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经理人网|财智东方.财务经理人网-致力于财务管理实践、打造卓越财务经理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JamesGong - 

(转帖)当众讲话的技巧

[复制链接]

20

主题

141

帖子

654

积分

财务副经理

Rank: 5Rank: 5Rank: 5

积分
654
发表于 2011-1-27 16:46:00 |显示全部楼层
(三十一)主角与配角

by 李笑来 on 2010/08/04

in 普通人的当众讲话技能

站在台上,你所讲的话题就是整场讲演的“主角”——对,主角不是你,你是“制片”。继续套用影视术语做类比的话,聪明的你,一定要为你的主角设计配角。配角很重要,它往往跟主角一样重要。

新手不懂这个道理,往往只有一个主角,让它唱独角戏(当然,更为常见的情况是讲者不做制片,而误以为主角是自己而不是自己所正在讲述的话题)。

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那些优秀的讲者在台上就好像在奏乐,除了主旋律之外,一定有精美的配乐。他们不会只讲一件事,而是同时讲两件事,只不过,主次分明而已。

为什么他们会这么做呢?专注于主要话题不是更好么?

长期以来,教育工作者(职业讲者)为此痛苦无比:他们在课堂上兢兢业业,可是大多数学生却只把他们的字字箴言当作屁都不如的东西处理。教师所讲述的内容越与思考相关,这种情况越为普遍;教师的热忱越高,往往越适得其反。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这些老师的主角没有配角。独角戏往往枯燥。不吸引人。因此毫无效果。

与直觉相反,同时讲两件事情,往往比只讲一件事情更有效,更容易。

每个人都有同样的体验:如果有人当面夸你,小时候你会开心得不得了,可是随着年龄的增加,你更可能已经学会去怀疑和揣摩夸你的人究竟“瓶子里装着什么酒?”然而,你路过某间办公室的时候,听到有人在向另外一个人夸你,那你很可能对那夸奖深信不疑,并且对夸你的人产生无条件的好感。

很多的时候,人们讨厌被说服,因为那往往意味着说自己过去是无知的、或者是错误的。随着年纪的增加,人们甚至开始讨厌那些说服的尝试,一方面是因为成见已经形成,它只想被认同,而不是修正,另外一方面是长期的实践说明大多数“说服”都有背后原本不可见,甚至是“不可告人”的目的。

当讲者同时讲两件事情的时候,一主一副。主角在前,配角在后。甚至,配角可能只不过是若隐若现。不过,有趣的是,往往主角并不起作用(至少没有像想象得那样其作用),可是配角却像是有魔法一样影响了听众(甚至会超乎讲者的意料)。

事实上,这样做,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更为容易。这也是为什么电影里的人物比课堂上的老师更具影响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当学生坐在教室里听课之时,他们潜意识里在抵御教师所讲;当观众坐在银幕前的时候,他们关注的是“享受故事情节”,潜意识里没有任何抵触情绪,不知不觉接受了很多故事细节中强调的价值观或者其他的什么道理。于是,这些观众不仅夸奖那情节的精彩,还直言不讳地承认看过之后有很多“感悟”。

不同的方式,使得受众处于两个极端:抵触和接受,被动和主动。

此岸即彼岸,他朝即今朝。 君即君所思,我即我所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141

帖子

654

积分

财务副经理

Rank: 5Rank: 5Rank: 5

积分
654
发表于 2011-1-27 16:46:00 |显示全部楼层
财务BP与传统财务的区别是什么	2022.02.08 (周二)
(三十二)小心被辅助工具绑架

by 李笑来 on 2010/08/05

in 普通人的当众讲话技能

PowerPoint(Windows),抑或Keynote(Mac),都只是辅助工具。它应该为讲者和讲者所讲述的话题服务。然而,很多的时候,很多讲者一不小心就会被这些辅助工具所绑架。

