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经理人网|财智东方.财务经理人网-致力于财务管理实践、打造卓越财务经理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Arthur - 

剑桥的书香

[复制链接]

238

主题

384

帖子

875

积分

财务经理

Google

Rank: 6Rank: 6

积分
875
发表于 2006-10-10 21:09:00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财务经理人,享用更多功能,成就财务总监之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剑桥的书香

--------------------------------------------------------------------------------

能做一个"剑桥人",是幸福的。

诗人徐志摩曾经说过,他这一辈子,只有一九二二年在英国剑桥大学所度过的那一个春天,"算是不曾虚度"。可见他对剑桥的倾心。剑桥,即他诗文中一再写到的"康桥"。我们这一代中的大多数人,对于剑桥的印象,也许最先都是通过徐志摩的诗句的吧?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然而,读徐志摩的剑桥诗文,我们是常见草绿,而少闻书香。即便是在长篇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里,徐志摩所着力描绘的,也主要是剑桥这所举世闻名的大学城上的自然之美:小桥流水、晨曦夕照、垂柳芳草、浓荫清潭……因为在浪漫诗人徐志摩看来,"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在星光下听书声,听近村晚钟声,听河畔牛刍草声,是他"康桥经验中最神秘的一种"--大自然的优美、宁静,调谐在星光与波光的默契 ,而又不期然地淹入了诗人的性灵。康桥,在浪漫诗人的心中,更多的是在唤醒他那无边的乡愁。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留在徐志摩心中的康桥之美,永远如同那天上的虹影,揉碎在浮藻之间,闪烁着春天与生命的柔软的光芒。这也显示了诗人一贯的自然崇拜的情怀。那时他正是二十岁人呵!剑桥的水光与草色固然让人艳羡不已,倾心之至,然而,当我读到台湾女作家桂文亚女士寄赠的散文集《长着翅膀游英国》之后,我所向往的剑桥之美,更在于她那古老富足的人文景观。剑桥之大美不是草绿而是书香。

记得中国一位著名的大学校长曾经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他日校友重返故园时,勿徒注视大树又高几许,大楼又添几座,应致其仰慕于吾校大师又添几人也。"这是很有文化目光和主见的。剑桥正是一座大师济济、云蒸霞蔚的文化圣殿。剑桥的草绿花香乃因书香而益绿益香。

我真羡慕桂文亚能在一九九零年夏天去剑桥实实在在地生活和学习了三个半月。她是在文化的圣殿里呼吸和徜徉哪!她把她的这段"四十二年来最具挑战性的一次生活经历"写进了两本书中。一本是《思想遨游英国》,一本就是《长着翅膀游英》。从桂文亚的书中,我才理解了,为什么徐志摩当年提到"三一学院"时,竟用了"最潢贵最骄纵"六个字;也明白了另一位剑桥出身的作家叶君健先生,在他的书中写到的这样一个事实:在英国,当人们审查或议论一个剑桥大学毕业生的资历时,一般都不考虑他的大学文凭,而要查询他住过的学院。原来,凡是剑桥的学子,能够在三十所学院中的历史最悠久的一所如三一学院或英王学院住上一两年,这本身就成为了一种资格。

仅以徐志摩和桂文亚都写的三一学院来看,它自离亨利八世在一五四六年创立至今,已先后培养出了七位首相(其中一位是印度总理尼赫鲁)和两位英王(爱德华七世和乔治六世);而自一九零四年到一九七四年间,三一学院已拥有了包括物理学、化学和医学等领域的二十二位诺贝尔奖得主;至于大科学家牛顿,大诗人拜伦、丁尼生,大哲学家罗素(当年徐志摩就是专为这位哲学大师而投奔剑桥的)、怀海德、培根,大学者费瑞萨(其划时代的巨著是十二册的《金枝》)等等,则更是三一的骄子。也许正是因为这些科学与文化的巨子及其辉煌的学说,才使得三一学院成为国际公认的执学术之牛耳的重镇。桂文亚的书中有一篇《与亨利八世共进午餐》,写到她和几位好友,满脸"神圣"的模样,坐在三一学院的仿佛教堂般的食堂里吃一次"伟大的三一餐"的时候,她这样说道:"怎么不伟大呢?你想想看,这座精雕细琢,有着七彩花窗的大食堂,就架势上,已经具备了'教堂'的庄严气质,而当你一走进门来,赫然入目的,就是悬挂在食堂正中央一张巨幅的亨利八世油画人像,好不威风!而更令人肃然起敬的,是食堂左右两壁上,依序悬挂着许多三一名人的油画像,从大科学家牛顿到大哲学家罗素、怀海德;从大诗人拜伦、丁尼生,到大传记学家史特拉屈。你想想看,他们也都是当年进出三一食堂用餐的人,吃的食物和我们现在吃的恐怕也没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就能够对人类、对历史、对文化有这么大的影响和贡献呢?"

