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财务经理人,享用更多功能,成就财务总监之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一、非贴现法
非贴现法投资决策方法简单易行,是在财务管理理论不完善时期经常采用的资本预算决策方法。其分为回收期法和年平均报酬率法两种。
(一)回收期法
回收期法就是根据企业用税后净现金流量收回全部投资所需年限进行资本预算决策的方法,是以收回原始投资所需时间作为评判投资方案优劣的标准,亦称还本期间法。
回收期法可以根据项目资金占用时间长短直观地衡量项目风险大小,从资金流动性看,短期现金流远比长期现金流风险小,因此,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备选方案的回收期越短越好。
运用回收期法进行投资决策分析时大体的流程是这样,首先应计算备选方案的回收期;然后将备选方案的回收期与管理决策者主观上既定的期望回收期相比较,若:
投资方案回收期 < 期望回收期,则接受投资方案;
投资方案回收期 > 期望回收期,则拒绝投资方案;
当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方案间进行选择时,应比较各个方案的回收期,择其短者。
1、每年现金净流入量相等时的回收期计算方法
回收期=原始投资额 / 每年现金净流入
2、每年现金净流入量不相等时的回收期计算方法
实际工作中,投资方案每年的现金流入量往往是不相等的。在这种情况下,回收期应按累计现金流入量计算。在这种方法下,累计现金流入量与原始投资额达到相等所需的时间,即为回收期。
3、回收期法的优点
第一,投资方案的回收期可以作为衡量备选方案风险程度的指标。
第二,回收期法可以衡量出投资方案的变现能力,即投资的回收速度。
第三,方法简单,决策的工作成本较低。
4、回收期法的缺点
第一,回收期法忽略了回收期后的现金流。但实际上,许多企业的重大投资前期都是不盈利甚至是亏损的,若因回收期较长而对项目予以否定,可能会导致决策失误。
第二,回收期法另一个主要缺点是没有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因素。
(二)年平均报酬率法
年平均报酬率法,就是根据投资方案年平均报酬率的高低进行投资决策的一种方法。是指平均每年的现金流入量或利润与原始投资额的比率,一般来讲,年平均报酬率越高说明投资方案的获利能力越强,备选方案就越可取。
进行投资决策时,应将投资方案的年平均报酬率与投资者主观上既定的期望年平均报酬率相比较:
投资方案年平均报酬率 > 期望年平均报酬率,接受该投资方案;
投资方案年平均报酬率 < 期望年平均报酬率,拒绝该投资方案;
当两者或两者以上投资方案可供选择,则应该选择年平均报酬率最高的投资方案。
1、年平均报酬率的计算方法
年平均报酬率=年均现金净流入 / 原始投资额 * 100%
2、年平均报酬率法的优点
是以衡量投资方案的获利能力作为其主要目的,克服了回收期法的第一个缺点,考虑到了投资方案在其寿命期间内的全部现金流量。
3、年平均报酬率法的缺点
第一,因其着眼于年均报酬,而忽视了投资方案在其寿命期间内各年的现金流量的差异。
第二,忽视了在两个投资方案之间进行比较时,各方案现金流量不同的先后数额。
第三,不能反映投资方案的风险程度。
第四,与回收期法一样,年平均报酬率法也没有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因素。
非贴现法是在财务管理理论不完善时期经常采用的资本预算决策方法。总结非贴现法的缺点来看,其最大的缺点在于未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未将资金的机会成本作为资本预算决策的影响因素,容易误导决策,放弃高投资回报率的项目。
二、贴现法
贴现法适用于所投资项目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具有相对成熟的市场,不确定性小,能够根据现有市场和企业的投资规模预测未来现金流量的大小和分布,并且可以选择合适的贴现率。贴现法具体包括调整现值法、权益现金流量法、剩余收益法、资本现金流量法、净现值法、内含报酬率法、可获利指数法等,这些方法都建立在对现金流进行贴现的基础上。
下文主要对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净现值法、可获利指数法和内含报酬率法进行比较分析。
(一)净现值法
净现值法是指在进行长期投资决策时,以备选方案的净现值作为评判方案优劣标准的一种决策分析方法。随着现金折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净现值法成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资本预算决策方法。概括来说就是以项目的资金成本对项目未来可能产生的全部现金流进行折现,如果净现值为正就接受项目,反之,则放弃该项目。
1、净现值的计算公式
净现值=A1 / (1+i )+A2 / (1+i)2+ … +An / (1+i)n – A0
(式中,A0——原始投资额;i——现金率。)
2、净现值的计算分析具体步骤
第一,计算投资方案的现金流量,确定原始投资额的方案寿命期内各年的现金净流入量。
第二, 确定贴现率,即适当的报酬率或资本成本。
第三,根据确定的贴现率,将现金流量折算成现值。
第四,计算现值的代数和(现金流入量为正值,现金流出量为负值),求出净现值。
