对应,可以采用红字冲销法(在凭证录入时,用负数表示红字)和补充登记法进行更正,但不同的是会计电算化中无须划线更正法。

商业历史我书写,世间财富我计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28

主题

3895

帖子

7964

积分

财务总监

SuperCFO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7964
发表于 2005-8-14 22:48:00 |显示全部楼层
【成都】5大层面对话老板,让老板更重视财务(2022.01.16 周日)
第十三章 对账与结账

  本章提要:本章简要说明对明对帐和结帐的主要内容和方法。重点讲述了会计期末怎样进行结帐及结帐前应做的准备工作。

  1. 对帐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十七条规定:“各单位应当定期将会计账簿与实物、款项及有关资料相互核对,保证会计账簿记录与实物及款项的实有数字相符、会计账簿记录与会计凭证的有关内容相符,会计账簿之间相对应的记录相符、会计账簿记录与会计报表的有关内容相符。”
据此,对账的内容主要包括账证核对,账账核对,账实核对,账表核对。
(1)账实相符。是账簿记录与实物、款项实有数核对相符的简称。保证账实相符,是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由于会计账簿记录是实物款项使用情况的价值量反映,实物款项的增减变化情况,必须在会计账簿记录上如实记录、登记。因此,通过会计账簿记录的正确性,发现财产物资和现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查明原因、明确责任,有利于改进管理、提高效益,有利于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
(2)账证相符。是会计账簿记录与会计凭证有关内容核对相符的简称。保证账证相符,也是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由于会计账簿记录是根据会计凭证等资料编制的,两者之间存在逻辑联系。因此,通过账证核对,可以检查、验证会计账簿和会计凭证的内容是否正确无误,以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各单位应当定期将会计账簿记录与其相应的会计凭证(包括时间、编号、内容、金额、记账方向等)逐项核对,检查是否一致。如果发现有不一致之处,应当及时查明原因,并按照规定予以更正。
(3)账账相符。是会计账簿之间相对应记录核对相符的简称。保证账账相符,同样是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由于会计账簿之间,包括总账各账户之间、总账与明细账之间、总账与日记账之间、会计机构的财产物资明细账与保管部门、使用部门的有关财产物资明细账之间等相对应的记录存在着内在联系,通过定期核对,可以检查、验证会计账簿记录的正确性,便于发现问题,纠正错误,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和准确无误。
(4)账表相符。是会计账簿记录与会计报表有关内容核对相符的简称。保证账表相符,同样也是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由于会计报表是根据会计账簿记录及有关资料编制的,两者之间存在着相对应的关系。因此,通过检查会计报表各项目的数据与会计账簿有关数据是否一致,确保会计信息的质量。

  2. 怎样进行账证核对?
账证核对主要是核对会计账簿记录与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凭证字号、内容、金额是否一致,记账方向是否相符。

  3. 怎样进行账账核对?
账账核对是核对不同会计账簿之间的账簿记录是否相符。包括:总账有关账户的余额核对,总账与明细账核对,总账与日记账核对,会计部门的财产物资明细账与财产物资保管和使用部门的有关明细账核对等。

  4. 怎样进行账实核对?
账实核对是核对会计账簿记录与财产实有数额是否相符。包括:现金日记账账面余额与现金实际库存数相核对;银行存款日记账账面余额定期与银行对账单相核对;各种财产物资明细账账面余额与财产物资实存数额相核对;各种应收、应付明细账账面余额与有关债务、债权单位或个人相核对等。

  5. 怎样进行账表核对?
账表核对是核对会计报表各项目的数据与会计账簿相关数据是否相符,要求做到账表相符。

  6. 结账前应做哪些准备工作?
在结账前,必须将本期内所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全部登记入账。应及时调整需期末调整的账项,按照权责发生制的要求,查对有关收入和费用是否进行账项调整。例如,待摊费用是否在本期进行了摊销,预提费用是否在本期进行了预提。
在结账前,要事先进行对账,保证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和账表相符,妥善处理应收、应付及暂收、暂付款的清偿事宜,力争减少呆账和坏账损失的发生。
在确认当期发生的经济业务,调整账项及有关转账业务全部登记入账后,可办理结账手续,结计总分类账,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明细分类账各账户的当期发生额、余额,并结转下期账簿记录。

  7. 怎样进行结账?
结账时,应当结出每个账户的期末余额,需要结出当月发生额的,应在摘要栏内注明“本月合计”字样,并在下面通栏划单红线。需要结出本年累计发生额的,应当在摘要栏内注明“本年累计”字样,并在下面通栏划单红线;12月末的“本年累计”就是全年累计发生额,全年累计发生额下面应当通栏划双红线。年度终了结账时,所有总账账户都应结出全年发生额和年末余额,需要结计本月发生额的某些账户,如果本月只发生一笔经济业务,由于此笔记录的金额就是本月发生额,结账时只要在此项记录下划一红线,表示与下月的发生额分开就可以了,不需要另结出“本月合计”数。

  8. 按日、按月累计结计发生额的账户,余额应登记在哪一行?
按日、按月累计结计发生额的账户,余额应登记在每日或每月最后一笔经济业务后面的余额栏内,本月合计和本年累计行只填写本月发生额和本年累计发生额,而不再重复填写余额。但在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和其他需要按月结出发生额的账户,如各种成本、费用、收人的明细账簿,每月结账时,还要将月末余额与本月发生额写在同一行内,在摘要栏内注明“本月合计”字样。这样做,账户记录中的月初余额加减本月发生额等于余额。便于账户记录的稽核。每月结账时,“本月合计”行已写余额的,“本年累计”行就不必再写余额。
结账时,如果余额出现负数,可以在余额栏用红字登记,但如果余额栏前有余额方向,例如,“借或贷”则应用蓝黑墨水书写,不能使用红色墨水。

  9. 上年余额怎样结转到本年初的账户中?
年度终了,要将各账户的余额结转到下一会计年度,并在摘要栏注明“结转下年”字样;在下年会计年度建新账簿第一行余额栏内填写上年结转的余额、并在摘要栏注明“上年结转”字样。
对于怎样把有余额的账户余额结转至下年,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年度终了时,有余额的账户的余额,直接记人新账余额栏内即可,不需要编制记账凭证,也不必将余额再记人本年账户的借方或贷方(收方或付方),使本年有余额账户变为零。因此,既然年末有余额的账户,余额就应当如实地在账户中加以反映,这样更显得清晰、明了。否则就混淆了有余额的账户和无余额账户的区别。

  10.年度终了哪些账可以不更换新账?
对于新会计年度建账,一般说来,总账、日记账和多数明细账应更换一次,但有些财产物资明细账和债权债务明细账,由于品种规格和往来单位较多,更换新账时重抄一遍,工作量很大,因此,可以跨年使用,不必每年更换一次。各种备查簿也可连续使用。

  11.实现会计电器化后,如回进行试算平衡与对账?
手工操作,试算平衡就是将所有科目的发生额和余额按会计恒等式进行平衡检验,并输出试算平衡的信息。对账是对各个账簿数据进行核对,以便检查各个对应记账数据是否正确和账簿是否平衡。它主要是通过核对总账与明细账、总账与辅助账数据来完成账账核对。
电算化后,记账凭证录入时计算机自动进行平衡检验,记账后各种账簿都应是平衡的。但由于非法操作、电源掉电或病毒等其他原因,有时可能会造成某些数据被破坏。因此,财务软件在期末结账前,仍然保留了控制系统进行自动试算平衡与自动对账的功能。为了保证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表相符,可以通过调用总账科目余额及发生额对照表进行试算平衡正确性检验。

  12.实现会计电算化后,如何进行银行对账?
计算机银行对账与手工核对银行账的原理和方法基本相同,但对账、核销已达账项以及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等工作基本交由计算机自动完成。计算机核对银行账,首先将银行发来的对账单输人到计算机中的银行对账单库中,然后由用户确定对账的银行存款科目以及对账方式,再令计算机自动将系统中存贮的银行日记账中的记录按对账的条件进行筛选,并将筛选的记录送人银行日记账未达账库中,最后在银行对账单库与日记账未达账库之间进行记录的自动核对和核销,并自动生成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13.实现会计电器化后,如何进行结账?
每月月底都需要进行结账处理,计算机结账不仅要结转各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还要进行一系列电算化处理,检查会计凭证是否全部登记入账并审核签章、试算平衡、辅助账处理等。与手工相比电算化结账工作更加规范,结账全部是由计算机自动完成。结账工作需要注意的事项:
(l)由于某月结完账后将不能再输人和修改该月的凭证,所以使用会计软件时,结账工作应由专人负责管理,以防止其他人员的误操作。
(2)结账前应检查该月的所有凭证是否均已记账、结账日期是否正确、其他相关模块的数据是否传递完毕,以及其他结账条件是否完备。若结账条件不满足,则退出本模块,检查本月份输入的会计凭证是否全部登记人账,只有在本期输人的会计凭证全部登记入账后才允许结本月份的账。与记账不同的是,一个月可以记账数次,而只能结一次账。
(3)结账必须逐月进行,上月未结账也不允许结本月的账。若结账成功,则做月结标志,之后不能再输人该月的凭证和记该月的账;若结账不成功,则恢复到结账前的状态,同时给出提示信息,要求用户做相应的调整。
(4)年底结账,则系统自动产生下年度的空白数据文件(即数据结构文件。包括凭证临时文件、凭证库文件、科目余额发生额文件),并结转年度余额。同时自动对“固定资产”等会计文件做跨年度连续使用的处理。
(5)跨年度时因年终会计工作的需要,会计软件允许在上年度未结账的情况下输人本年度一月份的凭证;单位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将结账环境设置为:在上年未结账的情况下不允许输入本月的凭证。
(6)结账前应做一次数据备份,如果结账不正确可以恢复重做。

商业历史我书写,世间财富我计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28

主题

3895

帖子

7964

积分

财务总监

SuperCFO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7964
发表于 2005-8-14 22:49:00 |显示全部楼层
【郑州】以数据分析助力业财融合,提升财务价值(2022.01.16 周日)
第十四 章账簿更换与保管

  本章提要:本章主要说明出簿更换与保管的规定及方法,包括会计年度末怎样更换帐簿,会计档案的移交,保管期限,期满销毁等事项。

  1. 怎样进行账簿更换?
账簿更换是在会计年度末,将本年度旧账更换为下年度新账。
更换新账的方法是:在年终结账时,将需要更换账的各账户的年末余额直接过人新启用的有关账户中去,不需要编制记账凭证,也不必将余额再记人本年账户的借方或贷方,使本年有余额的账户的余额变为零。因为既然年末是有余额的账户,其余额应当如实地在账户中加以反映,否则容易混淆有余额的账户和没有余额的账户之间的区别。
更换新账时,要注明各账户的年份,然后在第一行日期栏内写明,“一月”,“一日”,在摘要栏注明“上年结转”,把账户余额写入“余额”栏内,在此基础上登记新年度的会计事项。

  2. 旧账归入会计档案,在移交前应做哪些准备工作?
账簿在更换新账后除跨年使用的账簿外,其他账簿应按时整理归入会计档案保管。归档前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l)账簿装订前的工作。首先按账簿启用表的使用页数核对账户是否相符,账页是否齐全,序号排列是否连续;然后,按会计账簿封面、账簿启用表、账户目录和排序整理好的账页顺序装订。
(2)活页账簿装订要求。将账页填写齐全,去除空白页和账夹,并加具封底封面;多栏式活页账、三栏式活页账、数量金额式活页账等不得混装,应按同类业务、同类账页装订在一起;在装订账页的封面上填写好账簿的种类,编好卷号,由会计主管人员、装订人或经办人签章。
(3)账簿装订后的其他要求。会计账簿应牢固、平整,不得有折角、缺角、错页、掉页、加空白纸的现象;会计账簿的封口要严密,封口处要加盖印章;封面应齐全、平整,并注明所属年度及账簿名称、编号,编号要一年一编,编号顺序是总账、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分类明细账;旧账装订完毕后,按规定要求进行保管。

  3. 会计账簿的保管期限是怎样规定的?
会计账簿的保管期限如下:
总账(包括日记总账):15年;
明细账:15年;
日记账:15年;
(其中,现金及银行存款日记账25年)
固定资产卡片在固定资产报废清理后:5年;
辅助账簿(备查簿):15年。

  4. 需要调用旧账时,应当办理什么手续?
各单位保存的会计账簿归档后不得借出,如有特殊需要经本单位负责人批准,可以提供查阅或者复制,并办理登记手续,查阅或者复制会计档案的人员,严禁在会计档案上涂画、拆封和抽换。
各单位应建立健全会计档案查阅、复制登记制度。

  5. 账簿保管期满销毁时,应当办理什么手续?
账簿保管期满,可以按照下列程序销毁:
(l)由本单位档案机构会同会计机构提出销毁意见,编制账簿档案销毁清册,列明销毁档案的名称、卷号、册数、起止年度和档案编号,应保管期限,已保管期限,销毁时间等内容。
(2)单位负责人在会计账簿销毁清册上签署意见。
(3)销毁会计账簿时,应当由档案机构和会计机构共同派员监销。国家机关销毁会计账簿时,应当由同级财政部门、审计部门派员参加监销。财政部门销毁会计账簿时应当由同级审计部门派员参加监销。
(4)监销人员在销毁会计账簿前应当按照会计账簿销毁清册所列内容清点核对所销毁的会计账簿;销毁后,应当在会计账簿销毁册上签名盖章,并将监销情况报告本单位负责人。

