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经理人网|财智东方.财务经理人网-致力于财务管理实践、打造卓越财务经理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JamesGong - 

(转帖)当众讲话的技巧

[复制链接]

20

主题

141

帖子

654

积分

财务副经理

Rank: 5Rank: 5Rank: 5

积分
654
发表于 2011-1-27 15:25:00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一)使用你自己的语言ffice:office" />

尽管表面上来看大家在使用同一种语言,可实际上,每个人的语言风格是非常不一样的。

就好像每个人的指纹都各不相同一样,每个人在说话的时候,措辞、长短搭配、语音语调的运用等等,对每个人来说,都是过往的语言使用说积淀下来的习惯,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可谓千差万别。

很多新手在准备讲演稿的时候,往往忽略这一点,把别人说过的话直接拿来就用——可这是一厢情愿,因为在台上,基本上百分之百会因为那并非属于自己的语言风格而产生结巴或者其他什么样的口误。

平日里,人们只关心自己是否表达顺畅。可是,既然你要当众讲话,就必须留意自己的语言风格。

你是否关心措辞的准确?你是否使用大量的形容词或者副词?你是否喜欢用大量的名词说事儿?你是否喜欢说一些复杂的句子?说明因果关系的时候,你是喜欢把原因放在前面还是放在后面?说明比较的时候,你是喜欢先说结果,还是先说比较过程?

无论答案怎样,是也好,否也罢,并不是说哪一个优于哪一个,关键在于你自己究竟是什么样的?

平时多留心一下,就会发现自己的真实情况。而经过这样的留心,再看别人的句子或者语篇,就很容易分辨你和人家之间的区别。

而当你需要复述什么东西的时候,记得一定要用自己的语言重新创作,而不是。背别人的东西是很辛苦的——尽管看起来更简单。只有用自己的语言重新创作之后,那材料才能变成自己的”——只有这样才可以运用自如。

很多人害怕麻烦,总想偷懒。心想有现成的干嘛不用?这是陷阱——很多人都掉进去:费尽心机选所谓的最简单的,最终挑了个最难的。无论什么事情想要做好都挺麻烦的,怕麻烦就直接去死好了,不过,好像死都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情。

有些时候,当你决定引用他人言语之时,一定要只字不差地背诵下来,反复练习多遍,确保自己顺嘴说都不会说错。这一点很重要,讲着讲着突然卡住,然后说,原话我记不得了,大概意思是……”这样实际上很尴尬,很丢人。当你看到那些熟练的讲者信手拈来之时,要清楚他们实际上是在上台之前练习过很多遍,而后又在台上实践过很多遍才如此的。

对新手来说,在讲演之前,把要说的每句话都写下来,是很好的练习和实践的方法。有些时候,写出来的东西会吓你一跳:脑子里以为正常的句子怎么会这么残疾!?实际上,每个人都会在不知不觉中犯下这样那样的错误,只不过,平时没有人监督你,有错误也不见得有人指出罢了。在台上,你也会如此,然而,会有人当场指出让你措手不及,或者干脆懒得指出,而后直接将你归入某类——那是更可悲的结局。所以,全都写出来,隔天自己仔细看一看,这样简单的步骤,可以让你免去很多尴尬。
此岸即彼岸,他朝即今朝。 君即君所思,我即我所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141

帖子

654

积分

财务副经理

Rank: 5Rank: 5Rank: 5

积分
654
发表于 2011-1-27 15:25:00 |显示全部楼层
财务BP与传统财务的区别是什么	2022.02.08 (周二)

(十二)只说自己真正相信的话

一定要仔细审核自己的讲稿,确定自己对其中的每一句话都确信无疑。

这很重要。

如果一句话、一个观点,是讲者确信无疑的,那么那些词句就“根深蒂固”,自然会脱口而出,不管在什么情况下,无论是紧张还是拘束。

讲者最好认真对待自己的逻辑训练,经常改进自己的思考模式,以便用一系列常年积累、磨练的套路去审视自己将要说的每一句话:

§ 它合理么?

§ 它有根据么?

§ 它的前提总是成立么?