的确,面对这样的一些伟大的巨大,我们怎能不怀着敬仰的心,在他们所创造的辉煌面前低下自己的头颅呢?是谁说过,人类生存的一个基本条件是,应当有某种无限伟大的东西,使人类永远对其感到虔诚,而一旦失去了它,人们将无法生存下去……我在想,三一的辉煌,乃至整个剑桥的书香,不正是那种使我们应该永远对其虔诚和膜拜的"无限伟大的东西"吗?

自然,剑桥的书香不仅仅弥漫在三一学院。

欧美文化界有一个独树一帜的所谓"布隆斯伯里学派",其中的人物包括哲学家、经济学家、政治评论家、艺术评论家、作家、画家、文艺编辑等等,他们都是一些"超高级知识分子",对学术也提出极"高标准"的要求,因此而被誉为英国和西欧文化的"精华"。这个学派里的许多人物及其学说,对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的西方学术界产生过重大影响。我读叶君健先生的回忆录之后,才知道这一学派的重要人物,大都是剑桥出身,准确地说,都是剑桥大学英王学院的毕业生。其中包括经济学家凯恩斯,政论家奈翁纳德·吴尔夫,哲学家和评论家路威士·狄更生(徐志摩当年能进英王学院做旁听生,就是因为这位狄更生的介绍和推荐),画家邓肯·格兰特以及作家E·M·福斯特等。叶君健在战后由英国战事宣传机构转入剑桥学习,适逢"布隆斯伯里学派"的尾声时期,曾经参加了该学派的一些活动,因此也被后来的研究者称为"布隆斯伯里学派中的一个中国人"。还有意识流文学大师弗吉尼亚·伍尔夫,也与英王学院密切的渊源关系。

叶君健先生在回忆录里一再写到了剑桥的"书香":一大批在英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的作家在这里诞生;几乎每天午餐以后,他便可以坐在一张十九世纪的靠椅上,读起世界名著来;这里各种"学会"和组织都保持着自己纯洁的学术气氛和文化品格;落成于三十年代的中央图书馆藏品丰富,称誉英伦……不用说,能做一个"剑桥人",有多么幸福!难怪叶先生要喜不自禁地写道:"在我短短的生命中,我没过过一天好日子,不是战乱,就是饥荒。有好多次我梦想找个安静的环境,坐下来读点我早就读而没能有机会读的书,和写点我早就想写而没时间写的作品。这个梦想现在倒是在不意中成为现实了。"

正是在剑桥的日子里,叶君健出版了他用英文写成的《无知的和被遗忘的》(短篇小说集)、《山村》和《雁南飞》(均为长篇小说)等作品,这些作品赢得了"布隆斯伯里学派"中的不少杰出人物的赞赏,也受到了读书界的青睐。如今,它们也成为剑桥的书香中独特的一缕了,四十年代的剑桥人记忆犹新。

散文家董桥先生写过一篇文章,叫《凯恩斯的手》。在他看来,凯恩斯这位剑桥出身的大经济学家的手,跟同是剑桥人的罗素、史特拉屈等等的手一样,都是"修长灵巧"的,是真正的"剑桥的手"。我在想,所谓剑桥的精神,剑桥的人文之美,剑桥的浓郁的书香,不就是这样一些修长灵巧的手创造和传播的吗?岂只是书香扑鼻的剑桥,整个人类文化的金殿,不也是依靠这样的一双双修长灵巧的手而建造和装修起来的吗?

说到底,人类那诗意的本质不会泯灭,人类的灵魂也永远期求着升华。也只有这时候,剑桥的书香,才向我们显露出它的真正的意义:

那是一些最伟大的智者的声音;

那是人性中最圣洁的精神追求;

它们将维系着人类最美的文化和精神,向一切绝望的人发出友好和亲切的呼唤;它们是那关心着人类生活中的各种幸福与苦难,并且"借助于正确和健全的理智思考来加以改进"(培根语)的"无限伟大的东西"。或如徐志摩所言:那是我们最后的"

神依恋之乡",是我们的"生命的源泉"

自然,剑桥离我们是遥远的。但有许多道路通往剑桥。通往剑桥的路上也弥漫着书香。

作者:徐鲁 ^ TOP

 

Google,Yahoo,Myspace,MSN,Sohu,Ebay,Taobao,Baidu,qq,Sina,163,Live,Microsoft,YouTube,Wikipedia,Amazon,Blogger, GoogleUK,Passport,Go,CNN,Craigslist,Rapidshare,TOM,imdb,AOL,mixi,megauload,Ebay ,UK,3721,Xanga,Sogou,Friendster, Hi5,Xinhuanet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