  6. 怎样保存与管理会计电算化档案?
会计电算化档案的保管是重要的会计基础工作。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后,会计档案增加了新的内容。例如,存有会计数据的磁性介质,与源程序有关的文件资料等。因此,在电算档案管理制度中,对电算化会计资料的范围、存贮方式、存放环境、借阅会计档案等都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实施电算化后应加强对会计电算化档案的管理。基本方法是:
(l)确定管理范围。电算会计档案内容主要包括本单位各种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财务计划、单位预算和重要的经济合同、开发设计说明书,以及源程序文件、用户操作规程及使用手册、电算化会计科目及科目代码表、会计报表格式、报表取数公式、自动转账公式及其他计算公式、检验公式等,存贮于磁性介质上的会计数据、程序文件及其他会计资料。
(2)制定管理措施。与手工方式一致,电算化方式生成的证、账、表等会计档案,应按规定立卷归档保管。其保存期限应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1998 [财会字]132号),“会计档案保管期限表”中所列的保存期限进行管理。会计相关职能部门应紧密配合,确认合法的会计档案内容,制定严格管理措施。
(3)磁性介质的管理。存贮于磁性介质上的会计资料,在未打印成书面资料前要妥善保管,并制定科学合理的单位内部会计电算化会计资料保存期限。在单位内部电算档案管理制度中,必须明确备份数据的时间间隔。备份盘也要定期复制,以防止磁性介质老化等技术问题导致数据损坏或丢失,提高电算化会计资料保存的安全系数。
(4)会计档案存放要求。电算化会计资料存在于磁性介质中,所以对电算化会计档案资料的存放,要求做到防火、防潮、防尘、防热、防磁、防冻。重要的会计数据应双备份,并分别存于两个以上不同的地点。会计数据的备份盘,应对标号方法进行统一规定,列入档案管理制度的书面文件。备份盘应贴写好保护标签,存放于铁皮保存柜中。按财政部要求,大中型企业应采用磁带、光盘、微缩胶片等介质存储数据,尽量少用软盘存储会计档案。
(5)开发资料管理。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发的全套文档资料视同会计档案进行管理。其保存期限截至该系统停止使用或有重大更改后的第五年。
此外,电算化档案的借阅、书面资料的装订、病毒检测间隔周期等,也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

  7. 在会计电器化系统中如何进行数据备份与恢复?
(l)数据备份。计算机会计核算系统中的数据备份,通常是指将存贮在计算机硬盘上的数据复制到软盘上,在计算机以外的地方另行保管,当硬盘上的数据发生故障时,能及时地从软盘上恢复正确的数据。数据备份的另一个作用是查询输出以往年份的账。AB备份法是计算机会计核算系统常用的方法。基本原理是:每年度准备若干张已格式化的软盘分为两组,每组软盘张数视业务量的多少而定;如果A组先用作备份,那么B组可用作下一次的备份,再下一次又使用A组软盘;两次备份的时间间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当硬盘数据发生故障时,可使用A组软盘恢复到最新状态,假如A组软盘也发生数据丢失或损坏,还可以用B组软盘恢复到最近的状态,以确保会计档案的安全完整。AB备份法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统会计数据的安全系数。至此,一个备份周期中的所有数据及公式文件完成备份。
(2)数据恢复。数据恢复是指将备份到软盘上的数据恢复到计算机硬盘上,它与数据备份是一个相反的过程。在下列情况下应使用数据恢复功能进行数据恢复:①当硬盘数据被破坏时;②当需要查询以往年份的历史数据,而这些数据已从硬盘清除;③当需要从一台计算机转移到另一台计算机运行会计软件时,可在新的计算机上先安装会计软件,再将原会计数据恢复到新计算机的硬盘上。
(3)数据恢复时应注意的事项。①由于恢复数据是覆盖性的,不正确的恢复可能破坏硬盘中的最新数据,因此在做数据恢复时,应先将硬盘数据备份;②进行恢复操作时,用户应指明恢复何年何月的数据。当开始恢复数据时,系统首先识别软盘上标识的备份日期是否与用户选择的日期相同,如果不相同将提醒用户换盘。由于数据恢复工作比较重要,容易错把硬盘上的最新数据变成软盘上的旧数据,因此应指定少数人进行此项操作;③不要在恢复过程中关机、关电源或重新启动机器;④不要在恢复过程中打开驱动器开关或抽出软盘,除非系统提示换盘。

商业历史我书写,世间财富我计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28

主题

3895

帖子

7964

积分

财务总监

SuperCFO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7964
发表于 2005-8-14 22:49:00 |显示全部楼层
财务BP与传统财务的区别是什么	2022.02.08 (周二)

第十五章 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要求

本章提要:本章主要介绍财务会计报告的内容、编过的基本要求、对外报送的时间以及报送的对象等。

1. 我国《企业会计制度现定,财务会计报告应当包括哪些内容?
我国《企业会计制度》第一百五十三条规定,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组成(不要求编制和提供财务情况说明书的企业除外)。

2. 按目度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有哪些内容?什么时间报送?
月度中期财务会计报告通常仅指会计报表。会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以及应交增值税明细表。月度中期财务会计报告应当于月度终了后6天内(节假日顺延)对外提供。

3. 按季度编制的财务自计报告有哪些内容?什么时间报送?
季度中期财务会计报告通常仅指会计报表。会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以及应交增值税明细表。季度中期财务会计报告应当于季度终了后15天内(节假日顺延)对外提供。

4. 按半年度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有哪些内容?什么时间报送?
半年度中期财务会计报告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上市公司还需编制现金流量表)等会计报表和会计报表附注中有关重大的事项的说明,且至少应当反映相关两个期间的比较数据。半年度中期财务会计报告应当于半年度中期结束后两个月内对外提供。
目前,由于行业的不同,半年度财务报告的编制与否及编制时间有不同要求。

5. 按年度编制的财务自计报告有哪些内容?什么时间报送?
企业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至少应当包括《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的内容。需要编制财务情况说明书的企业,还应当包括财务情况说明书。
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股东权益增减变动表、应交增值税明细表以及利润分配表等。有些单位还需编制按业务、按地区划分的分部报表。
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至少应当反映两个年度的比较数据。且应于年度终了后4个月内对外提供。
目前,由于行业的不同,年度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时间有不同要求。

6. 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有哪些要求?需要哪些人员签章有效?
企业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应根据真实的交易、事项以及登记完整、核对无误的会计账簿记录和其他有关资料,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做到内容完整、数字真实、计算准确、编报及时。
会计报表之间、会计报表各项目之间,凡是有对应关系的数字,应当相互一致,会计报表中本期与上期的有关数字,应当相互衔接。
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应按照《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对会计报表中需要说明的事项作出真实、完整、清楚的说明。
对外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应由单位负责人和主管会计的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并盖章;设置总会计师的企业,还应由总会计师签名并盖章,方可生效。

7. 对外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是否需要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第三十七条规定,“财务会计报告须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企业应当将注册会计师及其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随同财务会计报告一并对外提供。”
目前,由于企业所属行业以及企业组织形式的不同,对其对外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是否需要审计也有不同的要求。具体参照相关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

8. 财务会计报告需要报送给哪些单位?具体报送哪些内容?
财务会计报告编制完成后,需要报送的部门主要有:财政部门(国有企业需要报送)、审计部门、税务部门、上级主管部门(有上级主管部门或管理机构的企业需要报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企业在年检时需要报送)、人民银行(在银行取得贷款的企业需要报送)、证券监管部门(上市公司需要报送)和保险监管部门(保险公司需要报送)。
财务会计报告具体报送的内容有: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主要会计报表以及会计报表附注。有些企业除报送上述财务会计报告以外,还要报送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应交增值税明细表、利润分配表、主营业务收支明细表、商品产品成本表、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以及分部报表等。

9. 在会计分工中,对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人员有什么特殊规定?
在会计分工中,会计事项的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即:记账及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的会计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务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

10.财务会计报告的责任主体是谁?如何规定的?
单位负责人是单位对外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的责任主体。要求单位负责人在财务会计报告上签章,是督促其认真对财务会计报告内容负责的一种程序上的措施。如果责任主体不明确或责任主体过多,就会造成无法追究责任,有可能发生签章人员之间相互推脱责任的现象。
财务会计报告不仅是一个单位会计工作的最终成果,更是一个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全面总结和综合体现。财务会计报告虽然主要是由会计人员编制的,但是,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不是会计人员的个人行为,会计人员不过是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方法,将本单位经济业务事项的发生过程及结果记录、归纳、整理、加工成有用的会计资料并体现在财务会计报告中。可以说,财务会计报告反映的情况是单位全体经营管理人员的工作成果的综合体现。单位负责人作为法定代表人,依法代表单位行使职权,应当对本单位对外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的质量负责。
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作出决定:“单位负责人应当保证财务会计报告真实、完整。”明确规定了单位负责人为财务会计报告的责任主体,单位负责人没有任何理由推脱这一责任。

商业历史我书写,世间财富我计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28

主题

3895

帖子

7964

积分

财务总监

SuperCFO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7964
发表于 2005-8-14 22:50:00 |显示全部楼层
【上海】财税顶层设计(2022.01.15 周六)
第十六章 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方法

  本章提要:本章主要介绍会计报表的编制依据、编制方法,以反编制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会计报表附注的内容、编制方法,以及编制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目的及编制依据是什么?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如月末、季末、半年末、年末)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这是一张静态报表。它是根据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间的相互关系,按照“资产=负债十所有者权益”这一基本会计恒等式,依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和一定的顺序,把企业在一定日期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反映出来。由此可见,资产负债表是根据编报日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账户的期末余额填列。

  2.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是什么?
资产负债表“年初数”栏内各数据,应根据上年末资产负债表“年末数”栏内所示数字填列。如果本年度该表规定的各个项目的名称和内容与上一年不一致,应对上年末该表各项目的名称和数字按照本年度规定加以调整后,再列入本年度该表“年初数”栏内。
资产负债表中“年末数”栏内各项数据的填列方法归纳如下:
(一)可以根据总账账户期末余额直接填列的项目。
资产负债表中大多数项目,根据相应的总账账户的期末余额直接填列,包括: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坏账准备、其他应收款、固定资产原价、累计折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其他应付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未交税金、其他未交款、实收资本、盈余公积等项目。
(二)需要根据几个账户的期末余额加总后再填列的项目。
资产负债表中有些项目,不是对应于一个会计账户,而是对应于几个会计账户,这些项目需要对对应的几个会计账户的期末余额进行加总,再填列表中。包括:
(1)“货币资金”项目,应根据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三个总账科目的期末余额合计数填列。
(2)“存货”项目,应根据物资采购、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材料成本差异、产成品、生产成本等总账科目的期末借贷金额相抵后的差额填列。
(3)“待摊费用”项目,应根据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若其为借方余额)总账科目的期末余额合计数填列。
(4)“未分配利润”项目,l至11月份应根据本年利润减利润分配总账科目的期末余额的差额填列;年末编制年度资产负债表时,则根据“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余额直接填列。
如果企业年度发生亏损,则“未分配利润”项目应以“-”号列示。
(三)根据有关明细账的余额分析填列或根据总账账户余额的方向分析填列的项目。
资产负债表中有些项目,要根据其明细账的期末余额进行填列或根据总账账户的余额方向填列,这些项目包括:
(1)“应收账款”明细账的借方余额在“应收账款”项目反映,贷方余额在“预收账款”项目反映。
(2)“预收账款”明细账的借方余额在“应收账款”项目反映,贷方余额在“预收账款”项目反映。
(3)“预付账款”明细账借方余额在“预付账款”项目反映,贷方余额在“应付账款”项目反映。
(4)“应付账款”明细账借方余额在“预付账款”项目反映,贷方余额在“应付账款”项目反映。
(5)“预提费用”总账借方余额在“待摊费用”项目反映,贷方余额在“预提费用”项目反映。
(四)根据明细账账户的有关内容分析填列的项目。
在资产负债表中有些项目需要根据有关的明细账账户的内容分析后填列,这些项目包括:
(1)“待摊费用”科目中,企业的开办费、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及大修理支出,以及摊销期在一年以上的其他待摊费用,在“长期待摊费用”项目中反映;其余在“待摊费用”项目中反映。
(2)“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中,属于流动资产损溢的在“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项目中反映;属于固定资产损溢的在“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项目中反映。
(3)“长期投资”科目中,将于一年内到期的债券,在流动资产类下的“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债券投资”项目中反映;其余在“长期投资”项目中反映。
(4)“长期借款”科目中,将于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在流动负债类下的“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项目内反映;其余在“长期借款”项目中反映。
需要说明的是,在《企业会计制度》中,已对上述有关项目作了部分调整,具体调整可参照《企业会计制度》。