§ 反对它的人是怎么想的?如若他们有一定的道理,那道理究竟是什么样的?如若他们没道理,那为什么他们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我又应该如何说服他们?又,怎样做,才能尽量不令他们产生负面情绪?

§ 我怎样说,才是准确的,生动的,有说服力的?

新手往往顾不得这些,抑或出于过分紧张,抑或出于过分急切地想要“出人头地”,讲一些自己并不相信的事情——之所以那么讲,并不是因为那是在仔细审视过后确认无误的事情,而仅仅是因为“那么说听起来很牛屄”……

人云亦云,不是什么好事儿。在台上人云亦云,姑且不论它是否丢人,但却肯定是浪费听众生命的事情。

但更为可悲、可怕的事情在后面。

一句话,不管真假,不管对错,如若一个人讲它重复很多遍,那么他最终就会相信它。这种表述可能有点误导:“他最终相信了它”,好像是“他”发出了相信这个动作一样。可事实上,应该这样表述才准确:“它最终绑架了他”。相信我,重复的力量是很可怕的。

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这种人,整天吹牛皮、人云亦云、胡说八道,可最终,时间久了,他们就被那些“鬼话”所绑架,他们的大脑渐渐失去正常思考能力,做出来的判断常常莫名其妙,而因此做出的行为常常令人匪夷所思……最要命的是,他们竟然以为自己在“独立思考”!

对新手来说,建立威信的过程是漫长的,长到让大多数人半途而废,失去耐心。然而,说实话,说有意义的话,是讲者最终可以赢得信任、赢得尊重的根本——别无其它。

此岸即彼岸,他朝即今朝。 君即君所思,我即我所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141

帖子

654

积分

财务副经理

Rank: 5Rank: 5Rank: 5

积分
654
发表于 2011-1-27 15:25:00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5大层面对话老板,让老板更重视财务(2022.01.15 周六)

(十三)不要指望听众能够自动与你感同身受

先说点别的。

一位朋友,基本上是个电脑小白。让我们姑且叫他白哥。不过,在朋友眼里,白哥却是个会用电脑的人——是啊,整天上网,偷菜什么的。于是,有朋友求他帮忙开个淘宝店。他觉得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就一口应承下来。

只有开始做了才知道有多麻烦。

从Word里拷贝出来贴到淘宝的文本编辑器里,这文字怎么就全都串版了?这图片怎么就是没办法靠右显示?明明昨天晚上上架了的东西今天早上怎么就全都不见了?……

有些问题是可以打电话问淘宝客服的,可问题在于那些客服尽管态度好,但基本上不管用,因为他和客服好像在使用两种同样是中文发音的语言——谁都听不懂对方在说什么……

白哥厚不下脸皮对朋友说“算了,我做不了”,于是,跑到书店买书,找其他朋友问,连滚带爬折腾了10多天,终于把一个淘宝店折腾完毕,交给朋友使用。

事儿并不大,但设身处地想想,换你是他,你也会和他有一样的成就感(很浓烈的那种)。当我们有这种感觉的时候,就有同样强烈的“表达”欲望,任凭叫它“分享”也好,“显摆”也罢。

白哥就是这么做的。他给另外两个好朋友分别打电话,给他们看他装饰好的那个淘宝店,问“你看,怎么样?!”两个朋友的反应几乎如出一辙,“嗯……淘宝店不都是这样的么?”觉得白哥多少有点失落,又一模一样地补上,“不错,真的不错。”

可是在白哥眼里,每个字体都是调过的,每个颜色都是深思熟虑过的,每个图片都是费尽心思编辑处理过的……

事实上,类似的情形你我都遇到过无数回。可事实上,在这样的经验之后获得教训的人并不多,尽管那教训无比重要:不要指望听众能够自动与你感同身受。

一个比较安全的策略是,作为讲者,我们可以这样估算:

§ 一个让我十分惊讶的事情,也许听众只有三分惊讶;

§ 一个让我十分赞赏的人,也许听众只有三分赞赏,甚至可能褒贬不一;

§ 一个让我十分满意的东西,也许对听众来说并无所谓……

然后,为了做到让听众从三分变到十分,就需要讲者做各种各样的努力。比如,绝对不能只说什么东西好,而应该说清楚究竟怎样好,对什么样的人来说格外地好,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无以伦比?

