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财务经理人,享用更多功能,成就财务总监之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作者:李燕翔 著
书籍解读作者介绍:
樊继润,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研究生学历。先后在联想(北京)、大唐移动从事过会计、总账、财务分析等工作,目前在苏州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从事预算与分析、财务报告等相关工作,8年以上工作经验。
一、知识经济时代如何选书
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信息、知识源源不断地向我们袭来,知识的总量正以几何级倍数增加,所以知识是学不完的,导致我们很多人会产生了所谓的“知识焦虑”,每天拼命的在学习新知识,可是总感觉自己的学习速度太慢了,完全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同时又感觉到自己非常累和焦虑。
之前还存在,闭关几年把自己专业领域的大部分知识学完,然后出山。现在发现每一个领域的知识总量的生产速度,远远超过个人的学习速度,所以专业领域的知识也是学不完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学习呢?
我觉得我们要学习如何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不再像之前口上说说而已。而要在内心深处真正意识到这是这个时代的不二法门,同时在实践中不断的摸索、优化、升级。以上是个人关于知识学习的粗浅认识,那么具体如何做呢?
我觉得还是要回归自己的老本行,对自己专业领域的知识进行系统地学习,归纳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论。再有意识地尝试运用自己总结出来的方法论,才能真正地掌握学习如何学习的方法。这是我在读《500 强企业财务分析实务》中体会到的一点心得。
本书讲到了很多分析技巧方面的“术”,但仔细阅读发现里面也讲到了很多分析理念、分析框架、分析思路。可以理解为财务分析的“道”。
可以说分析的“术”是本书的实线,而分析的“道”是本书的虚线,需要自己好好体会。
因为做过分析的同仁对分析的技巧,多多少少都有自己的一套,但为什么总感觉自己分析的报告、分析的结论哪里不对呢?或者说为什么自己辛辛苦苦做的分析报告自己都觉得不满意呢?
我想通过深入阅读本书,每个人都会找到自己的答案,这也正是本书难能可贵的地方,同一本书,不同的人看到了不同的风景。
对于如何选择书来读,我有一点自己的体会。找到自己喜欢的作者,把他写的所有与某一主题有关的书都找来读一遍。
或者找到自己的良师益友,他们推荐的书往往是适合自己的,所谓“爱屋及乌”,像本书就是武学东老师推荐的,因为相信武老师,相信他的眼光和背书,所以才去读这本书,读后发现果然有很多启发和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
二、读书收获
市面上讲财务分析的书主要有两类:
1. 一类是大学的教材类的书籍,主要讲财务报表、财务分析的概念,财务分析指标等,主要偏重于对财务报表的分析。
对于在企业内部从事实际财务分析工作的分析人员来说,属于知识层面的学习,对工作中的分析工作借鉴意义不大。
因为这些书的写作者往往是大学的教授,或者基本没有企业内部分析经验的金融行业的专业人士,属于没有在企业做过的“外行”,基于自己从事证券相关的,外部分析师视角写的对财务报表的分析。
而对于企业内部的分析人员来说,自家的财务报表就是他们编制的,没什么好分析的。或者说分析财务报表的意义不大。
企业内部分析人员不像外部的分析人员或潜在投资者那样,拿不到企业最真实的运营数据,只能基于财务报表分析,而企业内部财务分析人员最头疼的不是数据不够多,而是自己的分析思路、分析框架、分析方法论没人教,没人指点。
2. 做过财务分析工作的,企业内部人士写的书,基于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和自己平时的思考,总结集结出版的书籍。
但是这样的书也会有一个缺点,就是作者会受限于自己的工作经验,对经验以外的部分涉猎较少。他们信奉的是“以用为学”,以自己的目标指导自己的学习内容,理论不重要,能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才重要。
本书属于第二类,即本书的作者是有着跨国公司的实际工作经验,所以总结出的分析思路和分析套路,是根据自己实际工作中的场景归纳提炼而来。
更难能可贵的是,后来作者去了四大,做过财务管理咨询业务,所以作者在写作本书的过程中也比较注重理论性,有很好的框架意识,并注意方法论的输出,这就比一般的企业内部分析人士写的书有了更高的视角,也更加体系化。
难怪武老师说本书把财务分析这件事讲得明明白白,把世界上最先进的分析方法,用清晰的逻辑、通俗易懂的语言,系统地介绍,是企业财务人员非常好的工作参考工具。我觉得这是对本书高度的概括。
关于财务分析书籍,阅读本书前,我希望是学到一些实用的分析技巧,最好能解决目前实际财务分析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想要的是直接就能用。
读过本书后发现,首先本书确实有一些实用的分析技巧和“干货”;同时,我认识到没有包治百病的所谓“灵丹妙药”,学到了财务分析方法就可以直接拿来分析自己公司的情况了,但是从书中学到的分析思路、分析框架,体系化地分析,多维视角,是我从本书中学到的很重要一点。
这本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告诉你关于分析财务分析的书,这可能是这本书与市面上介绍财务分析书籍最大的不同之处。本书有一个创新的地方在于引入了实际工作中的场景,有比较强的场景代入感,同时通过场景引人思考,这种写作手法在财务类书籍中比较少见,可见作者在构思上下了不少功夫,也大胆地进行了尝试。
三、如何成为优秀的财务分析师
在这个时代,知识不重要,因为现在移动互联网已经普及,知识用手机一查便能查到。重要的是你的知识结构、认知能力、运用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
比如你学了那么多财务分析的指标,财务分析的技术: 对比分析 趋势分析 结构分析 标杆分析 因素分析
可是在遇到实际问题时,你知道怎么使用吗?