  3. 编制资产负债表要注意哪些问题?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格式有账户式、报告式和财务状况式三种。其中,账户式资产负债表分为左右两方,左方列示资产项目,右方列示负债及所有者权益项目,左右两方的合计数保持平衡。这种格式的资产负债表应用最广,我国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要求采用的就是这种格式的资产负债表。
不论是何种格式的资产负债表,在编制时,首先需要把所有项目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并以适当的顺序加以排列。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采用的就是按流动性排序的资产负债表。它首先把所有项目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个部分,并按项目的流动性程度来决定其排列顺序。
资产项目按其流动性排列,流动性大的排在前,流动性小的排在后;负债项目按其到期日的远近排列,到期日近的排在前,到期日远的排在后;所用者权益项目按其永久程度高低排列,永久程度高的排在前,永久程度低的排在后。

  4. 利润表的编制目的及编制依据是什么?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如月份、季度、半年度、年度)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该表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所有收入(包括营业收入、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等)与所有费用(包括营业成本、期间费用、营业外支出等),并主要依据会计的收入实现原则和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计算企业在该会计期间的利润或亏损。由此可见,利润表是根据编制期间的损益类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合计填列的。

  5. 利润表的编制方法是什么?
编制利润表,要按照我国企业利润表的格式要求,表中一般设有“本月数”和“本年累计数”两栏,具体应做到:
(一)表中“本月数”栏反映各项目的本月实际发生数。
在编制月度报表时,应根据有关损益类账户的本月发生额分析填列;在编制中期报表时,应将“本月数”栏改为“上年同期栏”,填列上年同期累计实际发生数;在编制年度报表时,应将“本月数”栏改为“上年数”栏,填列上年全年累计实际发生数。如果上年度利润表的项目名称和内容与本年度利润表不相一致,应对上年度利润表项目的名称和数字按本年度的规定进行调整,填入报表的“上年数”栏。报表中的“本年累计数”栏,反映各项目自年初起至报告期末止的累计实际发生数。
(二)表中各项目主要根据各损益类科目的本期发生额分析填列,不能根据这些账户的期末余额填列。
因为在多数情况下,这些收入、费用账户在期末经结转后,余额为零。编制利润表时,还有几点需注意:
(l)“其他业务利润”项目,反映企业主营业务以外其他业务收入扣除其他业务成本后的利润,应根据“其他业务收入”减“其他业务支出”总账科目本期发生额的余额填列。
(2)“投资收益”项目,若为投资损失,则本项目以“-”号填列。
(3)“以前年度损益调整”项目,反映企业调整以前年度损益事项而调整的本年利润数额,应根据“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总账科目本期发生额分析填列。若为调整以前年度损失,则本项目以“-”号填列。

  6. 利润表中的所得税是如何计算的?
利润表中的所得税是根据应纳税所得额计算求得的。因为,在会计实际操作时,企业一定时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时常存在差异。其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税前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目的不同。企业会计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是为了达到财务会计的目的,即尽量公允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它是根据权责发生制、配比原则和收入实现原则来确定利润总额。而应纳税所得额则是实现税收的目的,即根据国家税法的规定确定企业应缴纳所得税,以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显然,税前会计利润的计算严格地受财务会计报告所采用的会计程序和方法的限制,而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则受国家税法的约束。两者产生的差异一般可以分为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两类。前者是某些项目在一种计算中适宜于包括在内,但在另一种计算中却要求除外。例如,某些捐赠支出在确定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允许扣除,但在计算税前会计利润时则可以扣除。且这种差异在以后会计期间不能转回,因此称为永久性差异。后者是某些项目在计算确定某种金额时,包括在不同时期的计算之中。例如,会计政策规定,当产品或劳务已经提供,且符合收入确认条件,即可将其收入计入会计收益,但税法则可能准许在收回现金后才计入。计入税前会计利润和计入应纳税所得额中的这些收入在一定时期内最终是一致的,但是计入的时期却不一致。这种发生于本期,但能够在以后的一个会计期间或若干个会计期间转回的差异称为时间性差异。
对于永久性差异,在会计核算中,可以采用应付税款法进行所得税费用的计算及会计处理。计算公式如下:
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十纳税调整增加额一纳税调整减少额
纳税调整增加额主要包括税法规定允许扣除项目中,企业已计入当期费用但超过税法规定扣除标准的金额(例如,超过税法规定标准的工资支出、业务招待费支出),以及企业已计入当期费用但税法规定不允许扣除项目的金额(例如,税收滞纳金、罚款、罚金等)。
纳税调整减少额主要包括按税法规定允许弥补的亏损和准予免税的项目(如前五年内的未弥补的亏损和国债利息收入等)。
企业应交所得税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应交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
采用应付税款法,不管税前会计利润多少,在计算企业应纳所得税额时,均按税法规定将税前会计利润调整为应纳税所得额,再据以计算应交所得税,记入“所得税”账户。无论企业如何核算收入或费用,均不影响记入本期的所得税金额,影响的只是税后净利润。因此,在应付税款法下,“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和财务会计报告上税前会计利润之间的关系,不能表现适用税率的负担水平。但由于我国目前大多数企业主要存在永久性差异,因此,普遍选择采用应付税款法进行所得税的会计核算。
纳税影响会计法,即计算当期税款费用时,以税前会计利润为基础,但计提应付税款准备时,却以应纳税所得额为依据。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时,所得税视为企业在获得收益时发生的一种费用,并随同有关收入或费用计入同一会计期间内,以达到收入和费用的配比。在会计核算上,除设置“所得税”账户外,还应设置“递延税款”账户,用以核算企业由于时间性差异造成的税前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影响纳税的金额,以及本期转销已确认的时间性差异对纳税影响的金额。该账户借方登记本期税前会计利润小于应纳税所得额产生的时间性差异影响纳税的金额,以及本期转销已确认的时间性差异对纳税影响的金额;期末贷方(或借方)余额,反映尚未转销的时间性差异影响纳税的金额。
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体现了权责发生制原则在所得税核算中的具体应用。在企业经营的整个期间内,由于政府会开征新税或者改变企业所得税的适用税率。因此,在不同的纳税年度,纳税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递延税款如何在不同的年度内转销,在纳税影响会计法下,目前有递延法和债务法两种方法进行核算(方法从略)。

  7. 利润分配表的编制目的及编制依据是什么?
利润分配表是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对实现净利润以及以前年度未分配利润的分配或者亏损弥补的会计报表。它是一张年度动态会计报表,也是利润表的附表,说明利润表上反映的净利润的分配情况(或净亏损的弥补情况),从而了解利润的分配去向,以及年末分配利润的数额。
利润分配表编制是从净利润开始的,在净利润的基础上,经过三个层次的计算,揭示净利润的分配过程。第一个层次是,在净利润的基础上加年初未分配利润及其他转入,即可得出可供分配的利润;第二个层次是,对可供分配的利润按国家有关规定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以及其他各项基金后,得到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第三个层次是,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减去支付优先股股利,提取任意盈余公积,支付普通股股利等后,即为未分配利润。

  8. 编制利润分配表要注意哪些问题?
利润分配表中的有关数字,主要来源于“利润分配”科目所属各个明细科目的本年度发生额。所以在编制利润分配表时,应对“利润分配”科目所属各个明细科目的发生额进行分析,然后据此编制利润分配表。
由于利润分配表以利润表最后一个数字“净利润”开始,“未分配利润”终止。而该“未分配利润”数额应与资产负债表所有者权益项目中的未分配利润数额相一致,反映报表与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把利润表与资产负债表联系起来。
在编制利润分配表时,企业如因以收购本企业股票方式减少注册资本而相应减少的未分配利润,可在报表中的“年初未分配利润”项目下增设“减:减少注册资本减少的未分配利润”项目反映;国有工业企业按规定补充流动资本,可在本表“利润归还投资”项目下增设“补充流动资本”项目反映;企业按规定,以利润归还借款,单项留用利润等,可在“补充流动资本”项目下单列项目反映。

  9. 现益流量表的编制目的及编制基础是什么?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的会计期间由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与流出情况的报表。它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真实地反映企业当期实际收入的现金、实际支出的现金、现金流入和流出相抵后的净额,从而分析利润表中本期净利润与现金流量之间的差异,正确地评价企业的经营成果。为了正确的计算企业当期的净收益,合理负担费用支出,企业的会计核算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要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在本期入账。以此为基础,利润表中的销售收入,有一部分属于企业的应收账款,当期并未实际收到;有一部分费用支出,当期并未实际支付,期末计算出的净利润并不是企业当期实际流入的现金。因此,有些年份会出现净利润较大,企业却现金短缺;而有些年份净利润较小甚至无净利润,现金却不短缺。企业能够用于生产经营周转的是实际拥有的现金,只有正确地反映企业现金的净流量,才能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正确的信息。
现金流量表是以现金为基础编制的。这里的“现金”是广义的概念,包括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具体地讲,现金是指企业的库存现金、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现金等价物是指企业持有的期限短(一般指从购买日起,3个月内到期),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现金,价值变动风险较小的投资。

  10.编制现金流量表自哪些方法?如何编制?
具体编制现金流量表时,企业可以根据业务量的大小及复杂程度,一般采用工作底稿法、T型账户法或直接根据有关科目的记录分析填制。
(一)工作底稿法。
工作底稿法是以工作底稿为手段,以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数据为基础,结合有关科目的记录,对现金流量表的每一项目进行分析并编制调整分录,从而编制出现金流量表的一种方法。其编制步骤是:
第一步,将资产负债表的期初数和期末数过入工作底稿的期初数栏和期末数栏。
第二步,对当期业务进行分析并编制调整分录。调整分录大致有以下几类:第一类,通过调整,将权责发生制下的有关收入和费用转换成现金基础;第二类,涉及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中的投资、筹资项目,反映投资和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第三类,将利润表中有关投资和筹资方面的收入和费用列入到现金流量表投资、筹资现金流量中去。此外,为了核对资产负债表项目的期末数变动情况,虽不涉及现金收支,也需编制调整分录。
在调整分录中,有关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事项,并不直接借或贷记现金,而是分别计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等项目,借记表明现金流入,贷记表明现金流出。
第三步,将调整分录过入工作底稿中的相应部分。
第四步,核对调整分录,借贷合计应当相等,资产负债表项目期初数加减调整分录中的借贷金额以后,应当等于期末数。
第五步,根据工作底稿中的现金流量表项目部分编制正式的现金流量表。
(二) T型账户法。
T型账户法是以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为基础,结合有关科目的记录,对现金流量表的项目进行分析并编制调整分录,通过“T型账户”编制出现金流量表的一种方法。其具体步骤是:
第一步,为所有的非现金项目分别开设T型账户,将各自的期末数和期初数过入各该账户。
第二步,开设一个大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T型账户,每边分为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三个部分,左边记现金流入,右边记现金流出。与其他账户一样,将期末数和期初数过入该账户中。
第三步,以利润表项目为基础,结合资产负债表分析每一个非现金项目的增减变动,并据以编制调整分录。
第四步,将调整分录过入各T型账户,并进行核对。该账户借贷相抵后的余额与原先过入的期末、期初数应当一致。
第五步,根据大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T型账户编制正式的现金流量表。
(三)现金收支表法。
现金收支表法是企业根据日常发生的现金收入、支出的具体情况按期(日、旬或月度)编制现金收入与支出报表(一般开设4页)。按现金收支业务发生的时间顺序逐笔逐项登记,于年末按累计的各个项目发生额直接编制现金流量表。其编制步骤是:
(l)将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月初余额填入第一页第一行的“本年累计数”栏内。
(2)根据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有关记账凭证和部分账簿的记录,按期(每日、每5日或10日)登记现金收入与支出中的“本月数”栏。
(3)按月汇总各个事项的本月数额,将各项目每月汇总的金额填入“本月数”栏下的“合计”小栏内。
(4)将本月各项目的本月合计数与上月的现金收入与支出报表中“本年累计数”栏内相应栏目的金额相加,填入本月现金收入与支出报表的“本年累计数”栏目。
(5)分别汇总各个类项的现金流入量和现金流出量,并以各个类项的现金流入量减去现金流出量,求出其现金净流量,填入各类的现金净流量一行所对应的“本年累计数”栏内。
(6)汇总各个类别的本月现金净流量,计算出“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变动额”,并填入本年累计数栏下。
(7)核对本月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变动额”项目。其方法是:以第1页“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期初余额”加上第4页“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减少额)”,应当等于在该项目下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期末余额”。其计算公式是: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期末余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期初余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变动额。
(8)年末,根据编制的12月份现金收入与支出报表中各个类项的本年累计数等,正式编制现金流量表。

  11.在实际工作申,如何选择适合本单位特点的现金流量表编制方法?
现金流量表编制方法中,工作底稿法的优点是能够在一张表内完成编表的全部工作,而且一目了然,便于上下核对。它适用于企业业务量较多的情况下的现金流量表的编制。T型账户法的优点是,核对各个账户的数字正确与否时十分快捷,便于查找错误,而且使用简便,它在企业业务量不多的情况下采用是非常实用的。现金收支报表法的优点是数据取得方便,填列方法简便,有利于明确企业内部有关部门和个人的责任,加强现金控制,平衡企业财务收支,它适用于我国企业现实的会计工作基础,效果较好。