类似这样的小道理想清楚了,讲者就会自然而然地去做很多功课。否则就不会长进。不长进的讲者总是这样想:“我都说到这份上了,还要怎么样么?”
此岸即彼岸,他朝即今朝。 君即君所思,我即我所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141

帖子

654

积分

财务副经理

Rank: 5Rank: 5Rank: 5

积分
654
发表于 2011-1-27 15:26:00 |显示全部楼层
【成都】5大层面对话老板,让老板更重视财务(2022.01.16 周日)

(十四):小心听众的情绪ffice:office" />

听众和你一样,是人。只要是人,就多多少少是感性的,他们并且随时受到情绪的(严重)影响。

听众不可能完全理性,但很有可能完全感性。

所以,一旦涉及到有争议的话题,就要格外小心。

人类的大脑,通俗地讲,可以划分为三个层面:最底层是反射层(比如疼了会叫),而后是情绪层(比如看到枪会害怕),而后才是理性层(比如能够分析出生气没有意义)……

不是所有的信息都可以传导至理性层的。遇到有争议之话题的时候,有相当一部分人,信息传递到大脑的情绪层就已经开始产生生理反应了。

比如,如果你恰好讨厌中医,那么有些人听到你的这个立场的那一瞬间,情绪层就开始发挥作用,对你产生严重的厌恶情绪,而后,你所说的一切都几乎无法穿透那个厌恶情绪到达他的理性层。

再比如说,唐骏学历造假原本是铁板钉钉无需争议的事情,可是,偏偏有些人是讨厌方舟子的。于是,当这些人听到唐骏的事情之时,仅仅因为戳穿唐骏的是方舟子,于是,那股厌恶情绪可以阻挡一切信息传递到最后的理性层。

事实上,即便那些平日里相当理性的人,都可能有至少一个阿喀琉斯之踵。那个地方一被点中,情绪就可能瞬间获得全面控制,进而整个大脑的理性层形同虚设。

一旦情绪层获得完全控制,接下来的很多反应,基本上属于生理反射

所以,在准备讲稿之时,不到万不得已,尽量不要触碰那些火药桶

其实,在前文中提到中医和方舟子,对我来说都不见得是一定安全的——也许早就有一些读者心里暗骂着去你妈的关掉了这个网页。

对讲者来说,最好不要引起观众的鄙视愤怒。除非你自己可以做到极端地淡定。这一点上,这两年我见过的最好的讲者是范美中。他在与听众对话时的应对方式几乎是完美的——在那种巨大压力之下,平心而论,很少有人能够做到那样。

有很多的时候,听众会用很微妙的方式洞察到讲者的心理。

比如,透过前面的文字,读者会清楚我: 1)崇尚理性;2) 反对中医;3) 不讨厌方舟子;4) 很挺范美中……

除了第一个招致反对的可能性相对小一点之外,每一个都可能令我失去听众,甚至树敌

尽管有时这是没办法的事情,但也恰恰因为如此,讲者必须小心听众的情绪。情绪就是讲台上的地雷,而讲者就是雷区的舞者。
此岸即彼岸,他朝即今朝。 君即君所思,我即我所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141

帖子

654

积分

财务副经理

Rank: 5Rank: 5Rank: 5

积分
654
发表于 2011-1-27 15:26:00 |显示全部楼层
【郑州】以数据分析助力业财融合,提升财务价值(2022.01.16 周日)

(十五)做一个值得信赖的人

讲者的名气在整个讲演过程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名人做讲演的时候,甚至在他尚未到场之前,抑或听众还在路上之时,听众已经“准备好鼓掌”了。听众对“想当然的精彩”充满了期待。心理学上,有个专门的词汇描述这种情况,“Pre-persuasion”(翻译成“预先说服”?)。也就是说,在讲者尚未开口之前,听众已经在某种意义上“折服”了……

普通人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或者,说得干脆一点,是根本就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如果)你是个普通人,在自我介绍(或者主持人介绍)之前,听众甚至不知道你是谁(有些听众甚至可能没注意到这场讲演的题目,即便那题目就挂在台上)。所以,“Pre-persuasion”这种美妙的状态在普通人讲话之时,是根本就不存在的。

那怎么办?

