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财务经理人,享用更多功能,成就财务总监之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这是茅于轼先生几年前写的,最近我在考虑,为什么我们的GDP连年高幅增长,税收直接快速上升,而在我们身边生活的人民生活质量却未见明显好转呢?房价飞涨,上不起学,看不起病,找工作难,GDP高增长创造的财富哪里去了呢?) 经济学是专门研究如何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发展分工更有效地创造财富的。它从来不研究财富如何被消灭。因为经济学关于理性经济人的假定,否认人们会去消灭自己辛辛苦苦创造出来的财富。所以财富消灭的问题从来没有进入经济学家的视野。可是金融危机的事实却迫使我们去思考这个问题。一旦危机爆发,成千上万亿的财富可以神秘地在几天之内化为乌有。它们跑到哪里去了?它们是如何被消灭的?现在对于危机的研究大多着重在危机的原因,它发生的背景,危机是如何传导和扩散的,最终它又是如何被制止的。而很少去研究危机中财富是如何被消灭的。其实,这原本是金融危机的最根本的问题,不去研究财富是如何被消灭的,就很难从根本上避免这一悲剧。
农业社会,基本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社会,很少有分工,大家都为自己而生产。人们决不会去干消灭财富的事。到了工业社会,有发达的分工,人们都不是为了自己而生产,产品都是给别人用的。为了适应分工和交换的需要,货币被大量地使用。由于供应和需求不能直接见面,中间被货币隔开,就会发生有些产品大量过剩。我们看到牛奶被倒到大海里。财富就是这样被消灭的。现在到了信息时代,经济活动用网络联系起来,财富被消灭的过程又有所不同。这次东南亚金融危机据说损失了2000多亿美元,从数字来看超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东南亚所造成的损失。战争造成的损失是看得见的。一颗炸弹扔下来,建筑物被摧毁,人的生命财产受损伤,即使什么也没炸着,炸弹本身也是钱。可是在金融危机中,我们没有看见什么产品被摧毁,而财富却不见了。
有一种猜测,说是财富并没有被消灭,而是流到国外去了。意思是说金融危机并没有消灭财富,只是财富的转移。然而近几年发生的拉美金融危机、俄罗斯金融危机、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公认的问题是财富蒙受巨大损失。个别人在危机中赚钱是有的,但是只有少数人赚钱,遭受损失却是普遍的。所以总的损失大于总的得益,危机是存在净损失的。大家都怕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因为在全球危机中几乎所有的人都要受损,但是钱不可能流到地球之外去。这说明金融危机确实发生着财富被消灭的过程。
然而危机中最经常发生的激烈的通货膨胀,使个人的银行存款在几天之中损失大半,倒是财富的重新分配。虽然从全社会来看,通货膨胀并没有使财富消灭。通货膨胀必定是有大量钞票投入到市场,这钞票投给了谁,谁就凭空得到了一笔购买力,或者他可以用这笔钱去支付过去的债务。同时其他的持币人则遭受了损失。在危机中总是债务引起通货膨胀,而债务则是因为过去已经发生了财富被消灭的事件而引起,尽管其责任并不在某个人。发行钞票的权力一般是在政府手中。通货膨胀多半是因为政府负债无法偿还而引发。政府办了一件错事,使财富被消灭,最后就只好用发钞票来抵债。最经常发生的情况是国家银行贷出去的款?或者贷给了政府自己,或者贷给了国有企业?收不回来,最后只好发钞票抵债。但是究其原因,通货膨胀并没有消灭财富,财富之被消灭是早已发生的事。
更普遍的说法是泡沫论。意思是原来的所谓财富实际上并不存在,只是一种货币幻觉。危机来临时泡沫破灭,经济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如果危机等同于泡沫,那么危机的后果只不过是消除了虚幻的财富,和原来的状态相比实际上并没有什么财富的真正损失。确实,泡沫是危机的一部分,但是危机过后一国的国民生产总值都要大幅度地降低,比危机发生前更低了许多,这是危机中普遍存在的现实。说明除了泡沫之外危机还有更厉害的破坏作用,泡沫论不足以说明危机的全部。
要探讨财富是如何被消灭的,首先必须看到,财富被消灭未必是物质的形态变化,更不是物质被消灭。如果把财富的消灭理解为物质的消灭,那么财富将永远不会被消灭,因为根据物理定律,物质是不灭的。财富的消灭往往是同一件东西,它的外观和内容都没有改变,但是它的价值减少了,因为它的功能变了。同样一吨水泥,如果用来修建交通繁忙地段的立交桥,它是有价值的,如果拿去搞了重复建设,它的价值就等于零。
财富在危机中被消灭,其根本原因有三种。一是投资或投机失误;二是价格信号混乱,引起资源配置错误;三是宏观的萧条,生产停顿,预期的财富大大地贬值。下面对这三种原因分别加以说明。