即便是辅助工具,也是需要学习和磨练才能够熟练使用的。很多人好像并不知道学习成本的存在,更不知道那成本的高昂,总是以为随便鼓捣一下就足够了——很傻很天真。

被辅助工具绑架走的,最多的就是时间。哪怕是模板,原本都需要日常积累。可是很多人不懂得积累的重要,总是要等到最后一刻才想起来到网上去找。如此一来,能够找到满意模板的概率本来就低,再加上急于求成的心态造成的些许挑剔,就基本上不可能达成满意的效果;可又必须马上完成,于是,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还总是留下拼凑的痕迹。

PowerPoint或Keynote的另外最重要的局限是它们会使得讲者只能按照某个事先安排的路线完成讲话。如果讲者想要完成的是以“告知”为主要目的的内容,那还无所谓,可是如若讲者想要完成的是以“说服”为主要目的的内容,那么,很难保证在整个讲话过程中不出现各式各样的意外,最终,这些辅助工具不仅帮不上什么忙,反倒可能成为羁绊。

总体上来看,对这些辅助工具太过依赖是危险的。因为意外总是会发生。比如,几乎每个人都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尽管你不一定是讲者,但作为听众也遇见过):到了现场之后才发现投影仪出了问题……更可怕的是,开讲之后没多久,投影仪坏了……

还有一个常常被忽视,却实际上破坏力很大的问题——这些辅助工具往往会因使用不当而毁掉整个讲话。比如,很多的时候,现场的效果取决于听众的感受。而听众的感受取决于讲者如何左右听众的“意外”感受。讲故事和拍电影没什么区别,总是要为受众提供“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喜悦。然而,很多使用PowerPoint或者Keynote的人对此完全忽视。他们把自己要讲的内容,用大纲的形式显示在屏幕上——这即意味着听众在讲者还没有讲到某个话题之前已经大抵上猜到将会听到什么,如果听众最终发现讲者所讲确实如自己当初所想象,那么,听众大抵上的反应只能是“索然无味”。所以,这些辅助工具有时不但起不到想象中的作用,反倒成为台下听众走神、溜号、失去兴趣的依据。

原本,所有的工具都是伟大的发明。但,这并不保证它们能够发挥伟大的作用。关键还在于使用工具的人。人有多强大,工具才有多强大。不要迷信工具,不要以为工具会改变你自己,更不要以为工具会提升你自己。善用工具,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需要学习,需要磨练……总而言之,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才可能有所收获。

此岸即彼岸,他朝即今朝。 君即君所思,我即我所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141

帖子

654

积分

财务副经理

Rank: 5Rank: 5Rank: 5

积分
654
发表于 2011-1-27 16:47:00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5大层面对话老板,让老板更重视财务(2022.01.15 周六)
(三十三)使用视觉辅助工具的第一原则:简单

by 李笑来 on 2010/08/08

in 普通人的当众讲话技能

Powerpoint和Keynote这类视觉辅助工具,如若能够恰当使用的话,就会成为讲者的“杀手锏”。当然,如若使用不当的话,就会成为“自己的绊脚石”

普通人也许没有太多的电脑知识,也不擅长图像设计,那些绚丽的效果,并不是非专业人士随便鼓捣几下就可以的。乔布斯的Keynote很眩(即便看似简单),可那不是他自己设计出来的,而是由一个专业团队(slidelogy workshop,由Nancy Duarte领衔)制作的。

所以,对普通人来说,也许最简单最有效,最值的遵循的首要原则是:简单

一切从简。亮丽的背景图片、眩目的动画效果、精致的字体……这些,有固然好,没有也并不影响实际效果——尽管看起来总是有更好一些。事实上,听众最关心的依然是内容。这跟电影一样,无论特技有多眩,故事很烂的话,一切都是白搭。不用任何特级,也一样可以拍出好电影。