  12.如间检查现金流量表编制结果是否基本正确?
(一)在采用工作底稿法编制现金流量表时,根据本期发生的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登记账簿、编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填列工作底稿,在这个工作底稿上需要进行下列内容的核对,以检查现金流量表的编制结果是否正确,以便正式编制现金流量表。
(l)资产负债表项目的核对。首先,将资产负债表各个项目期末、期初的增减变动额,及其借贷方向与各自行内的工作底稿分录的借方金额(合计)或贷方金额(合计)或借方金额(合计)与贷方金额(合计)的差额逐一核对,检查是否金额相等,方向一致。然后,将资产负债表项目下各个项目的工作底稿分录栏的借方金额和贷方金额分别进行纵向汇总,做到借方总合计数与贷方总合计数相等。
(2)利润表项目的核对。首先,按照利润表各个项目的本期数同各自行内的工作底稿分录的借方金额(合计)或贷方金额(合计)或借方金额(合计)与贷方金额(合计)的差额逐一核对,检查是否金额相等,方向一致。然后,分别对利润表项目下各个项目的工作底稿分录栏的借方金额和贷方金额分别进行纵向汇总,做到借方总合计数与贷方总合计数相等。
(3)现金流量表项目的计算和核对。首先,把现金流量表每个项目的工作底稿分录栏内的借方金额和贷方金额分别加总,再相减,以计算出各个项目的本期数,并把它填列在“本期数”栏内;然后,按照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三大类计算出各自的现金流量净额,并填入“本期数”栏内。
(4)对现金流量表项目工作底稿栏内借方金额和贷方金额分别做纵向汇总,其结果应为:借方金额等于贷方金额。根据其稽核结果以及借方合计数与贷方合计数各自平衡,来证明所编制的工作底稿在数字上是正确的。
在计算和调整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中有关项目的金额上,是将补充资料第二部分“将净利润调节为经济活动的现金流量”的内容,把利润表中的“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这部分是按照另外一种列表方向,即“间接法”来反映现金流量的变化的。
在运用工作底稿技术中的调整分录方法中,利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及有关业务资料,编制现金流量表间接法的调整分录,计算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类项的金额,它须与直接法工作底稿的计算结果相等,以证明调整分录的正确。在此基础上,正式编制现金流量表。
(二)在采用T型账户法编制现金流量表时,要设置T型账户,分析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各个项目的变动。
首先,要设置T型账户,将资产负债表各个项目的期末余额与期初余额的差额,以及利润表各项目数额,过入相应的T型账户内,还需增设“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等T型账户;然后,分析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各个项目的变动额,编制调整会计分录。检查其结果是否正确的步骤为:
(l)根据上述编制的调整分录登记有关T型账户,并进行核对。经核对,各个账户借贷金额相抵后的余额与原过入的期末与期初的差额,方向一致,金额相等。
(2)将上述调整影响现金流量的分录分别登记到“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筹资活动现金流量”等T型账户内,此时,他们的借方金额合计与贷方金额合计都有差额;然后,将上述三大类T型账户的借贷方差额,分别转到“现金及现金等价物”T型账户内;结转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筹资活动现金流量”、“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四个T型账户均结平,以证明调整分录的正确。
(3)根据上述四个T型账户的结果,正式编制现金流量表。

  13.除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利润分配表和现金流量表外,是否还需要编制其他报表?如果需要还有哪些?如何编制?
企业除需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利润分配表和现金流量表等主要会计报表外,还需要编制其他有关会计报表附表。
会计报表附表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补充报表。其中,反映经营成果的附表除利润分配表外,还包括主营业务收支明细表、分部报表等。反映财务状况的附表主要有: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应交增值税明细表、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增减变动表等。在企业,尤其是从事产品制造、加工的工业企业,加强成本控制,降低成本费用,提高绩效水平十分重要。还需要编制成本费用方面的会计报表,例如,商品产品成本表、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存货明细表、固定资产变动与结存表、在建工程明细表以及有关各种费用明细表等,以满足企业内部管理、分析的使用。以下主要介绍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及分部报表。
(一)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
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是反映企业各项减值准备增减变动情况的报表。该表是资产负债表的附表。通过该表提供的信息,可以了解企业一定期间各项减值准备的计提、转回及其余额情况,分析其变动原因及预测其未来的变动趋势。
该表按照资产减值准备的类别,分别设立八类项月,每类项目又分设“年初余额”、“本年增加数”、“本年转回数”和“年末余额”四个栏目,各项目分别根据“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等科目的年初余额、年末余额及本年发生额分析填列。
(二)分部报表。
分部报表是反映企业各行业、各地区经营业务的收入、成本、费用、营业利润、资产总额及负债总额的报表。按其反映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业务分部报表和地区分部报表。凡是满足下列三个条件之一的,应当纳入分部报表编制的范围:
(l)分部营业收入占所有分部营业收入合计的10%或以上(营业收入指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2)分部营业利润占所有盈利分部的营业利润合计的10%以上,或分部营业亏损占所有亏损分部营业亏损合计的10%或以上。
(3)分部资产总额占所有分部资产总额合计的10%或以上。
分部报表应根据企业所属的各个子公司、分公司或分部提供的报表中的有关数据分析填列。如果母公司的会计报表和合并会计报表一并提供,本表只需在合并会计报表的基础上编制。
分部报表中的“对外营业收入”和“对外营业成本”是指各业务分部对整个企业以外的单位销售所产生的收入、成本;“分部间营业收入”和“分部间营业成本”是指各个业务分部之间的销售业务所产生的收入、成本等。
对外销售成本与分部间销售成本,可以按照对外营业收入占全部业务(地区)分部营业收入总额的比例进行分配。企业对于成本的分配,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合理的方法在各分部间进行分配。
报表中的各分部资产总额,是指各分部在其经营活动中使用的并可直接归属于各该分部的资产总额;各分部负债总额,是指各分部的经营活动形成的,并可直接归属于该分部的负债总额。

  14.会计报表附注何时需要编制?会计报表附注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会计报表附注是为便于会计报表使用者,了解会计报表的内容而对会计报表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及主要项目等所作的解释。一般在编制年度、半年度财务会计报告时编制。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季度、月度财务会计报告需要编制会计报表附注的,从其规定。
会计报表附注包括所有在会计报表内未提供的与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有关的、有助于报表使用者更好地了解会计报表且可以随同会计报表一同报出的重要信息。会计报表附注一般包括企业简介、不符合基本会计假设的说明、主要的会计政策、会计报表项目注释、分部情况和重要事项揭示等内容。编制时,没有统一的格式及要求。
(一)关于不符合会计假设的说明。
如果违背了基本会计假设(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必须予以披露,并说明原因。例如,本企业由于经营不善、连年亏损,目前已资不抵债,濒临破产边缘,因此在会计报表的编制上,不采用持续经营假设,而根据清算会计的原则编制。
(二)关于会计政策。
会计政策是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会计原则以及企业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披露会计政策是会计报表附注的主要内容之一。特别是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发生变更时,企业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会计政策变更内容、理由、影响数,以及累计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的理由;会计估计变更的内容、理由、影响数,以及累计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的理由;重大会计差错的内容及更正金额。
(三)关于会计报表重要项目的注释。
除需对应收账款、存货、对外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等作出明细说明外,对少见的报表项目或报表项目的名称反映不出相关业务性质或报表项目金额异常的需要说明其原因(例如,当企业资产、负债项目出现负数时),以及会计报表中无法表述的重要项目作详细说明(例如,关联方如为企业时,不论他们之间有无交易都要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四)关于重要事项的揭示。
对于承诺或担保事项(例如,对债务单位提供担保)、或有事项(例如,未决诉讼、已贴现商业汇票)、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例如,已确定获得或支付的赔款)、重大资产转让或出售以及重大融资和投资活动等,均需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15.会计报表编制完成后,如果在报出之前发生对上期调整的业务,应该如何处理?
企业在年度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会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需要调整报告年度损益的事项,以及本年度发生的以前年度重大会计差错的调整应当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是指对企业本年度发生的影响以前年度损益的事项所作的调整。
企业调整增加的以前年度利润或调整减少的以前年度亏损,借记有关科目,贷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企业调整减少的以前年度利润或调整增加的以前年度亏损,借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贷记有关科目。
企业由于调整增加以前年度利润或减少以前年度亏损而相应增加的所得税,借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由于调整减少以前年度利润或增加以前年度亏损而相应减少的所得税,借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贷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
经过上述调整后,应同时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余额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如为贷方余额,借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贷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如为借方余额,作相反会计分录。结转后,“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应无余额。
需要指出的是,企业本年度发生的调整以前年度损益的事项,应调整本年度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年初数或上年实际数,企业在年度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会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调整报告年度损益的事项,应调整报告年度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数字。

商业历史我书写,世间财富我计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28

主题

3895

帖子

7964

积分

财务总监

SuperCFO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7964
发表于 2005-8-14 22:51:00 |显示全部楼层
【西安】7大模块,带你一站式掌握“财税体系建设”精髓(2022.01.16 周日)
第十七章 基本业务

  本章提要:本章主要介绍行政事业单位核算特点、会计科目的设置、日常会计工作申常见问题、日常业务的处理方法,以及财务分析的指标等。

  1.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主要核算特点是什么?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采用的是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相比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l)会计核算的基础不同。预算会计中,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以收付实现制为会计核算基础,事业单位会计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分别采用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企业会计均以权责发生制为会计核算基础。
(2)会计要素构成不同。预算会计要素分为五大类:即资产、负债、净资产、收人和支出。企业会计要素分为六大类: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人、费用和利润。即使相同名称的会计要素,其内容在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上也存在较大差异。
(3)会计等式不同。预算会计的会计等式为:资产=负债十净资产;企业会计的会计等式为:资产=负债十所有者权益
(4)会计核算内容及方法有其特殊性。在预算会计中,固定资产一般应与固定基金相对应,固定资产不计提折;对外投资一般与投资基金相对应;对专用基金实行专款专用办法;一般不实行成本核算,即使有成本核算,也是内部成本核算;没有利润及利润分配的核算等。这些均与企业会计有明显差异。

  2. 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报表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报表按时间可划分为旬报、月报和年报(即决算);按编报单位可划分为财政总预算会计报表和单位会计报表;按内容划分,一般包括资产负债表(静态表,反映一定日期的财务状况)、预算执行情况表、收入支出表(动态表,反映会计期间的收、支、余状况)、附表及说明书等。附表一般作为报表中某些科目的明细内容或未列入报表中的重要经济业务活动或基础材料;说明书是对报表中某些事项的补充及情况说明。

  3.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组织系统如何分级?
  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机构建制和经费领拨关系,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组织系统分为主管会计单位、二级会计单位和基层会计单位三级。
  主管会计单位(简称“主管单位”),即向财政部门领报经费,并发生预算管理关系,有所属会计单位的会计单位。也就是说,主管会计单位直接向财政部门领报经费,有所属会计单位并向其所属会计单位转拨经费。
  二级会计单位(简称“二级单位”),即向主管会计单位或上一级会计单位领报经费,并发生预算管理关系,有下一级会计单位的会计单位。也就是说,二级会计单位不直接向财政部门领报经费,而是向主管会计单位或上一级会计单位领报经费,有所属会计单位并向其所属会计单位转拨经费。
  三级会计单位(也称“基层会计单位”)。即向上一级会计单位领报经费,并发生预算管理关系,没有下级会计单位的会计单位。向同级财政部门领报经费,没有下级会计单位的,视同基层会计单位。也就是说,不论是向财政部门领报经费,还是与主管会计单位或二级会计单位向上一级会计单位领报经费,只要没有所属会计单位的就是或者视同是基层会计单位。
  以上的会计单位,都应建立独立的单位预算,实行比较完整的会计核算制度。不具备独立核算条件的,实行单据报账制度,作为“报账单位”管理。

  4. 行政单位应设置哪些会计科目?
按照《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规定,行政单位应设置下列科目:
资产类:现金;银行存款;有价证券;暂付款;库存材料;固定资产。
负债类:应缴预算款;应缴财政专户款;暂存款。
净资产类:固定基金;结余。
收入类:拨入经费;预算外资金收入;其他收入。
支出类:经费支出;拨出经费;结转自筹基建。

  5. 事业单位应设置哪些会计科目?
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事业单位应设置下列科目:
资产类:现金;银行存款;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材料;产成品;对外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负债类:借入款项;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应缴预算款;应缴财政专户款;应交税金。
净资产类:事业基金;固定基金;专用基金;事业结余;经营结余;结余分配。
收人类: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拨入专款;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缴款;其他收入。
支出类:拨出经费;拨出专款;专款支出;事业支出;经营支出;成本费用;销售税金;上缴上级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结转自筹基建。

  6. 行政事业单位开立银行账户应遵守哪些规定?
  凡独立编报预、决算的行政单位,都必须在国家核定设立的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开立存款户。行政单位的货币资金,除保留限额内的库存现金外,其余都必须存人开户银行,用于办理转账结算。行政单位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账户必须由单位财务部门统一开立和管理,避免多头开户。在办理银行存款开户时,应按银行规定填列“开户申请表”,报经上级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同意后,连同盖有有权签发支票人的名章及单位财务公章的印签卡片,交开户银行办理开户手续。