一个比较有效的策略是,(既然自己不是权威)保证自己所引用的一切信息(证据、论据等等)都是来源可靠的。

不仅要保证自己所用来证明结论的一切信息都是“来源可靠”的,还要向听众展示这些来源。事实上,有些时候我们甚至需要向听众证明“来源本身为什么可靠”。

其实,这不仅仅是要在讲台上做的事情,而是要在生活中从始至终贯彻的原则:做事、说话、写文章……无论做什么,都要有根据。不做没根据的事情,不说没根据的话。

这好像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可是,如若你张开眼睛观察一下周遭的世界,就会发现,严格遵守这个原则的人少之又少。为什么呢?这个原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许多年前,我刚刚开始从事英语教学工作的时候,经常要像听众证明“考托福不需要传说中那么大的词汇量”。传说中需要一万两千词汇量,而我的结论是五千左右已经足够。然而,那时候,我尚未被广泛承认,我是无名小卒。我站在台上,台下没有“pre-persuasion”。

我要做的很难,也很简单。说它很难,是因为我说出来人家不一定相信,说它很简单,是因为我只需要把所有的证据拿出来,展示给听众。每一次我都要在台上告诉大家我是如何将二十多年的真题变成电子版(自己手敲),而后用什么软件进行统计(WordSmith),统计方法是怎样的(出现一次以上,十七次以下),统计结果是什么样的(实际上,二十多年的真题中出现过的Token总计才有9800多个),这个结果怎么理解(go、goes、went、gone,只能算一个词,interest、interests、interesting、interested可能就不能算做是一个词),这个结论的意义究竟是什么(TOEFL考试的难度实际上只不过被人为提高的,很多学生只不过是被吓倒了而已……)……

我给自己定了几个原则:

§ 只使用权威的资料作为根据

§ 只使用公开的权威资料作为根据(即,我能获得,别人也能获得)

§ 保证推理过程的简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通俗易懂)

每一次,我都能在台上清楚地观察到听众态度上的转变。从狐疑到接受,从接受到理解,从理解到恍然大悟,从恍然大悟到期待新的惊喜……

事实上,最终,很难说是生活习惯渗透到工作习惯之中,还是反过来工作习惯渗透到生活习惯之中。但是,最终它会成为一个习惯。长此以往,加以时日,最终,你会被身边的人认为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这其实就是所谓的“pre-persuasion”。

如若有一天,你的“名声远扬”,大家都知道你是一个“绝对不说胡话”的人,那么,“pre-persuasion”就不再是可望不可及的东西。
此岸即彼岸,他朝即今朝。 君即君所思,我即我所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141

帖子

654

积分

财务副经理

Rank: 5Rank: 5Rank: 5

积分
654
发表于 2011-1-27 15:26:00 |显示全部楼层
财务BP与传统财务的区别是什么	2022.02.08 (周二)

(十六)听众最关心什么?ffice:office" />

面对明星、名人,听众很容易进入忘我的状态:尖叫、欢呼、心跳加速,甚至幸福得晕了过去……这都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而在其他相对正常一点的场合里,听众很难进入忘我的状态。除了极端情况之外,听众真正关心的是他们自己,而不是讲者,更不用提讲者所说的话。这是事实。

抓住听众的注意力的诀窍在于:找到听众所不能解决却为之困惑苦恼的问题,提供简单有效的解决方案。

没有人讨厌能够为自己提供帮助的人。感激这种情绪很容易转换为喜欢和尊敬。

要想办法了解听众,去思考他们所面临的困境是什么?最大的困境是什么?这最大的困境的根源又是什么?那有没有办法逆转这个困境?有没有更简单更有效的方法?能不能把事实步骤更加具体化?实施具体步骤时可能遇到的问题是什么?又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这些都是优秀讲者拼命思考的问题。回答这些问题本身,就是所谓的功课;挣扎着把这些问题想明白弄清楚,进而再生动地讲出来,就是讲者真正的成长之路。

