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财务经理人,享用更多功能,成就财务总监之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遐迩一石 于 2016-6-26 10:22 编辑
2015年12月29日,财政部办公厅下发财办会[2015]26号-关于征求《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历经半年,文件正式印发,并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先简单说说我的观点,有时间再慢慢品读: 一、这是中国特色的东西,财政部文件,在中国的法规体系中属于部门规章,是具有法律效力的,适用于全国范围。这一方面说明了高层意识到我们经济中财务、会计领域存在的问题,想迫切提升财务、会计管理水平的愿望。另一方面,指引发布的本身说明我们并没有理解管理会计的本质,用众所周知的话说,“财务会计是对外的,管理会计是对内的。财务会计需要遵从企业会计准则,管理会计可以随心所欲!”管理会计纯粹是企业内部的事情、个性的事情,我们可以预见指引对企业具体管理会计工作是不会有什么实质作用的,即使后续的应用指引和配套文件也不可能具有很强的可执行性。就像《企业财务通则》是法规,但是我们广大企业却基本没有像样财务管理制度一样。所以指引发布的象征意义高于其实际意义。但是,对于企业如果能看到未来的趋势,舍得投入,或许可以迎头赶上,引领潮流;对于财务人员如果看到其中的趋势,深入研究,或许可以从1500万同行中一马当先,成为某一两个细分领域的实战专家。 二、其实对管理会计的研究其实一直比较缺乏重视,之前一直没有一个权威性的框架或者指引,CIMA和AICPA也是2015年3月也才联合发布《全球管理会计原则》报告;而《CGMA 管理会计能力框架》中文版则由CIMA和中国总会计师协会2016年1月26日联合翻译发布。这说明在高层意识上,我们正在赶上世界趋势。当然研究和实践则有漫长的路途要追赶,我们的论坛,我们的财智东方研究院在这方面应该可以贡献绵薄之力。 三、基本指引的内容可以说是无所不包,这是对现实管理会计真实的反映,真的缺乏一个对管理会计的统一的、权威的认识!在基本指引中,管理会计几乎成了一个大杂汇,个人觉得这是非常不利于管理会计的发展的,需要进行再提炼和精简。 四、回到第一个问题,期望法规来提升企业管理会计的水平是不现实的,那作为企业,作为财务人员或者会计人员,提升管理会计水平的路径是什么?请参看笔者4月初的帖子:http://bbs.ecfo.com.cn/ecfopost-147300-1-1.html如何邂逅“高大上”和“白富美”的管理会计工具?(附151个模型、工具和方法清单),这个帖子提到了一点点思路。更接地气的指引,需要结合企业具体实际和对具体管理会计工具的应用来说明;类似的案例我会逐步发些到论坛上来。 最后,还是那句话,不要被财政部的名头给唬住、也不要被那些看上去“高大上”和“白富美”管理会计工具唬住,管理会计实际上比财务会计更下里巴人,管理会计的切入点可以很简单很容易,企业经营中遇到的问题,只要以财务管理和会计的思维去解决,基本上就是管理会计了,关键是怎么形成一个体系,形成企业自身的解决问题框架,企业形成的东西需要向所有人传达,需要向后来人传承才有用,把个人能力变成组织能力才能发挥持续作用。
个人不成熟的观点,欢迎批评指正。
关于印发《管理会计基本指引》的通知 财会[2016]10号 党中央有关部门,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高法院,高检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财政部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 为促进单位(包括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加强管理会计工作,提升内部管理水平,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我部制定了《管理会计基本指引》,现予印发,请各单位在开展管理会计工作中参照执行。 财政部 2016年6月22日
附件: 管理会计基本指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促进单位(包括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下同)加强管理会计工作,提升内部管理水平,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等,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 基本指引在管理会计指引体系中起统领作用,是制定应用指引和建设案例库的基础。管理会计指引体系包括基本指引、应用指引和案例库,用以指导单位管理会计实践。 第三条 管理会计的目标是通过运用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参与单位规划、决策、控制、评价活动并为之提供有用信息,推动单位实现战略规划。 第四条 单位应用管理会计,应遵循下列原则: (一)战略导向原则。管理会计的应用应以战略规划为导向,以持续创造价值为核心,促进单位可持续发展。 (二)融合性原则。管理会计应嵌入单位相关领域、层次、环节,以业务流程为基础,利用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将财务和业务等有机融合。 (三)适应性原则。管理会计的应用应与单位应用环境和自身特征相适应。单位自身特征包括单位性质、规模、发展阶段、管理模式、治理水平等。 (四)成本效益原则。管理会计的应用应权衡实施成本和预期效益,合理、有效地推进管理会计应用。 第五条 管理会计应用主体视管理决策主体确定,可以是单位整体,也可以是单位内部的责任中心。 第六条 单位应用管理会计,应包括应用环境、管理会计活动、工具方法、信息与报告等四要素。
第二章 应用环境