  7.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标准与分类是如何规定的?
  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标准: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是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作为固定资产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一般分为六类:房屋和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其他固定资产等。

  8. 行政事业单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吗?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原则,所以本期发生的费用如果未支付就不能确认费用,由此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不需计提折旧的。

  9. 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如何核算?
(l)固定资产增加的核算。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的增加,主要有购入、调入、建造、接受捐赠等。
增加固定资产时: 借:固定资产
贷:固定基金
支付有关款项时: 借:经费支出
贷:银行存款
(2)固定资产减少的核算。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的减少,主要有出售、调出、毁损、报废等。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的出售、调出、毁损、报废等,都应按照规定程序上报审批。
固定资产减少: 借:固定基金
贷:固定资产
同时变价收入: 借:银行存款或现金
贷:其他收人
发生清理费用: 借:经费支出
贷:银行存款
(3)固定资产修理的核算。固定资产在其使用过程中,由于磨损或自然力的影响会带来价值和使用价值的降低,同时,由于某些原因还会带来损坏。为了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使用价值,行政单位会对固定资产进行修理。
支付修理费: 借:经费支出
贷:银行存款
如果增加固定资产价值的维修,例如,对办公楼的全面装修,还应增加固定资产价值:
借:固定资产
贷:固定基金
(4)固定资产出租的核算。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如果闲置,可考虑将其出租,以便提高固定资产利用率,同时还可获得一定收入。租出的固定资产不需进行固定资产的核算,但需在固定资产登记簿上进行登记。取得租金时,不需分期确认收入,在实际收到期间直接确认为收到期间的收入。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收入
(5)固定资产盘盈、盘亏的核算。行政单位为保证财产安全,应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清查盘点。对于固定资产清查过程中发现的盘盈、盘亏,应根据账面数和实存数,编制“固定资产盘盈、盘亏情况表”,并及时查明原因,报经单位领导批准后,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
盘盈固定资产,根据其重置完全价值: 借:固定资产
贷:固定基金
盘亏固定资产,根据其原账面价值: 借:固定基金
贷:固定资产
同时,取得责任人赔偿的: 借:现金
贷:经费支出

  10.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如何核算?
(l)固定资产增加的核算。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增加,主要有购入、建造、接受捐赠等。
①购人。支付有关款项时,应按资金来源不同,分别:
借:事业支出
专用基金——修购基金
专项资金支出
贷:银行存款
增加固定资产时:
借:固定资产
贷:固定基金
②接受捐赠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
贷:固定基金
(2)固定资产减少的核算。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减少,主要有出售、毁损、报废等。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的出售、调出、毁损、报废等,都应按照规定程序上报审批。
固定资产减少: 借:固定基金
贷:固定资产
同时变价收人: 借:银行存款或现金
贷:专用基金一一修购基金
发生清理费用: 借:专用基金——修购基金
贷:银行存款
(3)固定资产修理的核算。固定资产在其使用过程中,由于磨损或自然力的影响会带来价值和使用价值的降低,同时,由于某些原因还会带来损坏。为了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使用价值,行政单位会对固定资产进行修理。
支付修理费: 借:专用基金——修购基金
贷:银行存款
如果增加固定资产价值的维修,例如,对办公楼的全面装修,还应增加固定资产价值:
借:固定资产
贷:固定基金
(4)固定资产出租的核算。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如果闲置,可考虑将其出租,以便提高固定资产利用率,同时还可获得一定收入。租出的固定资产不需进行固定资产的核算,但需在固定资产登记簿上进行登记。取得租金时,不需分期确认收入,在实际收到期间直接确认为收到期间的收入。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收人
(5)固定资产盘盈、盘亏的核算。事业单位为保证财产安全,应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清查盘点。对于固定资产清查过程中发现的盘盈、盘亏,应根据账面数和实存数,编制“固定资产盘盈、盘亏情况表”,并及时查明原因,报经单位领导批准后,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
盘盈固定资产,根据其重置完全价值: 借:固定资产
贷:固定基金
盘亏固定资产,根据其原账面价值: 借:固定基金
贷:固定资产
同时,取得责任人赔偿的: 借:现金
贷:专用基金一一修购基金

  11.行政事业单位应缴预算款如何核算?
  应缴预算款是行政事业单位在业务活动中按规定取得的应缴财政预算的各种款项,主要包括纳人预算管理的政府性基金、行政性收费、罚款、没收财物变价款、无主财物变价款、赃款和赃物变价款、其他应缴预算的资金等。
行政事业单位对于应缴预算的收人,应及时足额上缴,不得挪用,不得隐瞒,不得以任何借口截留开支或转作预算外资金。
各项应缴预算收入,应在每月月底按月结清,年终必须将全年的应缴预算收人全部结算清缴,不留余额。
应缴预算款的核算,通过设置“应缴预算款”账户进行。“应缴预算款”总账下应按其类别设置明细账。
收到应缴预算款时: 借:银行存款或现金
贷:应缴预算款
上缴时: 借:应缴预算款
贷:银行存款
“应缴预算款”科目贷方余额,反映应缴未缴数。年终,本科目应无余额。

  12.行政事业单位应缴财政专户款如何核算?
  应缴财政专户款是行政事业单位按规定代收的应上缴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决定》规定,预算外资金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而收取、提取和安排使用的未纳人国家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性资金。各单位的预算外资金必须上缴同级财政专户,支出由同级财政按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和单位财务收支计划统筹安排,各单位需支用财政专户资金时,应先向财政部门提出申请,说明款项的用途和数量,经财政部门审查批准后,从财政专户中拨付,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对其中少数有特殊需要的预算外资金,经财政部门核定收支计划后,可按确定的比例或收支结余的数额定期缴入同级财政专户。
行政事业单位应设置“应缴财政专户款”科目及“应缴财政专户款”账户。在“应缴财政专户款”总账户下,按预算外资金收人类别设置明细账。
(l)全额上缴。单位收到应缴财政专户的各项收人时:
借:银行存款等
贷:应缴财政专户款
上缴财政专户时:
借:应缴财政专户款
贷:银行存款
(2)按比例上缴。行政单位收到预算外资金收入时:
借:银行存款等
贷:预算外资金收人
应缴财政专户款
事业单位收到预算外资金收入时:
借:银行存款等
贷:事业收人
应缴财政专户款
缴入财政专户时:
借:应缴财政专户款
贷:银行存款
(3)结余上缴。行政单位取得预算外收入时:
借:银行存款等
贷:预算外资金收人
行政单位定期结算预算外资金结余时,应按结余数:
借:预算外资金收入
贷:应缴财政专户款
事业单位取得预算外收入时:
借:银行存款等
贷:事业收人
事业单位定期结算预算外资金结余时,应按结余数:
借:事业收人
贷:应缴财政专户款
缴入财政专户时:
借:应缴财政专户款
贷:银行存款
“应缴财政专户款”科目贷方余额,反映应缴未缴数。年终,本科目应无余额。

  13.行政单位暂付款和留存款如何核算?
(l)暂付款。暂付款是行政单位在业务活动中与其他单位、所属单位或本单位职工发生的临时性待结算预付、应收款项。一般包括:预付的设备款、预付的材料款、职工预借的差旅费、报销单位领用的备用金等。
暂付款的核算通过“暂付款”账户进行。各项暂付款应按债务单位或个人名称设置明细账。
发生暂付款时: 借:暂付款
贷:现金或银行存款
结算收回或核销转列支出时: 借:经费支出
贷:暂付款
“暂付款”借方余额,反映尚待结算的暂付款累计数。
(2)暂存款。暂存款是行政单位在业务活动中与其他单位和个人发生的待结算款项,包括临时性暂存款和应付款。临时性暂存款,例如,其他单位存入的押金、保证金、预收的劳务报酬,以及不明原因的盘点长款等。应付款,例如,赊欠其他单位的货款,以及欠付职工的工资等。各行政单位应加强对暂存款的管理,不得将应纳入单位收人管理的款项列人暂存款项;对各种暂存款应及时清理、结算,不得长期挂账。
暂存款的核算通过设置“暂存款”科目及“暂存款”账户进行。各项暂存款应按债权单位或个人名称设置明细账。
收到暂存款时: 借:银行存款或现金
贷:暂存款
冲转或结算退还时: 借:暂存款
贷:银行存款或现金
“暂存款”科目的贷方余额,反映尚未结算的暂存款数额。

  14.行政单位的经费支出如何核算?
行政单位的经常性支出按性质分为人员经费支出和公用经费支出。
(1)人员经费支出。人员经费支出是指直接用于公务员个人部分的支出,具体包括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等。
基本工资。它是国家政府给予行政单位工作人员劳动报酬的主要形式,包括标准工资(由基础工资、职务工资、工龄津贴以及国家规定的地区生活费补贴等组成)、半脱产人员生活费补贴、保留工资等。
补助工资。它是基本工资的补充和延伸,是对在职职工生活、工作方面的补贴,包括冬季取暖费补贴、职工上下班交通费补贴、小单位伙食补贴、粮油补贴等。
其他工资。它是在基本工资、补助工资之外,发给行政在职人员的属于国家规定的工资总额范围内的各种津贴、补贴、奖金等。
职工福利费。它是用于增进职工物质福利,帮助职工家属解决生、老、病、死等方面的困难所支付的费用,包括工会经费、福利费、探亲路费、独生子女保健费、遗属生活困难补助、丧葬费、职工因工负伤住院治疗期间伙食补助费、公费医疗经费、洗理费等。
社会保障费。它包括按国家规定交纳的各项社会保障费、职工住房公积金以及尚未划转的离退休人员费用等。
(2)公用经费支出。公用经费支出是指行政单位为完成工作任务用于设备设施的维持性费用支出,以及直接用于公务活动的支出,具体包括公务费、业务费、修缮费、设备购置费、其他费用等。
公务费。它是指行政单位用于日常行政管理方面的费用开支,包括办公费、邮电费、水电费、差旅费、取暖费、会议费、租赁费、车船保养修理费、机动车船用油和燃料费等。
业务费。它是指行政单位为完成专业所需的消耗性费用开支和购置低值易耗品的费用,包括县以上党派团体业务费、宗教业务费、外事部门及其他行政单位的临时出国人员制装费、差旅费、国外生活费补贴和外宾差旅费、招待费、有关部门的大宗账簿、表册、票证、规章制度、资料、材料的印刷费等。
修缮费。它是指行政单位的公用房屋、建筑物及附属设备的修缮费和租用公房租金,以及不足基本建设投资额度的零星土建工程费用。
设备购置费。它是指行政单位按固定资产管理的设备购置费。包括一般设备购置、专业设备购置、车辆购置、图书购置及其他购置等的费用。
其他费用。它是指除以上各项费用之外的费用。
经常性支出的核算,通过设置“经费支出——经常性支出”二级科目进行,并在二级科目下按财政部门统一规定的“目”、“节”级支出科目设置明细账。
发生支出时:
借:经费支出——经常性支出
贷:银行存款或现金
支出收回或冲销转出时:
借:有关科目
贷:经费支出——经常性支出
年终结账后,“经费支出——经常性支出”科目无余额。