初学者往往误以为气氛好是好的讲演的关键。进而误入歧途,把大量的时间精力投入到如何取悦听众上去(这本身并没有错得过于离谱,因为帮助听众解决问题,依然是取悦的一种),再进一步,因此整天想着怎么逗听众开心,妄图仅靠冷笑话(讲者不见得觉得冷)、低级笑话(讲者自己以为是高级的)博得听众(这就开始错得离谱了,听众显然不是来听笑话的——除非你是郭德纲、周立波、或者Joe Wong……

事实上,很多的时候,当听众听到震撼他们心灵的、改变他们故有想法的、甚至令他们觉得醍醐灌顶的内容之时,他们并不见得有所反应——因为他们的所有精力全都被思考占用了……于是,场上的气氛并不见得一定会很热烈。

把解决方案讲解得足够清楚、足够生动有趣,当然是讲者不懈的追求。然而,前提却是那是个真正简单、有效的解决方案,能够解决的是真实存在的问题,是大多数人都为之困惑苦恼的问题……

那个问题是什么?

想吧。花多久去想都值得。
此岸即彼岸,他朝即今朝。 君即君所思,我即我所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141

帖子

654

积分

财务副经理

Rank: 5Rank: 5Rank: 5

积分
654
发表于 2011-1-27 15:27:00 |显示全部楼层
【上海】财税顶层设计(2022.01.15 周六)

(十七)听众喜欢什么样的人?ffice:office" />

人和人在各个方面都非常不同,尤其是在招人喜欢这件事儿上。观察一下身边的人就知道,只有极少数人是那种开心果,几乎所有的人都喜欢他们,只要他们一出现,大家就很开心(很多情况下,甚至都说不上为什么),只要他们一开口,大家就会积极配合,只要他们一激动,大家就会群情激昂……(我写过另外一系列文章他们怎么那么酷?,读者不妨看看。)

理论上来讲,这种特质也是后天养成的。但由于养成这种特质的各种环境因素相对大多数人来说可遇不可求”——比如,生在一个每个成员都很幽默的家庭,或者身边有至少一个整天琢磨怎么开心的人等等,所以,人们基本上把这种特质理解为他们天生就这样

如果你不是这样的人,那么退而求其次,尽量做个不令人讨厌的人

这倒不是很难。先想想自己最讨厌什么样的人?把那些特质罗列出来,而后尽量做到从自己的身上剔除那些特质。自以为是、假装清高、装腔作势、自私、做作、尖刻、小心眼……

当你把这些特质全部罗列出来之后,就会发现一个惊人的事实:你和我、和所有人一样,都多多少少拥有一些这样令人讨厌的特质,完全剔除基本上不可能的事情。

那怎么办?——尽量在讲台上做个不令人讨厌的人,尽量不要流露这些特质。这谈不上虚伪,这是不得已的事情。在讲台上,只有一件事情是大逆不道的——故意撒谎。除此之外,其它的都可以变通。

要是连这个都做不到,那再退而求其次,尽量在讲台上做个不令大多数人讨厌的人

事实上,连这都很难。在讲台上(事实上在哪儿都一样)越久,就越清楚这个道理。不知道在哪一个角落里不知道有什么样的人恨你到死,用一个你完全不能想象的理由(比如这个例子)。那句玩笑话实际上一针见血你又不是人民币……”

然而,这并不等于我们要牺牲原则。坚守自己相信的那些原则,哪怕这会得罪一些人——这是没办法的事情。相信我,只要那些原则是对的,总是会有人真正理解你。而且,除了乐观之外,有原则是听众最喜欢的特质之一
此岸即彼岸,他朝即今朝。 君即君所思,我即我所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141

帖子

654

积分

财务副经理

Rank: 5Rank: 5Rank: 5

积分
654
发表于 2011-1-27 16:38:00 |显示全部楼层
【西安】7大模块,带你一站式掌握“财税体系建设”精髓(2022.01.16 周日)

我也有话要说(十八)把一切证据都准备好

只要开口说话,就有可能遭到质疑。

平日里跟朋友私下讲话的时候,往往可以通过信任解决疑惑。

A: “……”(说了个什么结论)
B: “嗯?你确定是这样的?”
A: “我昨天在某本书上看到的!”
B: “哦……那本书呢?”
A: “不会骗你的啦!明天带给你!”
B: “好吧……”

可是,一旦你在讲台上,讲的过程中,抑或讲完之后,随时都可能会有人打断你,提出他的质疑。而当你尝试这回答这些质疑的时候,只要证据不在手边,就很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哪怕你是对的,也没人相信你……或者至少不会所有人都相信你。

有一次讲课结束之后,有位学生上来问我说,“老师,您讲得不对!XX老师说了,However这个单词不能放在句首!”