投资或投机和一般的交换不同。一般的交换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交换在当时就完成了。而投资或投机则不同,它是现在和将来做交易。一手交钱,另一手并不交货,而是要等若干月,甚至几年之后才会交回货(或钱)来。如果钱交了出去,将来货回不来,这笔钱就是浪费掉了,也就是财富被消灭了。投资失误有各种可能的原因。有的项目边勘探,边设计,边施工。后来发现原先假定的条件错误,工程不得不停下来。例如有的矿蕴藏量估计错了,有的水坝地质条件比最初假定的复杂,有的铁路运量调查偏大等。这些项目有的可能血本无归,有的可能造成巨大浪费。这些钱完全或者部分地被浪费掉了,也就是财富被完全或者部分地消灭了。我们经常看到盖了一半的大楼,废弃了的工地,无人工作的厂房,没有多少运量的高速公路,它们和牛奶倒入大海没有本质的区别。投资失败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但是个别的失败不会造成金融危机,只有大规模的投资失败才会形成危机。许许多多项目同时都失败,必有其共同的原因。但是不管是什么共同的原因,投资失误一定造成财富被消灭。
投机与投资不同,投机者进行买卖,买的目的就是为了卖,他们既不消费,也不生产,从买卖的价差中赚钱。投机失败也会造成财富的被消灭。为了说明这一点,我们先要弄明白投机成功时为什么能创造财富。我们都同意,国际贸易或长途贩运是能创造财富的。因为这种活动将物品从丰富的地方运送到稀缺的地方,使物品的价值提高。南方出香蕉北方出苹果,将南方的香蕉交换北方的苹果可以使双方都得利。正因为双方都得利,证明这不是一方赚了,另一方赔了,必定有财富被创造出来。明白了长途贩运在空间上调剂余缺能够创造财富,就不难理解投机也能创造财富,因为它无非是在时间上调剂余缺。秋收后粮食有余,粮价低;春天时粮食缺,粮价高。所以在秋天买粮食到春天卖掉,是能赚钱的,这就是创造了财富。期货、囤积、炒汇就是属于这类投机赚钱的活动。
在时间上调剂余缺比之在空间上调剂余缺要难得多,因为未来的价格是看不见的,只能估计和猜测。万一猜错了,把东西从稀缺的时间调配到丰富的时间来用,投机就失败,财富就被消灭掉。正好像把3年灾荒饿死人时候的粮食放到现在丰盛的宴席上来消费,岂不是消灭了财富。和投资活动一样,投机不可能永远都成功,个别的失败是难免的,但这不会造成危机,只有大规模的投机失败才会形成危机。此时必定有什么共同的原因在起作用。比如相信了什么谣言,过去隐瞒的事实被揭穿等。这就不在我们讨论的范围内了。
既非投资又非投机是不是也可能发生财富消灭的事呢?是的。这就是因资源配置错误造成的经济损失。历史上荷兰曾经发生过的郁金香狂就是一例。80年代初我国长春发生的君子兰热还记忆犹新。当时君子兰的价格出奇地高,甚至可以代替货币作通货来用。大家花钱去买君子兰,许多人花钱去种君子兰,结果是君子兰大大地生产过剩,最后只好扔掉,造成财富的损失。如果这一类的事规模巨大,就可能形成危机。价格信号作用正常时,资源配置不大可能出问题。出问题往往是听信了谣言。由于价格扭曲,资源配置错误,造成财富损失,一方面我们往往可以看到君子兰价格惨跌,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到原来视为珍品的东西,现在弃之如敝屣。东西还在,可是价值已经没有了。财富就是这样被消灭的。
价格扭曲造成资源配置错误,经济学家称之为结构问题,它是因为消费者持币购买的结构不同于生产者的生产结构,个别产品大量剩余造成的(同时又有许多产品生产不足)。可是如果持币人什么也不买?消费品或资本品?,就会发生宏观上的总需求不足,衰退就跟着来了。此时工厂生产出来的东西卖不掉,只好减少生产。生产越减少,人们的收入跟着下降,就越不敢花钱,衰退进一步深化。如此周而复始,最后发展成为萧条,失业大量增加,收入急剧减少,生活水平降低。这时候财富没有被消灭,而是完全有可能生产的没有生产出来。过去所投的资,本应能赚钱的,现在变成亏损。严格地讲,这里没有任何财富被消灭,但是人们过去的储蓄所变成的投资已经不值钱了。人们预期应该有的财富,忽然大大地贬了值。在心理上讲,财富是被消灭了。
在市场经济中,依靠价格调整供需的作用,市场基本上处于均衡之中。换句话讲,要买可以买得到;要卖可以卖得掉;钱可以换成任何一种商品,任何一种商品也可以换成钱。所以钱是商品的等价物。在这种情况下,钱和财富是等价的。钱虽然和商品分离,但是并不脱离。在危机来临之前,钱和真正的价值开始脱离,如果没有得力的措施扭转这一趋势,货币越来越脱离真正的价值,危机就酝酿发展。但在市场力的作用下,货币终究要回归到真正的价值点上,这就是危机的爆发。财富被消灭的过程实际上发生在危机酝酿的时候,它是由于众多的决策错误逐渐积累起来的。如果我们谨慎从事,每一步投资购买都用常识判断一下,危机的风险就小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