  15.事业单位的事业支出如何核算?
事业单位的事业支出内容:
(l)基本工资。它反映国家统一规定的基本工资,包括行政机关人员的基础工资、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工龄工资,机关工人的岗位(技术等级)工资与国家规定比例的奖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固定工资与国家规定比例的津贴,各类学校毕业生见习期间的临时待遇。
(2)补助工资。它反映国家统一规定的津贴、补贴,包括各项岗位津贴、价格补贴、地区性补贴、冬季取暖补贴。职工上下班交通费补贴。
(3)其他工资。它反映在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外,发给在职人员的属于国家规定工资总额组成范围内的各种津贴、补贴、奖金等。
(4)职工福利费。它反映拨缴的工会经费,按标准提取的工作人员福利费、独生子女保健费、不属于公费医疗享受范围又未参加医疗保险的职工的医疗费、因公负伤等住院治疗、住院疗养期间的伙食补贴费、病假两个月以上期间的人员工资(不含符合离休条件的在职人员工资),职工探亲旅费,由原单位支付的退职金,退职人员及其随行家属路费,职工死亡火葬费用,遗属生活困难补助费,长期赡养人员补助费等。
(5)社会保障费。它反映公费医疗经费,离退休人员的离退休金、津贴、补贴,离退休人员开支的公用经费,按国家规定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和职工住房公积金等支出。
(6)助学金。它反映各类学校学生助学金、奖学金、学生贷款、出国留学(实习)人员生活费,青少年业余体校学员伙食补助费和生活费补助,按照协议由我方负担或享受我方奖学金的来华留学生。进修生生活费等。
(7)公务费。它反映办公费、邮电费、水电费、公用取暖费,工作人员差旅费,调干旅费,调干家属旅费补助,驻外机构人员出国回国旅费,器具设备车船保养修理费,机动车船燃料费、保险费和养路费,牧区办公用马用车费、会议费,场地车船、租赁费。
(8)设备购置费。它反映行政事业单位不够基本建设投资额度,按固定资产管理的办公用一般设备、车船等购置费,车船购置附加费,教学、科研医疗单位的专业设备购置费,专业图书馆、文化馆、站的图书购置费,以及一般事业单位的图书购置费,档案设备购置费等。
(9)修缮费。它反映事业单位的公用房屋、建筑物及附属设备的修缮费,公房租金。城建部门和房产管理部门经营的由国家预算拨款的房屋、建筑物、公共设施的维修养护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革命纪念建筑物的维修费。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不够基本建设投资额度的零星土建工程费用。
(10)业务费。它反映事业单位为完成专业所需的消耗性费用开支和购置的低值易耗品。包括为进行防治防疫用的消耗性的医药卫生材料费。为进行科学实验购置的工具器具等低值易耗品、化学试剂、材料,以及专业资料印刷、科学考察研究费用。各级各类学校开支的教学实验室、生产实习费、资料讲义费,高等学校招生经费、毕业生调遣费、教材编审费、业务资料印刷费等。外事部门及其他事业单位临时出国人员制装费、差旅费、国外生活补助和外宾差旅费、招待费。财政、税务、统计部门、财务管理部门的大宗账簿、表册、规章制度、资料、材料的印刷费等。地质勘探费也适用本目。
(11)业务招待费。它反映事业单位为执行公务或开展业务活动而开支的接待费用,包括交通费、用餐费和住宿费,以及各级党委、政府接待办用于接待的费用。
(12)其他费用。它反映外籍专家经费、驻外机构聘用外籍人员经费、出国实习人员生活费,来我国实习人员生活费,本单位职工教育经费,各种医疗减免经费,发给个人的抚恤费、救济费和烈军属、复员退伍军人安置费,民政事业单位休养、收养人员的生活费、服装费,民政部门收容人员给养费,国家支援农业生产的各项生产事业费,以及未包括的其他必要开支。
事业单位事业支出报销口径规定如下:
(l)对于发给个人的工资、津贴、补贴和抚恤救济费等,应根据实有人数和实发金额,取得本人签收的凭证后列报支出。
(2)购人办公用品可直接列报支出。购人其他各种材料可在领用时列报支出。
(3)社会保障费、职工福利费和管理部门支付的工会经费,按照规定标准和实有人数每月计算提取,直接列报支出。
(4)固定资产修购基金按核定的比例提取,直接列报支出。
(5)购人固定资产,经验收后列报支出。
(6)其他各项费用,均以实际报销数列报支出。
为了核算事业单位的事业支出,应设置“事业支出”科目。因事业支出的项目较多,为便于分类核算与管理,事业单位应设置以下明细科目: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助学金、公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和其他费用。
发生支出时: 借:事业支出——XXXX
贷:银行存款或现金
支出收回或冲销转出时: 借:有关科目
贷:事业支出——XXXX
年终结账后,“事业支出”科目无余额

  16.行政单位预算外收入如何核算?
行政单位的预算外资金收入,是指财政部门按规定从财政专户核拨给行政单位的预算外资金和部分经财政部门核准不上缴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而直接由行政单位按计划使用的预算外资金。
国家对行政单位预算外资金实行三种管理办法,一是实行全额上缴财政专户,然后再由财政部门核拨给行政单位使用;二是实行比例上缴,一部分上缴财政专户,一部分留给单位作为预算外资金收入;三是实行结余上缴,即平时取得预算外资金后不用上缴,按照计划用于预算外资金支出后,定期将预算外收支结余上缴财政专户。
行政单位的预算外资金收入,按资金性质及管理要求分为经常性收入和专项收入。
预算外资金收入的核算,通过设置“预算外资金收入”科目和“预算资金收入”账户进行。并按预算外资金收入管理要求分别设置经常性收入和专项收入二级科目,二级科目下按预算外资金项目设置明细账。
(互)实行全额上缴预算外资金专户办法的行政单位,收到从财政专户核拨本单位的预算外资金时: 借:银行存款等
贷:预算外资金收入
主管部门收到财政专户核拨的属于应返还所属单位的预算外资金时,通过“暂存款”科目核算。
(2)实行按确定的比例上缴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办法的行政单位收到预算外资金时:
借:银行存款等
贷:应缴财政专户款
预算外资金收入
(3)实行结余上缴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办法的单位收到预算外资金收入时:
借:银行存款
贷:预算外资金收入
定期结算应缴预算外资金结余时:
借:预算外资金收入
贷:应缴财政专户款
年终结转时,将“预算外资金收入”科目的贷方余额全数转入“结余”科目,结转后“预算外资金收入”科目无余额。

  17.事业单位的收入包括哪些内容?
事业单位的收入是指事业单位为开展业务及其他活动,依法通过各种形式、各种渠道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主要包括:
(l)财政补助收入,即由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拨入的各类事业经费。
(2)上级补助收入,即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拨入的非财政补助资金。
(3)拨入专款,即财政部门、上级单位或其他单位拨入的指定用途的并需要单独报账的专项资金。
(4)事业收入,即事业单位开展专业活动及辅助活动所取得的收入,包括事业单位收到的从财政专户核拨的预算外资金(不含用于自筹基建部分)和部分经财政部门核准不上缴财政专户管理的预算外资金。
(5)经营收入,即事业单位在专业活动及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
(6)附属单位缴款收入,即事业单位附属独立核算单位按照有关规定上缴的收入。
(7)其他收入,即事业单位取得的投资收益、利息收入、捐赠收入等。
(8)基本建设拨款收入,即国家投资于事业单位用于固定资产新建、改扩建工程的拨款。

  18.国家财政对事业单位的收入管理有哪些要求?
(l)收入统管。这次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实行事业单位的“收支统管”,即事业单位所有的收支活动都必须归口到单位财务部门,实行统一核算、统一管理。根据这个要求,事业单位的银行开户要规范。一般的事业单位只开设一个基本账户。事业单位所有资金都要通过银行账户,同时,各部门、单位在组织收入时,属于行政事业性收费的要使用省以上(含省)财政部门统一监制的票据,属于经营性收入,应使用税务发票,并按章纳税。
(2)正确划分各项收入,依法缴纳各种税费。事业单位应做好事业收入与经营收入的划分、事业收入中预算外资金的划分、预算外资金中应当上缴财政专户资金的划分等工作。各事业单位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按收入项目提出初步意见,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财政部门审批。但对其中按规定应上缴预算的收入要及时上缴,应上缴财政专户的收入要及时上缴财政专户,不能直接作为事业收入处理。对经营服务性收入,要依法缴纳各项税费。
(3)充分利用现有条件积极组织收入,提高经费自给率和自我发展能力。有条件的事业单位要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充分利用现有人、财、物等资源和设备,拓宽服务领域,扩大财源,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4)保证收入的合法性与合理性。事业单位要依法办事,各种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必须按规定程序报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对于各种收入要取之得当,用之合理,严禁乱收、滥用。
(5)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事业单位开展各种组织收入的活动,必须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必须有利于事业的发展,有利于丰富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同时,事业单位组织各项收入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讲求经济效益。事业单位要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地结合起来,不能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要在获得社会效益的同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19.如何划清财政补助收入与上级补助收入的界限?
财政补助收入是指事业单位直接或通过主管部门从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事业经费,包括正常经费和专项资金,不包括国家对事业单位的基本建设投资。
上级补助收入是指事业单位从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取得的非财政补助收入。即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或上级单位用自身组织的收入或集中下级单位的收入拨给事业单位的资金。

  20.如何划清事业收入与经营收入的界限?
事业收入是指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所取得的收入和财政专户核拨的预算外资金(不含用于自筹基建部分)或经财政部门核准不上缴财政专户管理的预算外资金。所谓专业业务活动,是指事业单位根据本单位专业特点所从事或开展的主要业务活动,通俗地讲,也可以叫“主营业务”。例如,文化事业单位的演出活动、教育事业单位的教学活动、科学事业单位的科研活动、卫生事业单位的医疗保健活动、农业事业单位技术推广活动、水利事业单位的排灌和抗旱活动等。辅助活动是指与专业业务活动相关、直接为专业业务活动服务的单位行政管理活动、后勤服务活动及其他有关活动。通过开展上述活动取得的收入,如科研单位的科研收入、技术收入(包括技术转让收入、技术咨询收入、技术服务收入、技术培训收入、技术承包收入)、学术活动收入、科普活动收入、试制产品收入,均作为事业收入处理。
经营收入是指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比如科研单位的产品(商品)销售收入、经营服务收入、工程承包收入、租赁收入、其他经营收入等。事业单位的经营收入,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两个特征:一是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而不是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二是非独立核算的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而不是独立核算的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因此,事业单位经营活动规模较大的,应当尽可能进行独立核算,执行财务制度,其上缴事业单位的纯收入,作为“附属单位缴款”处理。有些经营活动规模较小,不便或无法独立核算的,再纳入到经营收入中核算。
从经营收入与事业收入的概念即可区分出经营收入和事业收入,区分的标准主要是看取得收入的业务活动性质,如果是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就是事业收入;如果是在专业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以外取得的收入就是经营收入。这个范围和内容的区别应当是十分明显的,绝大部分是能够划分清楚的,但对少部分事业收入与经营收入的性质和内容相互有交叉,难以准确划分清楚的,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认定。

  21.如何划清经营收入与附属单位缴款收入的界限?
经营收入是事业单位附属非独立核算单位开展经营活动,或者某些经营性项目而获得的经济收入。所谓独立核算是指单位对其经济活动或预算执行过程及其结果,独立地、完整地进行会计核算。例如,学校的校办企业,要单独设置财会机构或配备财会人员,单独设置账目,单独计算盈亏,属于独立核算的经营活动。非独立核算是指单位从上级单位领取一定数额的物资、款项从事业务活动,不独立计算盈亏,把日常发生的经济业务资料,报给上级集中进行会计核算,称之为非独立核算。例如,学校的车队、食堂等后勤单位,财务上不独立核算,其对社会服务取得的收入及其支出,报给学校集中进行会计核算,属于非独立核算的经营活动。
附属单位缴款收入是指事业单位附属独立核算单位按有关规定上缴的收入,包括附属的事业单位上缴的收入和附属的企业上缴的利润等(附属单位补偿上级单位在事业支出中垫支的各种费用,应当相应冲减支出,不能作为缴款收入处理)。

  22.事业单位其他收入的内容及如何核算?
其他收入是指事业单位除事业收入、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经营收入及附属单位上缴收入以外的各种收入。如对外投资收益、固定资产出租、外单位捐赠未限定用途的财物、其他单位对本单位的补助以及其他零星杂项收入等。
为了核算其他收入,事业单位应设置“其他收入”(收入类)科目,贷方登记实际收到的收入数,借方登记收入退回数。平时贷方余额反映事业单位收到的其他收入的累计数。年终,将本科目贷方余额全数转入“事业结余”科目,结转后,本科目无余额。

  23.事业单位的销售税金如何核算?
销售税金是指事业单位提供劳务或销售产品应负担的税金及附加,包括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和教育费附加。
为了核算事业单位按照规定应负担的销售税金及附加,事业单位应设置“销售税金”(支出类)科目。
计算应交税金时:
借:销售税金
贷:应交税金——应交营业税
应交税金——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
其他应交款——教育费附加
交纳时:
借:应交税金——应交营业税
应交税金——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
其他应交款——教育费附加
贷:银行存款

  24.事业单位结余如何核算?
结余是指事业单位在一定期间各项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主要包括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
(1)事业结余的核算。
①事业结余的核算内容。事业结余是指事业单位在一定期间除经营收支外各项收支相抵后的余额。用公式表示为:
事业结余=(财政补助收入十上级补助收入十附属单位缴款十事业收入十其他收入)一(拨出经费十事业支出十上缴上级支出十非经营业务负担的销售税金十对附属单位补助)
②主要账务处理。事业单位应设置“事业结余”科目,核算事业结余及结转情况。年度终了转账后,该科目应无余额。会计期末,应将除经营收支类、专款收支类和结转自筹基建以外的收支类科目余额转入“事业结余”科目。年度终了,将“事业结余”科目余额转入“结余分配”科目。
(2)经营结余的核算。
①经营结余的核算内容。经营结余是指事业单位在一定期间各项经营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用公式表示为:
经营经余=经营收入-(经营支出+经营业务负担的销售税金)
②主要账务处理。事业单位应设置“经营结余”科目,核算经营结余的实现及结转情况。但如为亏损,则不结转。会计期末,应将经营收支、经营业务负担的销售税金转入“经营结转”科目。年度终了,将“经营结转”科目贷方余额转入“结余分配”科目,但如果“经营结余’科目有借方余额,则不结转。

  25.事业单位结余分配如何核算?
(l)结余分配的核算内容。事业单位当年实现的结转,按规定可进行分配。结余分配的内容主要包括:一是有所得税缴纳业务的单位计算应交所得税;二是按规定提取专用基金(职工福利基金)。进行上述分配后,对于当年未分配结余,应全数转入“事业基金——一般基金”科目。
(2)主要账务处理。事业单位应设置“结余分配”科目,核算当年结余分配情况。年终结账后,该科目应无余额。该科目一般应设置“应交所得税”和“提取专用基金”等明细科目。
年度终了,将“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科目的余额转入“结余分配”科目,借记“事业结余”、“经营结余”科目,贷记“结余分配”科目;计算出应缴纳的所得税,借记“结余分配”科目,贷记“应交税金”科目;按规定提取的专用基金,借记“结余分配”科目,贷记“专用基金”科目;分配后,将未分配结余,全数转入“事业基金——一般基金”科目。