“However不能放在句首”?我的脑子里闪过的念头是“这是哪门子狗屁规则?!”万幸的是,我随身带着笔记本电脑,打开牛津词典,随手就找到一个例句:

People tend to put on weight in middle age. However, gaining weight is not inevitable.

人就是这样的,有时候会被错误念头占据了头脑,而后对很多显而易见的证据视而不见。其实,当初这位学生听到这么个规则的时候,只要查一下词典就没有后来的尴尬了。但,与我(讲者)来讲,这完全是不可预期的莫名其妙的质疑,幸亏有能够直观地证明给质疑者看的证据。

另外一次,我在台上讲到陈寅恪先生,台下一位听众不屑地插嘴,说,“那个字读que4!”幸亏不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听众,所以才从容相对:陈寅恪先生自己的英文签名用的都是“Yours sincerely Tschen Yinkoh”,所以,没道理把这个字读成que4(见《陈寅恪集?书信集》中收录的一封写于1940年致牛津大学的亲笔英文信)。这些我不可能都记在脑子里,可是我在随身带的笔记本电脑上有笔记,所以可以随时调出来。

还有一次,我提到sloth这个动物,说“树懒这种动物……”,结果台下有相当数量的学生交头接耳,大致在说那个字应该读作“獭”(ta3)。甚至有些学生脸上竟然露出鄙夷的神色。于是,我就打开韦氏辞典,给他们看这两种动物(獭是另外一种动物,otter)的图片,告诉学生,这种动物为什么被取名为 “sloth”,以及,把“sloth”翻译成“树獭”又是如何地不正确。到最后所有5分钟前曾经露出鄙夷神色的学生们满眼全是“原来如此啊!”的表情。

(后面这两个例子,我在《Sloth应该翻译成什么?》这篇文章里都提到过。而这两个质疑,在那之后遇到过若干次……)

类似的例子太多了。讲者越是新手,越是没有名气的普通人,就会更多地遇到这种情况。所以,一定要想办法提前为各种质疑做出充分准备,并且把证据全部准备好。这样会避免很多无谓的尴尬,同时也会因此拥有心平气和的资本。

此岸即彼岸,他朝即今朝。 君即君所思,我即我所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141

帖子

654

积分

财务副经理

Rank: 5Rank: 5Rank: 5

积分
654
发表于 2011-1-27 16:38:00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5大层面对话老板,让老板更重视财务(2022.01.15 周六)
十九)制造效果的利器——契诃夫之枪

听说过“契诃夫之枪”么?

搜索中文“契诃夫之枪”,前几页基本上找不到相应的结果;而搜索英文“Chekhov’s gun”,第一个就是wikipedia上对这个概念的解释

Chekhov’s gun is the literary technique whereby an element is introduced early in the story, but its significance does not become clear until later on.
“契诃夫之枪”指的是一种文学技巧:在故事早期出现的某一元素,直至最后才显现出它的重要性。

这个技巧的名字来自于俄国大作家契诃夫说过的一句话:

Any object introduced in a story must be used later on, else it ought not to feature in the first place.
在故事开头出现过的物品一定要在后来用到,否则,它压根就不应该出现。

比如,在一部影片的开头,镜头扫过墙上的一把收藏用的古董枪,到影片结束的时候,它应该发挥作用(比如,出其不意地用它干掉手持火箭筒的大坏蛋);否则,这杆枪压根就不应该出现在镜头中。

讲相声的人把这个叫“抖包袱”。不过,相声中,全部的目的只有一个,逗笑。而契诃夫之枪却不一定是为了逗笑,而是为了整体效果。

一场讲演跟一部电影、一部小说某种意义上没什么不同——因为它们都追求效果。

讲者应该绞尽脑汁为自己的讲座造一个“契诃夫之枪”。制造方法是“倒过来想”:

  • 什么内容会另听众跌破眼镜?(或捧腹大笑?或震撼?或……?)
  • 为了引出最后的结局,需要做哪些铺垫?
  • 我如何用“不起眼”的方式把这些线索讲出来?
  • 我又如何让听众不知不觉记得这些线索?

