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4楼讲的,从原理上讲,是谁受益,谁承担费用。受益多,承担费用就多。 如果用财务专业领域的工具,最合适的莫过于ABC成本法(作业成本法)的使用,这是在生产运营之外的领域寻找成本驱动因素,然后按照成本驱动因素,分配成本。
下面按照我所了解的跨国公司的思路,给你提一些建议。 1、财务中心的费用 主要职责:财务账务管理 2、人事中心的费用 主要职责:人力资源管理事务
3、商务运营中心 主要职责:商业合同谈判
可以按照以下思路一步一步进行: 1、先列示各个部门的费用,象列示预算一样。 2、然后排列费用项目中占80%的几个大项目,比如通常是人力成本(工资、奖金、社保、差旅),办公成本(办公室相关费用),系统费用(比如相关的软件系统),咨询培训费用等。 3、接下来,寻找这些费用的主要驱动因素。 这些驱动因素有日常工作和专项工作两大类。 -日常工作比如: 3.1、凭证处理数量 3.2、报告数量 3.3、谈判合同数量/金额,对于复杂的合同,可以加权 3.4、招聘/辞退/管理的人员级别和数量 3.5、培训人数等
-专项工作比如专门为业务特殊的子公司上系统,进行特别咨询或培训
这种费用,直接由收益子公司承担就可以 4、将母公司和不同子公司的驱动因素业务量汇总 5、为不同费用项目匹配合适的驱动该因素
这些动作,都是测算过程,测算之后,可以按照管理难度、子公司承受度等要素适当调整,每年末确定下一年度的分配比率。 用这个比率乘以实际每个季度发生的费用,就可以了。
有的时候,老总要的是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思路,然后他会综合进行判断,比如如果某下属企业刘润吃紧,就可以在基本思路的基础上进行特别调整,但前提是基本思路要有。
如果总部条件还可以,也可以由总部统一承担费用。
可以试试。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8-8 13:27:46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