  26.事业单位专用基金包括哪些内容?
  专用基金是指事业单位按规定提取的具有专门用途的资金,主要包括:职工福利基金、医疗基金、修购基金、住房基金等。

  27.事业单位的职工福利基金如何核算?
  职工福利基金是指按照结余的一定比例提取以及按照其他规定提取转入,用于单位职工的集体福利设施、集体福利待遇等的资金。
职工福利基金的来源包括:一是按结余的一定比例提取的职工福利基金;二是按人员定额从事业支出或经营支出中列支提取的工作人员福利费都在专用基金中核算。但两者有差别:职工福利基金主要用于集体福利的开支,如用于集体福利设施的支出,对后勤服务部门的补助,对单位食堂的补助,以及单位职工公费医疗支出超支部分按规定由单位负担的费用,按照国家规定可以由职工福利基金开支的其他支出。按规定标准提取的福利费主要用于职工个人方面的开支,用于单位职工基本福利支出,如职工生活困难补助等。在有些具体支出项目上,福利基金和福利费也可以合并使用。
按结余一定比例计提的职工福利基金,其会计分录为:
借:结余分配
贷:专用基金——职工福利基金
按编制人数定额提取的工作人员福利费,其会计分录为:
借:事业支出
贷:专用基金——职工福利基金
使用时,其会计分录为:
借:专用基金——职工福利基金
贷:银行存款或现金

  28.事业单位的医疗基金如何核算?
医疗基金是指未纳入公费医疗开支范围内的事业单位,按照当地财政部门规定的公费医疗经费开支标准从收入中提取,并参照公费医疗制度有关规定用于职工公费医疗的开支。
医疗基金应按从事专业业务及其辅助活动的人员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人员分别列入事业支出和经营支出的社会保障费。其计算公式为:
医疗基金提取额=职工人数*提取标准(预算定额)
按规定标准提取医疗基金时,其会计分录为:
借:事业支出——社会保障费
经营支出——社会保障费
贷:专用基金——医疗基金
在实际使用时,其会计分录为:
借:专用基金——医疗基金
贷:银行存款或现金

  29.事业单位的修购基金如何核算?
修购基金是指事业单位按照事业收入或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在修缮费和设备购置费中列支(各列50%),以及按照其他规定转入,用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维修和购置的资金。
根据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提取,其会计分录为:
借:事业支出——修缮费
——设备购置费
经营支出——修缮费
——设备购置费
贷:专用基金——修购基金

处置固定资产,收到变价收入时,其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贷:专用基金——修购基金

处置固定资产,支付清理费用时,其会计分录为:
借:专用基金——修购基金
贷:银行存款

用专用基金购建固定资产时,其会计分录为:
借:专用基金——修购基金
贷:银行存款

  30.事业单位的住房基金如何核算?
  住房基金是指按国家政策法规和财务制度规定,由国家财政和单位共同筹集,用于单位住房制度改革和住房建设的专项基金。住房基金包括:财政预算和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拨付的住房公积金、住房补贴和住房建设资金;自管住房出租收入;留归单位使用的售房收入;按国家规定提取的职工住房公积金和其他建房资金;从单位售房收入提取的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维修基金;划转的住房折旧、维修和大修理资金;上级主管部门拨付的住房资金等。
  事业单位收到财政预算和预算外资金专户拨付的住房公积金、住房补贴和住房建设资金,收到上级主管部门拨付的住房资金,收到自管住房出租收入,收到住房方面的其他资金以及取得的住房基金利息收入时,有关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等科目
贷:专用基金——住房基金
同时,按出售的固定资产的原价:
借:固定基金
贷:固定资产
事业单位应将已出售职工住房的原价、出售收入等情况在备查簿中进行登记。
事业单位提取的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维修基金、职工住房公积金和其他建房资金,借记有关支出及成本费用类科目,贷记“专用基金”科目。
事业单位缴纳职工住房公积金,发放住房补贴,向物业管理企业划转已售住房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维修费,支付自管住房维修、管理和改造费用,支付住房建设支出以及住房方面的其他支出,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专用基金——住房基金
贷:银行存款等科目

  31.事业单位出售住房如何核算?
事业单位出售职工住房,按取得的售房收入,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贷:专用基金——住房基金
同时,按出售的固定资产的原价:
借:固定基金
贷:固定资产
事业单位应将已出售职工住房的原价、出售收入等情况在备查簿中进行登记。

  32.行政单位结余如何核算?
结余即年终结余,是行政单位全年收支相抵后的余额。
行政单位的结余核算,设置“结余”科目和“结余”账户进行。有专项资金的行政单位,应将结余分为经常性结余和专项结余进行明细核算。经常性结余是经常性收入与经常性支出相抵后的余额。
年终进行经常性结余核算时,将“拨入经费——经常性经费”(不含预拨下年经费)、“预算外资金收入——经常性收入”、“其他收入”科目的余额转入“结余——经常性结余”科目的贷方,借记“拨入经费——经常性经费”、“预算外资金收入——经常性收入”、“其他收入”科目,贷记“结余——经常性结余”科目。并同时将“经费支出——经常性支出”(不含预拨下年经费)、“拨出经费——经常性经费”、“结转自筹基建”科目的余额转入“结余——经常性结余”科目的借方,借方“结余——经常性结余”科目,贷记“经费支出——经常性支出”、“拨出经费——经常性经费”、“结转自筹基建”科目。年终“结余——经常性结余”科目若存在借方余额,表明超支;若存在贷方余额,则表明结余;本年结余数加年初结余数为滚存结余。根据制度规定,行政单位的结余不提取基金,全额结转下年使用。

  33.事业单位会计报表分析的内容有哪些?
事业单位进行会计报表分析,涉及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及相关活动的各个方面,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分析单位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情况。主要是分析单位的预算编制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财务制度规定、事业计划和工作任务的要求,是否贯彻了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预算编制的计算依据是否充分可靠;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则要分析预算执行进度与事业计划进度是否一致,与以前各期相比,有无特殊变化及其变化的原因。
(2)分析资产、负债的构成及资产使用情况。主要是分析单位的资产构成是否合理,固定资产的保管和使用是否恰当,账实是否相符,各种材料有无超定额储备,有无资产流失等问题;分析单位房屋建筑物和设备等固定资产利用情况;分析流动资产周转情况;分析负债来源是否符合规定,负债水平是否合理以及负债构成情况等。通过分析,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保证资产的合理有效使用。
(3)分析收入、支出情况及经费自给水平,一方面要了解掌握单位的各项收入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是否执行了国家规定的收费标准,是否完成了核定的收入计划,各项应缴收入收费是否及时足额上缴,超收或短收的主客观因素是什么,是否有能力增加收入;另一方面要了解掌握各项支出是否按进度进行,是否按规定的用途、标准使用,支出结构是否合理等,找出支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管理的措施,以节约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在分析了收入、支出有关情况的同时,还要分析单位经费自给水平,以及单位组织收入的能力和满足经常性支出的程度,分析经费自给率和变化情况及原因。
(4)分析定员定额情况。主要分析单位人员是否控制在国家核定的编制以内,有无超编人员,超编的原因是什么,内部人员安排是否合理;分析单位各项支出定额是否完善,是否先进合理,定额执行情况如何等。
(5)分析财务管理情况。主要是分析单位各项财务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各项管理措施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的实际情况,措施落实情况怎样。同时,要找出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项财务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34.事业单位的财务分析指标有哪些?
事业单位财务分析评价指标包括经费自给率、人员支出与公用支出分别占事业支出的比率、资产负债率等。
(1)经费自给率。经费自给率是衡量事业单位组织收入的能力和收入满足经常性支出程度的指标,是综合反映事业单位财务收支状况的重要分析评价指标之一。它既是国家有关部门对事业单位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指标,也是财政部门确定补助数额的依据,同时也是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确定事业单位收支结余,提取职工福利基金的依据。因此,事业单位必须准确计算经费自给率。其计算公式是:
经费自给率=(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事业支出+经营支出)
公式中各项收入不包括财政补助收入和上级补助收入;支出内容反映的是事业单位经常性支出。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为了使经费自给率具有可比性和连续性,在具体计算经费自给率时,有时临时性、一次性等特殊支出因素,造成经费自给率波动较大的,要予以扣除,如一次性专项资金安排的设备购置支出等。在计算经费自给率时,支出中因特殊原因需要扣除的项目,应报经财政部门批准。这样可以保证支出扣除的合理性,使经费自给率计算更为准确。
(2)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占事业支出比率。是衡量事业单位支出结构的指标。其计算公式如下:
人员支出比率=人员支出/事业支出 X 100%
公用支出比率=公用支出/事业支出 X 100%
人员支出是指事业支出中用于人员开支的部分,包括工资、补助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和助学金。公用支出是指事业支出中用于公用开支的部分,包括公务费、业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和其他费用。
分析人员支出和公有支出占事业支出的比率,可以了解事业支出结构是否合理。事业单位的类型很多,各项支出对不同类型经费支出较多,设备购置费和业务费用等支出的规模相对较小,体现在总支出中,人员经费所占比重就比较高;另一些单位如自然科学研究单位及医疗单位等,其业务费支出要大得多,在支出中公用支出所占比重就较大。不能按照相同的标准来分析评价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支出结构是否合理。但事业单位可以根据自己的业务特点和人员状况,通过与以前年度的比较、分析本单位支出结构变化及发展趋势是否合理。还可以与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进行横向比较,了解本单位与先进单位的差距。从总体上看,人员支出占事业支出的比例不宜过高。事业单位要通过各种努力,逐步调整支出结构,尽可能地提高公用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否则,事业单位有限的资金用于人员经费开支,将不利于事业发展。
(3)资产负债率。反映一定时期负债占事业单位资产总额比例的一个指标。它能够衡量事业单位利用债权人提供的资金开展业务活动的能力,以及反映债权人提供资金的安全保障程度。资产负债率是新增加的一个财务分析评价指标,它是适应事业单位财务制度改革整体要求而设置的。其计算公式是: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X 100%
从债权人的角度看,资产负债率反映贷给事业单位款项的安全程度;从债务人角度说,资产负债率说明事业单位利用债权人提供资金进行业务活动的能力;从事业单位的性质上看,资产负债率保持一个较低的比例较为合适。

  35.行政单位会计报表分析的内容有哪些?
行政单位会计报表分析的内容包括预算情况分析、开支水平分析、人员增减情况分析和固定资产利用情况分析等。
(l)预算执行情况分析。主要分析行政单位实际收支与预算安排之间的差异,及其差异产生的原因。由于行政单位的收入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拨款,因此,其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着重在预算支出执行情况的分析。而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可以通过编制“预算支出执行情况分析表”进行,分别列示预算支出各项目的上年实际数、本年预算数、本年实际数,以及本年实际数占上年实际数的比重和占本年预算数的比重,并分析各项目本年实际数与预算数产生差异的原因。
(2)开支水平分析。主要分析行政单位各项支出是否按规定用途使用,是否符合费用开支标准,是否符合费用开支定额,有否超标准开支,有否铺账浪费,有否乱开支和乱摊销。可与本单位以前年度比,也可与其他单位比,找出差距及其形成原因,以便今后加以改进。
(3)人员增减情况分析。主要分析行政单位的人员配备是否符合国家核定的人员编制要求,具体地说各类人员配备在结构上是否合理,在总量上是否超出编制总数,若存在超编现象,应分析超编原因,及超编对支出的影响程度;若存在缺编现象,应分析缺编原因,及缺编对支出的影响程度。
(4)固定资产利用情况分析。主要分析固定资产是否得到充分有效地运用,是否有不需用的固定资产,是否有未使用的固定资产;在用的固定资产利用程度如何,是否有闲置浪费的现象;在用的固定资产维护保养工作如何,有否乱用、滥用、丢失、毁损和非正常报废现象;固定资产的增加、减少,是否正当、合理,手续是否完备。