我自己在讲课的时候,常常费尽心机去设计,去运用这个技巧。听过我讲写作课的学生有过体会。刚开始他们听我讲并列、递进、转折的时候,他们并不知道这个东西有多么重要(谁不觉得这是自己很小就已经“熟练掌握”的知识呢?),然而,随着课程的深入,他们惊讶地发现用这些之前看起来“无比简单的东西”,现在竟然可以造出那么惊人的效果……这一瞬间,“契诃夫之枪”奏效了。(效果有很多种,逗笑只不过是其中的一种而已。)

尽管这是个人人都能使用的技巧,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大量的实战,才可以运用自如。但,现在你毕竟知道了,于是就有了新的起点,新的境界。

此岸即彼岸,他朝即今朝。 君即君所思,我即我所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141

帖子

654

积分

财务副经理

Rank: 5Rank: 5Rank: 5

积分
654
发表于 2011-1-27 16:39:00 |显示全部楼层
【成都】5大层面对话老板,让老板更重视财务(2022.01.16 周日)

我也有话要说(二十)制造效果的另外一个小技巧:重复

一般来说,人们讲话的时候,会有意避免重复——重复往往被认为啰唆。然而,恰当地使用重复(或者说“反复”)是制造效果的重要的技巧之一。

写在书(《把时间当作朋友》)里,可能效果并没有那么明显,但是如果在一场讲座中,“相信我,你并不孤独”,这句话在重复三五次之后,就会开始出现戏剧性效果。

当我讲了什么事情,第一次证明“相信我,你不孤独”的时候,听众可能只是产生了所谓的共鸣,并且,请注意,只是部分听众(至于多少,永远无法确定)产生了共鸣。

相隔几分钟(或十几分钟),在听众还没有意识到“相信我,你并不孤独”这句话有多重要,并且现在已经基本上不记得刚才听过这句话的时候,我又用一个什么别的事情再次证明“相信我,你并不孤独”,这时候,毫无疑问,1) 产生共鸣的人更多,2) 而上次已经共鸣过的听众,开始产生更多的认同,3) 少数人已经开始有“惊喜”的体会……

再过一段时间,又在一个在听众觉得“出其不意”的地方,我又一次证明了这句话“相信我,你并不孤独”的时候,这句话其实已经牢牢地根植在听众脑子里了……

之后再隔一段时间,如果我再讲了什么事情之后,说,“相信我……”,而后故意停顿,不说话,那么两三秒之内,听众就会反应过来,甚至开始“情不自禁”地帮我补全刚才的那个句子:“相信我,你并不孤独”。

到有听众自动帮你补全句子的那一瞬间,某种意义上,你已经“赢得”了听众。因为他们只能在认同并牢记这句话之后才可能做出这样的行为。

这就是重复的力量。

这种技巧,是那些讲故事高手常用的“伎俩”。有时,甚至一些完全与主题无关的元素都可以拿来重复,而后另听者产生挥之不去的印象。

一个比较经典的应用是动画片《冰河时代》(Ice Age 2002)。影片一开头,有一个松鼠,弄开一个裂缝……之后,整部影片里所讲述的故事和这松鼠竟然全无关系……影片结束的时候,那个松鼠又出现了,又弄出一个裂缝……很多观众热热闹闹地把整部电影看完,什么都没记住,只记住了那个松鼠……

设计这种重复的要点包括:

  1. 元素要简洁明了(应用到讲演中要注意语言的韵律);
  2. 有趣;
  3. 每次重复都最好有哪怕那么一点点的新意,一点点的意外;
  4. 重复之间要有足够且又不能过长的间隔;
  5. 靠应用者自己接着琢磨,领悟。
此岸即彼岸,他朝即今朝。 君即君所思,我即我所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