应该在什么场景下使用哪种分析工具,选取哪几个指标? 为什么用这几个指标而不用那几个指标? 得出的结论有什么样的前提条件,会在什么范围内成立?
比如在本书第 11 章 企业经营分析高阶:业务决策支持中有提到一个案例,是关于软件公司新产品的上市销售时机决策,作者通过分析,得到原来的基于营业利润的评判标准存在问题,通过把与本次决策无关的沉默成本和固定成本剔除后,选取了单位贡献毛益(售价-单位变动成本)这个指标作为决策的依据,得出的结论否定了之前总经理的方案,从而体现了财务的专业价值。
还有一种分析思路比较重要,就是很多情况下进行相关性分析比因果性分析更加重要。
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我们为了得出所谓的结论,简简单单就把一件事认作是另一件事的结果或是原因,反而可能忽略了最本质的东西。
优秀的财务分析应该是这样的:“作为绩效改进的推动者和业务伙伴,优秀的财务分析一定既能够基于财务报表,又能大幅跳出财务报表的框架,深入了解业务运营,并能与业务部门以业务语言对接,唯有如此,财务分析才能变得有趣,又能交付价值”。
一言以蔽之,如果你想学到财务分析的“干货”,想建立起财务分析的框架,想系统学习财务分析的方法论,本书绝对不能错过。
四、实际工作案例解析
回想自己的实际工作,往往过于关注微观层面,视野不够开阔,过多的进行定量分析,少有定性分析和更高维度的视角,书中有讲到关于上游厂商、下游渠道和产品生命周期的分析,而不仅仅是基于对财务报表的分析而分析。
财务分析人员不能自己画地为牢,要不断学习并打破自己的认知框架。
比如我之前认知的财务分析,就是对财务数字的分析,业务数据、业务指标不属于财务分析的范畴,通过阅读本书后我的认知升级了,财务分析要想做好,首先要做的是打破自己原有的认知,不能画地为牢,要敢于走出去,走到业务中去,站在业务的角度思考问题,通过财务的专业工具思考解决业务问题的路径。
之前自己有过一个案例,在当时并没有想得很明白,通过阅读本书,复盘后才发现其中的逻辑。
我们的同行是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每个季度都会发布季度财务报表和召开财报电话会议,这个分析工作之前已经有同事在做了,而且数据模板及汇报管理层的分析报告都已做好,后来者做的就是将新季度的财务报表上的数据更新,然后将数据粘贴汇报的 PPT 里就算完成同行的分析分析工作了。
有一次,我在更新完数据后,听了他们管理层召开的季报电话会议。会上主要回答分析师的提问,发现分析师的问题角度和管理层通常的“答题规律”,为后续我们上市后准备相关材料做好准备,同时,我还留心了电话会议中管理层提到的一些非财务数据,甚至有的都不是数据,就是关于公司战略的解读,打法的解释及未来的规划。
然后把电话会议的要点单独做了一页 PPT,然后将汇报 PPT 发给了管理层。当天夜里就收到了公司高层的回复,首先表扬了报告中的一个点,是关于竞争对手自动化系统的,然后@公司高级副总裁,让他尽快研究方案,制定公司的相关技术方案。
当时得到公司高层的表扬还有一些惊讶,表扬不是因为财务数据的分析,而是与财务数据完全无关的点,心里虽然有一些得意但是不是很明白为什么。
直到读了本书,才明白不是你的数据有多么全面多么深入,分析有多么专业,领导才觉得好,而且你的分析报告对领导有没有价值才最重要。
分析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首先要做的是掌握一套分析的方法论,习得分析的框架和思路是最重要的,至于分析的技巧,虽然也重要,但是如果没有体系化的思考问题的逻辑做指引,相信很难在财务分析上有所突破。我认为分析套路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背后的思考逻辑和分析的方法论。
推荐这本《500 强企业财务分析实务》,相信不论是企业的财务分析人员,还是仅对财务分析感兴趣的人,都有值得学习、思考、借鉴的地方,不同的人在同一本书中读出了不一样的滋味,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这才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好书。
最后分享一句话,解决问题重要的不是套路,是知道了大家都知道的套路,敢于不断深挖,不断尝试,才有可能真正解决问题。
老师点评:
先说说我为什么选出这个读书笔记作为代表。总的来说,读书笔记的方式有很多,主要是看是否适合自己吸收,所以,读书笔记并非一定要有既定的格式,但须形散而神聚,也就是说,每个人在读完一本书后,要想真正把知识变成自己的能力,就需要仔细咀嚼,慢慢吸收后才能变为自己的知识,如果这种知识要可以驾驭,就需要在结合自己熟悉的场景去实际应用,或者代入自己熟悉的场景做推演,这样才可以把知识变成自己的能力。
所以,以输出为目的去读书和仅仅是简单的输入,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所谓的输出,就是你抱着要解决某个问题或某类问题的目的去读一本书,甚至一些书,目的性非常强,效率也会很高。
作者樊继润基本做到了从读完《500强企业财务分析实务》后的要点归纳总结,到自己对这些要点的理解都做了详细的阐述,然后,把自己身边的例子、场景做了类比,从中得到了很多启发。也找到了书中对实际工作中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所以无论怎样做读书笔记,这个过程是比较典型的过程。
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樊继润能把自己和该书的作者做了置换,能够更进一步思考,如果我是该书作者我如何构思该书的篇章,脉络、视角等等。这个是一般人不具备的除了能够取得自己读书之后提炼的要点,还能把要点从书中场景抽取出来,然后代入到自己的熟知的情景中去理解。这样,不仅做到了代入,还做到了换位思考,难能可贵。
--------------------------------------------------------------------
没得奖的小伙伴们,多多关注【财智书会】,下期活动在等你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