简单并不意味着“难看”。对于一个没有学过太多设计的人来说,做到“不难看”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保持简单。不要动用三个以上的元素。颜色如此,字体如此,动画效果如此。反正,要是把元素控制在三个以内,无论如何都不会太难看,甚至会往往因此被称为“简约的风格”。

无论是文字,还是图表,也都应该保持简单。

[1]

这样一屏文字,还不如这样:

然而,还可以更简单。我们都知道7是普通人的即时短期记忆的极限。而针对大多数听众的普遍情况,一般来说元素数量由3个构成最好(2个太少),5个最多(5个以上就可能出现部分听众无法记忆的情况)。我们总是可以通过归类、归纳、或换一种归类、归纳方法使元素总量减少到3~5个。

3 Questions to Knowing Your Audience

  • What’s the problem?
  • What’s the solution?
  • How can I help them understand the solution?

事实上,台下的听众看到满满一整屏的文字,会不由自主地把注意力放到屏幕上,而忽略讲者正在说的话——这种状态是讲者最不希望出现的。在为听众留下足够“内存”去处理讲者所说的话之外,保持简单还有另外一个巨大的好处:为讲者留下足够的讲解空间。

此岸即彼岸,他朝即今朝。 君即君所思,我即我所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141

帖子

654

积分

财务副经理

Rank: 5Rank: 5Rank: 5

积分
654
发表于 2011-1-27 16:47:00 |显示全部楼层
【成都】5大层面对话老板,让老板更重视财务(2022.01.16 周日)
(三十四)控制自己的讲话范围

by 李笑来 on 2010/08/16

in 普通人的当众讲话技能

大概每个人都羡慕那些能够在台上“旁征博引”的人。可是,作为新手,在台上讲话时必须小心自己的话题所涉及的范围。

掌控一个话题,需要很多的时间经历积累才行,而不是靠小聪明摆弄几下就可以搞定的。哪怕一个很小的话题,都有无数讲者可能实现无法想到的质疑,有些是问题、有些是陷阱,这些需要长时间的思考、观察、积累、反刍才可以全面了解。

比如,你在台上讲到“人应该顾及他人的感受”——这原本是无论是谁都可以理解、接受的观点。可是你在举过若干个例子之后,顺带提及“燃放鞭炮就是一种典型的毫不在意他人感受的行为”。在你看来,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实,并且,你实际上并没有把你的根本想法完全说出来——你实际上恨不得“禁止私人燃放烟花爆竹”。

但是,即便你只是淡淡地提了一句“燃放鞭炮就是一种典型的毫不在意他人感受的行为”也可能招来很多你全然意想不到的反馈(当然更多是“反对”)。我曾经写过一篇“是否应该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有兴趣的读者可以仔细阅读一下那篇文章,尤其应该认真阅读每一条留言(很多很多)。

不要以为平日里你可以把身边的朋友说得哑口无言,就意味着说你不可能被驳倒。每个人身边都没有几个善于表达的人,更不用提善于思考的人。在你的生活范围里能够掌控某个话题(当然这更可能仅仅是幻觉),并不意味着说你能够在更大的范围里同样做到——站在台上的你将面对几倍甚至几十倍于你生活范围所能涉及到的人。他们可能来自你不可事先完全预测的阶层、他们的年龄层次不同,他们之间的知识范围差异也可能无穷大……他们中不知道谁随时都可能发出令你措手不及的质疑。

而另外一些时候,尽管你的观点和结论是对的,但由于听众发出的质疑实在是超乎你的想象,打你个措手不及,导致的结果就是极度的尴尬。很多人在未遇到尴尬之前,坚信自己不会遇到尴尬,直到那个尴尬出现,并且把自己弄得灰头土脸才肯罢休。

常言道,言多必失。这话的意思并不仅仅是“话说多了,必然会出错”。更可能的解释是“当你说的话被很多很多人听到之时,你的话必然招致各种各样的误解,你的话听到的人越多,招来的误解就越多;你甚至会因此得罪人;你的话听到的人越多,你得罪的人也越多……”。

很有可能你会在全然无意的情况下招致误解甚至仇恨。昨天,就发生了一个“新鲜而又经典的例子”。我在推特上发了一条感慨

用mac半年了,从来不需要“重装系统”……这对从windows转过来的用户来说是多大的解脱啊!