3、净现值比较法则
如果一个投资方案的净现值 > 0,则可以接受该方案;如果净现值 < 0,则拒绝该方案。
如果在若干净现值 > 0的投资方案中进行选择,则应接受净现值大的方案。
净现值的大小既取决于现金流量,也取决于所用的贴现率。对于同一项投资方案来讲,贴现率越小,净现值越大;反之,净现值越小。
4、净现值法的优点
在于它的原理通俗易懂,适用于任何均匀的现金流量(年金的现值)或不规则的现金流量,充分考虑了投资方案发生现金流量的先后时间以及整个寿命期间内的收益,体现了货币的时间价值。因而它是一种较为广泛使用的长期投资决策方法。
5、净现值法的主要缺点
在投资额不相等的若干方案之间进行比较时,单纯看净现值的绝对额并不能做出正确的评价。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不同方案的净现值是不可比的。
(二)获利能力指数法
获利能力指数法是将未来现金流量用货币时间价值折算后反映投资项目获利能力,从而进行投资决策的一种方法。获利能力指数是指投资方案未来现金净流入量的现值与投资额的现值之比。
获利能力指数法与净现值法不同之处在于它不是一个绝对数,而是一个相对指标,反映资金的使用效率,可用于不同投资规模的项目比较。在实际工作中,获利能力指数法往往与净现值法一起使用。
1、计算公式
获利能力指数=现金流入量的现值/投资额的现值
如果投资方案是期初一次投资的,那么上式的分母就是原始投资额;如果是分期投资的,需先将各期投资分别按贴现率折算成现值,然后再计算。
获利能力指数大于1,说明除收回投资外,还可获利,则方案可取。
获利能力指数小于1,说明其投资未能全部收回,则方案不可取。
如果在若干获利能力指数均大于1的方案之间进行选择,则取其大者。
2、获利能力指数与净现值之间的关系
净现值 > 0 则获利能力指数 > 1
净现值 = 0 则获利能力指数 = 1
净现值 < 0 则获利能力指数 < 1
(三)内含报酬率法
所谓内含报酬率(IRR),指的是一个投资方案的内在报酬率,它是在未来现金净流量的现值正好等于投资额的现值的假设下所求出的贴现率,即:使投资方案的净现值等于零(净现值=0)时的贴现率。
内含报酬率法是通过计算投资方案的IRR,将其与最低的期望报酬率(资本成本)相比较,以便对方案进行取舍的一种长期投资决策方法。
1、内含报酬率法的基本原理是
企业投资的最低期望报酬率是已知的,它由企业管理当局提出,如依据已计算出的企业资本平均成本。当一个投资方案的内含报酬率高于资本成本时,说明在收回该方案的投资后,还会产生剩余的现金流入量,此时,该投资方案的净现值将为正值;若内含报酬率低于资本成本时,投资方案的净现值将为负值。
2、在将内含报酬率的资本成本相比较,据以做出投资方案取舍的决策时,应按下列标准进行
内含报酬率 > 资本成本,则方案可取
内含报酬率 < 资本成本,则方案不可取
三、其他投资决策方法
贴现法在不确定性较强的资本预算决策中有很大的局限性,其一,以固定贴现率对不确定性较强的资本预算项目进行决策分析是不合理的;其二,对于不确定性强的投资项目,往往很难准确估计其自由现金流量。另外,贴现法隐含着两个重要假定:一是投资是可逆的;二是投资是不可延迟的。而在现实中,由于资产的专有性,投资项目往往具有不可逆性;投资决策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前或延迟投资。 为解决贴现法在投资决策中存在的问题,人们开始寻找其他方法:
(一)实物期权
1977年,Mayer提出实物期权(real option)的思想,将金融期权理论扩展到实物资产领域。将金融市场规则引入企业投资决策,是一种思维方式创新。投资项目的价值不仅来源于项目本身所带来的现金流量,而且还来源于未来的成长机会可能带来的价值。
(二)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学者T. L. Saaty 提出的一种多目标评价决策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将复杂的问题分解为若干要素,根据各要素的关联度和隶属关系构建一个多层次分析模型,并对各要素进行计算、比较、分析和判断,以确定各要素的权重,为方案决策提供依据。其本质上也是一种思维方式,较之于其他方法,其优势在于将定性与定量的分析方法相结合分析项目影响因素,不需要太多定量资料,具有系统、灵活、简捷的优势。
但是,层次分析法也有其局限性,一是该方法要求决策者对投资项目有透彻的了解,对影响投资项目的因素及各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也十分清楚。对于不确定性较高的投资项目,决策者很难做到这一点,因为项目的不确定性高,很多影响因素是未可知的。二是层次分析法中各要素的权重主要根据以往投资经验确定,有失客观性原则。可见,层次分析法虽然考虑全面,但如果孤立运用,难免有失偏颇。笔者建议将层次分析法作为资本预算决策的基础,与其他决策方法一起使用,综合判断。
投资决策方法还有很多,如极大极小法、线性分配法、TOPSIS法等,其核心思想都是在众多决策方法中寻找最优方法或最接近理想的方法。
综上所述,孤立地使用某种决策方法是不科学的。事实上,也根本不存在能够对所有投资项目进行准确评价的万能方法。因此,应在对投资项目深入了解的基础上,综合全面地考虑项目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对投资项目进行评价。这需要对项目的持续价值创造能力进行深入分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