第七条 单位应用管理会计,应充分了解和分析其应用环境。管理会计应用环境,是单位应用管理会计的基础,包括内外部环境。 内部环境主要包括与管理会计建设和实施相关的价值创造模式、组织架构、管理模式、资源保障、信息系统等因素。 外部环境主要包括国内外经济、市场、法律、行业等因素。 第八条 单位应准确分析和把握价值创造模式,推动财务与业务等的有机融合。 第九条 单位应根据组织架构特点,建立健全能够满足管理会计活动所需的由财务、业务等相关人员组成的管理会计组织体系。有条件的单位可以设置管理会计机构,组织开展管理会计工作。 第十条 单位应根据管理模式确定责任主体,明确各层级以及各层级内的部门、岗位之间的管理会计责任权限,制定管理会计实施方案,以落实管理会计责任。 第十一条 单位应从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做好资源保障工作,加强资源整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效果,确保管理会计工作顺利开展。 单位应注重管理会计理念、知识培训,加强管理会计人才培养。 第十二条 单位应将管理会计信息化需求纳入信息系统规划,通过信息系统整合、改造或新建等途径,及时、高效地提供和管理相关信息,推进管理会计实施。
第三章 管理会计活动
第十三条 管理会计活动是单位利用管理会计信息,运用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在规划、决策、控制、评价等方面服务于单位管理需要的相关活动。 第十四条 单位应用管理会计,应做好相关信息支持,参与战略规划拟定,从支持其定位、目标设定、实施方案选择等方面,为单位合理制定战略规划提供支撑。 第十五条 单位应用管理会计,应融合财务和业务等活动,及时充分提供和利用相关信息,支持单位各层级根据战略规划做出决策。 第十六条 单位应用管理会计,应设定定量定性标准,强化分析、沟通、协调、反馈等控制机制,支持和引导单位持续高质高效地实施单位战略规划。 第十七条 单位应用管理会计,应合理设计评价体系,基于管理会计信息等,评价单位战略规划实施情况,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考核,完善激励机制;同时,对管理会计活动进行评估和完善,以持续改进管理会计应用。
第四章 工具方法
第十八条 管理会计工具方法是实现管理会计目标的具体手段。 第十九条 管理会计工具方法是单位应用管理会计时所采用的战略地图、滚动预算管理、作业成本管理、本量利分析、平衡计分卡等模型、技术、流程的统称。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具有开放性,随着实践发展不断丰富完善。 第二十条 管理会计工具方法主要应用于以下领域:战略管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营运管理、投融资管理、绩效管理、风险管理等。 (一)战略管理领域应用的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战略地图、价值链管理等; (二)预算管理领域应用的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全面预算管理、滚动预算管理、作业预算管理、零基预算管理、弹性预算管理等; (三)成本管理领域应用的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包括但不限于目标成本管理、标准成本管理、变动成本管理、作业成本管理、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等; (四)营运管理领域应用的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本量利分析、敏感性分析、边际分析、标杆管理等; (五)投融资管理领域应用的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包括但不限于贴现现金流法、项目管理、资本成本分析等; (六)绩效管理领域应用的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关键指标法、经济增加值、平衡计分卡等; (七)风险管理领域应用的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单位风险管理框架、风险矩阵模型等。 第二十一条 单位应用管理会计,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根据管理特点和实践需要选择适用的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并加强管理会计工具方法的系统化、集成化应用。
第五章 信息与报告
第二十二条 管理会计信息包括管理会计应用过程中所使用和生成的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 第二十三条 单位应充分利用内外部各种渠道,通过采集、转换等多种方式,获得相关、可靠的管理会计基础信息。 第二十四条 单位应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管理会计基础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分析和传递,以满足管理会计应用需要。 第二十五条 单位生成的管理会计信息应相关、可靠、及时、可理解。 第二十六条 管理会计报告是管理会计活动成果的重要表现形式,旨在为报告使用者提供满足管理需要的信息。管理会计报告按期间可以分为定期报告和不定期报告,按内容可以分为综合性报告和专项报告等类别。 第二十七条 单位可以根据管理需要和管理会计活动性质设定报告期间。一般应以公历期间作为报告期间,也可以根据特定需要设定报告期间。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八条 本指引由财政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 本指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