发过之后,就去看书去了,两个小时之后回来,发现招来的几乎全部是反对声音——其中不乏“傻逼”,“你丫就装吧”之类的话。

我愣了一下,重新审视了一下自己发过的tweet,才发现我少写了“我这个”三个字,原本我要表达的意思是这样的:

用mac半年了,从来不需要“重装系统”……这对我这个从windows转过来的用户来说是多大的解脱啊!

想想就明白了,在Twitter上我有将近两万个Follower,一句话说出去,瞬间就可能被这其中的至少十分之一(相当于两千人)看到,一共二十多条反对的回复其实一点都不多(千分之一至百分之一的比例而已)。然而,这些声音是确定存在的。

当然,作为讲者,能听到这种声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很幸福的,哪怕是污言秽语。那些出口不逊的人,伤不着讲者,但是,却可以刺激冷静的讲者去考虑很多问题:什么样的话题更可能会招致这类反应?他们为什么会有这种反应?我是不是哪里说错了?或者我是不是可以改变一下说法,以便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如果他们的质疑是完全没有道理的,我又应该如何回应?如果他们的质疑是有一定道理的,我又应该如何修正?

此岸即彼岸,他朝即今朝。 君即君所思,我即我所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141

帖子

654

积分

财务副经理

Rank: 5Rank: 5Rank: 5

积分
654
发表于 2011-1-27 16:48:00 |显示全部楼层
【郑州】以数据分析助力业财融合,提升财务价值(2022.01.16 周日)
(三十五)日常谈话是最好的练习机会

by 李笑来 on 2010/08/20

in 普通人的当众讲话技能

表面上看,当众讲话与私下的日常谈话好像有着天壤之别,可事实上,对每一个人(尤其是并没有太多机会在台上讲话的普通人)来说,日常谈话是最好的练习机会。

就算平日里朋友之间闲聊,也会一些人比另外一些人更善于表达,更善于把故事(或段子)讲得格外精彩,更善于说服他人,更善于选择恰当的方式说服他人。

每个人身边都至少有一个人“特别会讲故事”。请仔细观察他们。

他们善于把握故事的精髓。他们知道什么该讲,什么不该讲;他们知道什么该先讲,什么该后讲;他们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做好哪些铺垫,什么时候以什么样的方式把包袱抖开……

在说理的时候,他们会应用同样的原理。提前想明白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不重要的可能需要略去;他们知道听者为了理解某一特定的概念或者道理,需要先了解什么,以此来确定自己讲话的顺序,他们知道听者可能接受什么可能反对什么,而后按照恰当的方式达成说服效果……

他们好像知道一切……当然,以后他们会知道得越来越多……

不要以为这是天生的;更合理的解释是,基于种种原因,他们很早就注意到沟通能力的重要,于是,在不知不觉之间已经有过很久很久的“实战、总结、进步”的过程。毫无疑问,沟通能力几乎全部靠后天习得。

在任何一个群体中,对这种人的态度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羡慕与自卑——当然,大多数人要么自卑,要么二者皆有。只有少数人对他们抱有单纯而有健康的羡慕。于是,面对这种人的存在,大多数人选择放弃——基于自卑态度的行为。放弃的理由往往听起来铿锵有力无可辩驳:“我没有天份”。

而只有一小部分人(我很怀疑不会超过10%)知道这种人的存在实际上是难得而又珍贵的学习机会,通过仔细观察,细心揣摩,反复练习,最终也能习得本质上相同的能力(因性格不同最终风格肯定有所不同)。