  36.行政单位财务分析指标有哪些?
行政单位财务制度规定的财务(报表)分析,也即会计报表分析的指标主要是:支出增长率、人均开支水平、专项支出占总支出比重、人员经费占总支出比重、人车比例等。这些指标是反映行政单位财务状况和工作成果的重要财务比率。
(1)支出增长率。支出增长率是反映行政单位支出增长情况的指标。其计算公式如下:
支出增长率=(本期经费支出总额/上年同期经费支出总额)一1
通过计算支出增长率,可以分析支出的增长是否与其行政职能的大小、人员编制的多少及业务规模和财政状况相适应。公式中的“本期经费支出总额”和“上年同期经费支出总额”,分别从当年和上年收入支出总表中取得。
(2)人均开支水平。人均开支水平是反映行政单位经费支出与人员配备之间关系的指标。其计算公式如下:
人均开支水平=本期经费支出总额/本期在职人员数
通过计算人均开支水平指标,可以反映行政单位费用支出定额的执行情况,反映行政单位费用开支的规模和水平;可以用于对比分析并找出人均开支水平增减的原因。公式中的“本期经费支出总额”从收入支出总表中取得;“本期在职人员数”从基本数字表中取得。
(3)专项支出占总支出比重。专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是反映行政单位专项支出与总支出两者之间比例关系的指标。其计算公式如下:
专项支出的比重=本期专项支出额/本期经费支出总额
通过计算专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可以反映行政单位的支出结构及专项业务活动的规模,可以用于对比分析并找出专项支出增减的原因。公式中的“本期专项支出额”和“本期经费支出总额”从收入支出总表中取得。
(4)人员经费占总支出比重。人员经费占总支出比重,是反映行政单位人员经费与总支出两者之间比例关系的指标。其计算公式如下:
人员经费占总支出的比重=本期人员经费支出额/本期经费支出总额
通过计算人员经费占总支出的比重,可以反映行政单位经费支出结构和人员经费支出的规模,可用于对比分析,并找出人员经费占总支出比重增减的原因。公式中的“本期人员经费支出额”和“本期经费支出总额”从经费支出明细表中取得。
(5)人车比例。人车比例是反映行政单位人均占有车辆情况的指标。其计算公式如下:
人车比例=本期在职人员数/本期机动车车辆数
通过计算人车比例,可以反映单位机动车的配备情况。通过对比分析,可以看出行政单位车辆配备的变化情况,与其他单位比较所存在的差异,并进一步找出变化的原因和差异产生的原因。公式中的“本期在职人员数”和“本期机动车车辆数”从基本数字表中取得,可统一使用年末数或全年平均数。
以上简要地介绍了行政单位的主要财务比率,另外,各行政单位及其他分析主体还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增加分析一些财务比率指标,比如计算分析经费支出与收入比率、结余与收入比率、资产负债率、固定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等。

商业历史我书写,世间财富我计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28

主题

3895

帖子

7964

积分

财务总监

SuperCFO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7964
发表于 2005-8-14 22:52:00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5大层面对话老板,让老板更重视财务(2022.01.15 周六)
第十八章 预算编制

  本章提要:本章主要介绍部门预算的概念;单位预算的内容、编制原则和编制方法。

  1. 什么是部门预算?主要有哪些编制方法?
  部门预算是部门依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及其行使职能的需要,由基层预算单位编制,逐级上报、审核、汇总,经财政部门审核后提交立法机关依法批准的涵盖部门各项收支的综合财政计划。主要包括:收入、基本支出和项目预算等内容。
(l)收入预算的编制。部门应根据历年收入情况和下一年度收入增减变动因素,测算本部门取得的各项收入(不含国家税收)来源。收入预算要按收入类别逐项测算、编制,其中部门自行组织的行政性收费和预算外收入,要列明具体的单位和项目。
(2)基本支出预算的编制。各部门要根据国家现有的经费政策和规定测算本部门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要按照预算年度所有因素和事项,分别轻重缓急测算每一级科目支出需求。基本支出预算包括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
人员经费包括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和社会保障费等。人员经费预算应按机构编制主管部门批准的人员编制内的实有人数和国家规定的工资、津贴、补贴标准测算。
公用经费包括公务费、小型设备购置费和修缮费、业务费和业务招待费等。各部门和单位应根据现有的公共资源情况和业务工作性质,按照财政部核定的公用经费单项定额标准和调整系数测算、编制。
(3)项目预算的编制。项目预算包括:行政事业单位公用经费中的大型修缮费、购置费等;列入部门预算中的国家专门设立的事业发展项目支出;基本建设、挖潜改造、科技三项费用、支援农村生产性支出等建设性专项支出。
部门申报项目时要进行可行性论证,对提出的项目从技术、财务、成本费用、组织机构、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列入项目备选库,财政部根据各部门事业发展需要和国家财力可能统筹安排。

  2. 国家财政对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办法有哪些?
  国家财政对事业单位实行“核定收支”,就是事业单位要将全部收入包括财政补助收入和各项非财政补助收入与支出统一编制预算,报经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核定。“定额或者定项补助”是对非财政补助收入不能满足支出的事业单位实行的办法。所谓“定额补助”就是根据事业单位收支情况,按照一定的标准确定一个补助数额。所谓“定项补助”就是根据事业单位收支情况,确定对某些支出项目进行补助。定额或定项补助可以为零。“超支不补、结余留用”是指事业单位预算在经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核定后,严格按预算执行,单位自求平衡,超支的部分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不再追加经费,结余的留归单位继续使用。
  上述预算管理办法,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上的一项重大改革,它符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保持并发扬了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的基本特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首先,有利于全面加强事业单位收支管理,掌握和控制事业单位收支的总体规模,保证事业单位各项资金合理使用。其次,进一步明确了国家与事业单位的关系,有利于改变国家包办事业的传统观念。再次,强化了预算的约束性,进一步增强了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责任。

  3. 事业单位预算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事业单位预算是指事业单位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是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基本依据,它反映了事业单位一个会计年度财务收支的规模。
  事业单位预算由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组成。收入预算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拨入专款、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缴款、其他收入等;支出预算包括:拨出经费、拨出专款、专款支出、事业支出、经营支出、成本费用、销售税金、对附属单位补助、上缴上级支出、结转自筹基建。

  4. 事业单位编制预算的原则有哪些?
  事业单位编制预算的原则主要有:
(l)政策性原则。事业单位编制预算要正确体现和贯彻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在坚持适度从紧财政政策的前提下,既要保证国家确定的重点,又要兼顾一般。
(2)可靠性原则。事业单位编制预算要稳妥可靠,量入为出,收支平衡,并略有结余。收入预算要留有余地,对没有把握的收入项目和数额,不能打入收入预算;必要的支出预算要打紧打足,不能预留硬缺口。
(3)合理性原则。事业单位编制预算要做到合理安排各项资金,尤其是要合理安排各项支出项目。人员工资等刚性支出,必要的公务费、业务费和设备购置支出,必须优先予以保证。
(4)完整性原则。在编制预算时,必须将单位的一切财务收支全部反映在预算中,不得打埋伏或在预算之外另留收支项目。
(5)统一性原则。各类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时,要按照国家统一设置的预算表格、口径、科目、程序和计算依据,填列有关收支数字指标。

  5. 事业单位如何编制预算?
  收入预算编制的方法和要求是:财政补助收入数根据财政部门核定的定额和补助标准编列;事业收入根据上年完成情况及本年增收因素编列,其中从财政专户核拨的预算外资金和部分经核准后上缴财政专户管理的预算外资金,可参照上年上缴数、核拨数和留用数编列。经营收入按本年经营业务计划及产品销售情况编列。
  支出预算编制的方法和要求是:事业支出中的人员支出按有关标准和编制人数或在编的实有人数等计算编列,公用支出有定额的按定额计算编列,没有定额的根据实际情况测算编列;经营支出可按定额成本、上年成本和有关“增减建议数”测算编列。
  收支预算编列的程序是:单位提出建议数;财政部门下达预算控制数;事业单位依据预算控制数编报正式预算;财政部门正式批复预算。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国家对财政补助收入和从财政专户核拨的预算外资金一般不予调整。

商业历史我书写,世间财富我计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28

主题

3895

帖子

7964

积分

财务总监

SuperCFO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7964
发表于 2005-8-14 22:53:00 |显示全部楼层
【成都】5大层面对话老板,让老板更重视财务(2022.01.16 周日)
第十九章 政府采购

  本章提要:本章主要介绍政府采购的概念及主要程序;政府采购资金支付方式、程序及核算。

  1. 什么是政府采购?主要程序有哪些?
  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和实行预算管理的党政组织、社会团体、事业单位,使用财政性资金在政府的统一管理和监督下获取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
  按照国际惯例,结合我国国情,政府采购一般要经过以下的基本程序:
(l)采购单位填报政府采购申报表。政府采购申报表由采购单位根据批准的政府采购计划编制。它既反映采购单位实施政府采购项目的具体要求,包括性能、规格、技术参数、用途及采购时间要求和售后服务要求,也反映了采购项目的采购预算。它是采购机关组织实施集中采购、制定政府采购方案的依据。
(2)制定政府采购实施方案。为使政府采购实现物美价廉。高效的目标,应当制定一个细致的、考虑周全的。统揽采购全过程的政府采购实施方案。为此,采购机关在收到采购单位的采购申报表后,要根据采购内容及资金规模制定具体的政府采购实施方案。
(3)发布政府采购信息。政府采购实施方案一经批复,就应着手发布政府采购信息。这是采购工作中一个重要步骤。发布政府采购信息是指通过新闻媒体或其他途径向所有潜在的供应商发出的广泛通告。通过发布信息,可以让尽可能多的潜在的供应商了解采购项目的概况,并积极参与该采购项目,促进供应商之间的竞争,从而达到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质量的目的。
(4)对供应商进行资格审查。资格审查是指由政府采购机关对参加政府采购的潜在供应商进行技术、资金、信誉、管理等多方面的评估审查。
(5)编制政府采购文件。政府采购文件要尽可能详细地介绍整个采购过程中有关条件、要求和标准。其中包括完整的采购程序,具体的技术标准和交易条件。采购机关将按文件规定的时间、地点和程序具体组织实施,同时也要求愿意参加该采购项目的合格供应商和采购单位按照政府采购文件规定进行交易。
(6)组织实施政府采购。在售出政府采购文件后,采购机关就应按照事先制定的采购方案所确定的采购方式和程序着手组织实施政府采购工作,也可以委托有政府采购业务代理资格的社会中介机构组织实施。
(7)履行与管理合同。在政府采购中,经过采购机关组织实施,产生符合政府采购文件要求的供应商后,采购单位和供应商就应着手签订政府采购合同。合同一经双方签署,即产生法律效力,从此便开始进入合同的履行阶段。合同的履行是整个采购过程中决定性的阶段,合同履行情况的好与坏,决定着整项采购的成败。因此,在供应商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必须对合同进行管理。

  2. 政府采购资金支付方式有哪些?
  政府采购资金是指采购单位为获取货物、工程和服务时支付的资金,包括财政性资金和与财政性资金相配套的单位自筹资金。
  政府采购资金实行财政直接拨付和单位支付相结合,专款专用。政府采购资金财政直接拨付是指财政部门按照政府采购合同约定,将政府采购资金通过代理银行直接支付给中标供应商的拨款方式。
  政府采购资金财政直接拨付分为三种方式,即财政全额直接拨付方式、财政差额直接拨付方式和采购卡支付方式。
  (l)财政全额直接拨付方式是指财政部门和采购单位按照先集中后支付的原则,在采购活动开始前,采购单位必须先将单位自筹资金和预算外资金汇集到政府采购资金专户;需要支付资金时,财政部门根据合同履行情况,将预算资金和已经汇集的单位自筹资金和预算外资金,通知政府采购资金专户一并拨付给中标供应商。
  (2)财政差额直接拨付方式是指财政部门和采购单位按照政府采购拼盘项目合同中约定的各方负担的资金比例,分别将预算资金和预算外资金及单位自筹资金支付给中标供应商。
  (3)采购卡支付方式是指采购单位使用选定的某家商业银行卡支付采购资金的行为。采购卡支付方式适用于采购单位经常的零星采购项目。

  3. 政府采购资金如何支付?
  政府采购资金按照下列程序支付:
(l)资金汇集。实行财政全额直接拨付方式的采购项目,采购单位应在政府采购活动开始前3个工作日内,依据政府采购计划将应分担的预算外资金及单位自筹资金足额划入政府采购资金专户。实行财政差额直接拨付方式的采购项目,采购单位应在确保具备支付应分担资金能力的前提下开展采购活动。
(2)支付申请。采购单位根据合同约定需要付款时,应向同级财政部门政府采购主管机关提交预算拨款申请书和有关采购文件。其中,实行财政差额直接拨付方式的,必须经财政部门政府采购主管机关确认已先支付单位自筹资金和预算外资金后,方可提出支付预算资金申请。
(3)支付。财政部门的国库管理机构对采购单位填报的政府采购资金拨款申请书或预算资金拨款申请书审核无误后,按实际发生数并通过政府采购资金专户支付给供应商。实行财政差额直接拨付方式的,按先预算单位自筹资金和预算外资金,后支付预算资金的顺序拨付。因采购单位未能履行付款义务而引起的法律责任,全部由采购单位承担。

  4. 政府采购资金如何核算?
(l)财政全额直接拨付方式政府采购的核算。事业单位在采购活动开始前,按规定将本单位自筹资金和预算外资金划拨到政府采购资金专户时:
借:其他应收款——政府采购款
贷:银行存款
事业单位根据采购合同约定需要付款时,应向同级财政部门提交预算拨款申请书和有关采购文件。收到财政部门开具的拨款通知书及有关凭证,按实际支出:
借:材料或固定资产等
贷:财政补助收入(由预算资金负担的部分)
其他应收款——政府采购款(由单位自筹资金和预算外资金负担的部分)
采购活动结束后收到财政划回的节约资金时: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应收款——政府采购款
(2)财政差额直接拨付方式政府采购的核算。事业单位按购入材料或设备时:
借:材料或固定资产
贷:银行存款(按采购合同规定由本单位支付的部分)
应付账款(按采购合同规定由财政预算资金支付的部分)
收到财政部门开具的拨款通知书时:
借:应付账款
贷:财政补助收入

商业历史我书写,世间财富我计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