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财务经理人,享用更多功能,成就财务总监之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如果你深刻理解并熟练使用这一科目,个人感觉去上市公司混个会计员应该问题不大(仅指能胜任而非肯定能进),它至少证明你对税法与会计准则已熟练掌握且深刻理解二者差异。这其实对相当多数的会计来说已实属不易。因此,本文仅提供给即将踏入此门坎的网友,目的是”推”你一把。
如果生“啃”准则第18号,理解起来并不简单,在此,我十分佩服准则编撰人员,这种精准、高度涵盖且逻辑缜密的汉语表达方式的确让初学者彻底晕菜。(非贬义!呵呵)
问题的核心在于掌握“暂时性”差异,什么是暂时性差异?用我的话说就是年底汇算清缴时所得税调增调减中的一部分内容。相信所有的会计都会经历纳税调整,最常见的调整就是“业务招待费”,不幸的是该调整并非“暂时性”差异而属于“永久性”的。何为暂时性?在税法表述中有一种明示的情形,如:可以向后期结转的“广告宣传费”,可以在以后期间抵扣的“职工教育经费”,甚至可以5年内可以弥补的“亏损”。还有一种税法没有明说但是推断肯定可以调减的如“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调增的预提费用”等等,至于更复杂的差异不再举例,道理都相同。总结一下,年底纳税调整中分为两块,其一“永久性”的,代表为“业务招待费”,为何为永久?就是你当年超了就是超了,调增后永远没可能再调减。而暂时性不同,代表项目为“折旧”调增后以后可以调减地。
以广告费举例,一般企业广告费扣除标准为:收入15%当年可税前扣除,超支部分可结转下期扣除,假设A企业去年收入1000万,当年广告费支出200万,今年收入1000万,未发生广告费。根据举例,企业去年调增应纳税所得额50万,今年调减50万。作为非纳税影响会计法而采用应付税款法计算所得税费用的,此纳税调整不影响帐务处理,仅是调整应纳税所得额。如果采用所得税准则,那么你要在去年相应做笔分录: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50*25%
贷:所得税 50*25%
在今年,要做笔与上相反分录。
看到这里,许多会计不明白,应付税款法挺好,为何要设计所得税准则自找麻烦?原因在于,应付税款法并不符合权责发生制,报表不能真实体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按照惯例使了几十年的好像是天经地义记账方式会有这么严重的错误么?解读一下上面的分录,递延所得税资产是资产负债表资产项,所得税是损益表费用项(有人认为是利润分配性质),上面的分录结果是使企业增加了资产同时增加企业税后净利。你可以这样理解,由于税法允许你将去年超支的广告费在今年扣除,因此你去年可看成替今年交了一部份所得税,也就是说“应交税费-企业所得税”里的数字实际上是去年应交+垫付今年应交。而今年的纳税调减,可视作国家还回了你去年多负担的部分。至此,你完全可以把“递延所得税资产”理解为一个类似应收的科目,既然是应收,当然是资产。同时由于有了这笔应收,也使你去年少亏了相应的金额,也就解释了为何要冲“所得税”费用。
按照准则描述的方式再举一例,我上一个例子是通过纳税调整来解释的,也就是采用的利润表法,目的是便于理解和使用,而准则是采用资产负债表法计算的,方式不同结果无异。假设A企业拥有一台机器原值150万,企业管理层根据技术进步及开工情况估计该设备使用寿命为5年并无残值,且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而税法规定使用直线法折旧且不低于10年。则会计折旧与税法折旧见下表:
年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会计折旧 50 40 30 20 10
税法折旧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纳税调整 35 25 15 5 -5 -15 -15 -15 -15 -15
会计净值 100 60 30 10 0 0 0 0 0 0
税法净值 135 120 105 90 75 60 45 30 15 0
会税净值差 -35 -60 -75 -80 -75 -60 -45 -30 -15 0
准则提出了个概念,即资产与负债的“计税基础”。何为计税基础?依上例就是按税法该固定资产应入表而非按准则入表的帐面价值,也就是上例表中的“税法净值”。上表中“会税净值差”*适用税率,就是每年列示在资产负债表中“递延所得税”项目的数!
好!总结一下,你可以这样想,假设你分别按公司制定的折旧政策与税法要求的政策作了两套资产负债表(注意纳税调整可要按税法,即两套表应交所得税相同),两套资产负债表中不相同的部分把差额*适用税率列在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亦此)同时该金额调整损益表中所得税费用即可!
剩下的事就是自己给自己举例吧,多举两个例子,你就都会了!OK!88!
[此贴子已经被eleven于2009-9-8 17:38:01编辑过] |