这是事实:与普遍认为的相反,优秀的人往往更可能使身边的人放弃。只有很少的人会把那些极端优秀的人当作学习的榜样。当然,如果身边没有优秀的人,那就是生活在“悲惨世界”之中。所以,无论如何,有总比没有好。

不要把方向搞错。不是“平日里像在台上讲话一样说话”,而是“在台上像平日里说话一样讲话”。如果搞错了方向,人会显得特别做作,并且毫无练习效果,最终在台上也会像一个小丑。

此岸即彼岸,他朝即今朝。 君即君所思,我即我所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141

帖子

654

积分

财务副经理

Rank: 5Rank: 5Rank: 5

积分
654
发表于 2011-1-27 16:48:00 |显示全部楼层
财务BP与传统财务的区别是什么	2022.02.08 (周二)
(三十六)废话!废话?

by 李笑来 on 2010/08/29

in 普通人的当众讲话技能

新手往往误以为很多话“没必要说”,因为觉得那是“人尽皆知的废话”。与此同时,当讲者把一件事情的方方面面透彻地讲清楚之时,听众之中有一部分为认为讲者“废话太多”——因为很多事情作为听众的他们认为“没必要说,因为谁都知道”。

我们在讲话的时候,一定要传递有根据的结论。结论是否可以被接受,要看根据是否合理、充分,这好像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判断根据是否合理、充分,很大程度上依赖听者的信息和知识的储备,甚至他们的情绪控制能力和理性思考潜力。

平日里与朋友交流的时候,由于双方相互熟悉,所以,有很多实际上非常必要的根据事实上被省略掉——因为知道对方已经知道,所以没必要再重新讲述一遍,无论对谁来说,时间精力都是有限而又宝贵的。甚至,平日里交谈,我们往往只说结论,至于根据么,只需要一个“你懂的”表情就可以了……

然而,在台上讲话,台下的听众有很多人,我们没办法一一了解每一个听众的信息量和知识储备,以及他们各自的情绪控制能力,以及他们的理性思考潜力。所以,如若假定听众什么都知道,哪怕只说一句话那都是废话;如若假定听众什么都不知道,尽管理应是最安全的,但是肯定会被绝大多数人认为你讲了太多的废话……

有位学生这样评价我的课:

“最好能找到李笑来的讲义,他的作文讲的确实不错,虽然废话比较多,人也比较傲,脸长得也像茄子,但是他的课确实能让你的作文水平突飞猛进。”

她认为我讲课“废话”比较多,为什么呢?因为有些(显然,她认为“很多”)内容对她来说,是“已知”的——她希望我不必要讲,而她不必听,浪费时间。可问题在于,我做为讲者,没办法清楚地知道她那个已知未知、必要不必要的边界究竟在哪里。更严重的问题在于,台下不止她一个人(我甚至不知道她坐在哪里,就算我能够把听众大致划分为几个群体,也没办法确定她属于哪一个群体)。而关键又在于,我要把结论传递给每一个人,于是就要把每一个人(或者所属的群体)必须知道的、能够理解的根据清楚地讲出来……

所以,总是有“废话”,必要而又必须的废话。(后来我离开新东方的时候,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他们所面临的尴尬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就把那写“废话”重新整理,集结成册,书名叫《把时间当作朋友》……)

这也是为什么那些有经验的讲者在台上总是从若干个角度阐述同一个问题的原因,也是那写作者为什么在书里总是要举若干个例子证明同一道理的原因。在日常谈话中,我们没必要这样,但是在当众讲话的时候,为了能够更好地传递那些有根据的结论,就只好多少冒一些“可能被认为在讲废话”的风险。

此岸即彼岸,他朝即今朝。 君即君所思,我即我所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141

帖子

654

积分

财务副经理

Rank: 5Rank: 5Rank: 5

积分
654
发表于 2011-1-27 16:49:00 |显示全部楼层
【上海】财税顶层设计(2022.01.15 周六)
”(三十七)成为能说那话的人

by 李笑来 on 2010/10/21

in 普通人的当众讲话技能

也许你早就注意到那个极为常见却又几乎总是被忽略的现象了:明明是同样的话,你说出来就不像那回事儿。

每一句话,其实都是有所归属的。“赶紧睡觉!”通常只有父母对不太听话的小孩子说。“好好干!”一般是长辈或领导说给新人听的。如果你不是同性恋,那么听到同性对你说肉麻的话,在你确定他们确实是开玩笑之前,你一定会多少有点不舒服,甚至毛骨悚然[1] ……

在更为细微的地方这种归属造成的扭曲敢更为严重。比如,你如果不是班里学习最好的那个,那么你大讲特讲学习方法,很多人会不屑于听你说话。再比如,如果你不是公认最冷静最善于思考的那个,那么你把想法说出来很可能就算是对的也会被低估。

一般来说,你可能获得的建议是这样的:得知道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这个建议的意思是,你要根据你的情况选择你能说的话、该说的话,你说出来别人能听的话。

然而,更为有效的建议尽管看起来与上面的建议差不多,却实际上有着天壤之别:通过努力、通过积累成为能说那话的人。这个建议更有效,因为它相比前者更为主动,更为长远。没有人从一开始就拥有一切,生活中的绝大多数东西都靠努力去争取才能获得。

很小的时候,我父亲教我,一定要想办法时不时做出令人敬佩的事情,这样的话就会有人主动找你做朋友。当时并不懂这其中的道理,都过了三十多岁才知道一直按他所说去做所带来的巨大好处。赢得尊重是最不能急于求成的,绝对不可能靠临时抱佛脚。因为每个人都有足够的观察能力,并且,这些人还会相互沟通,互通有无,于是,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尊重只能靠积累获得,这是铁律。

有时,你明明知道你说的就是对的,可是还是没有人听的进去。绝大多数人遇到这种情况会多少有些失落,甚至感到愤怒,可事实上,这往往只说明一个问题,他们还没有赢得足够的重视。

没有人会像你自己一样了解你自己,也没有人像你自己一样关注你自己。所以,每个人其实都多多少少高估他人对自己的重视程度,又因为这个结果进而低估他人的评估能力。要知道,重视和尊重往往来得要比自己想象的晚许久许久。绝大多数人因为不懂这道理,于是总是处于“等不及”的状态,反而弄巧成拙,一辈子不可能获得哪怕是一点点的重视,更不用提什么尊重。

对于那些能够听得进去并肯认真思考这个貌似简单的道理的人来说,“话说出来之后有没有人听”,是个极为有效地自我评估标准。有人听,你知道你自己处于什么状态了;你说了,别人却听而不闻,甚至有(对你来说意外的)异常反应,那就说明你积累得还不够。那就接着攒罢。我一直觉得“攒人品”的说法不仅仅是有趣的,事实上还是相当精巧的。

此岸即彼岸,他朝即今朝。 君即君所思,我即我所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

主题

537

帖子

1096

积分

财务经理

Rank: 6Rank: 6

积分
1096
QQ
发表于 2011-1-27 20:27:00 |显示全部楼层
【西安】7大模块,带你一站式掌握“财税体系建设”精髓(2022.01.16 周日)

太强大了!坐沙发好好看!

致力于财务管理实践,打造卓越财务经理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

主题

514

帖子

5254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5254
QQ
发表于 2011-1-28 10:26:00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5大层面对话老板,让老板更重视财务(2022.01.15 周六)

这个贴子不错!我得好好学习一下,感谢楼主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8

主题

372

帖子

5888

积分

财务总监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5888
QQ
发表于 2011-1-28 11:08:00 |显示全部楼层
【上海】财税顶层设计(2022.01.15 周六)

先收藏了。

Anything is possibl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